(崇州蜀州颈腰病医院;四川崇州 6443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中药汤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 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下滑,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对照组仅为82%。结论 在常规中药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达到更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药汤药;针刺;面神经功能
Acupuncture combined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surrounding the facial paralys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he acute phase of
Zhang Guanhong
Chung state ShuZhou neck lumbar disease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in 644300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surrounding sex facial paralysis acute stage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dvantages. Method selection of 100 around sexu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randomized,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form,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mbin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 improve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wo groups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 fell, decline in observation group is more bi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4%,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82%.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surrounding facial paralysis can achieve mo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has the promotion value.
【 key words 】 the surrounding facial paraly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form; Acupuncture; Facial nerve function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因素较多,冷热刺激、压力、基础性疾病、病毒等均可能诱发面瘫。由于患者面部茎乳孔内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造成神经发生麻痹性病变[1],从而出现面部肌肉神经不受自主控制情况,若未及时治疗很可能出现后遗症[2]。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中药汤药联合针刺操作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次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属于急性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区间处于24至68之间,平均年龄(47.3±6.1)岁;病程区间处于2至13之间,平均病程(6.8±1.4)天;患病位置:27例左侧面部,23例右侧面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区间处于25至65之间,平均年龄(46.7±5.4)岁;病程区间处于2至12之间,平均病程(6.3±1.6)天;患病位置:26例左侧面部,24例右侧面部。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仅适用中药汤药治疗,具体药方配制如下:取10g白附子、6g炙甘草、10g生麻黄、5g羌活、10g防风、10g当归尾、6g全蝎、10g桂枝、10g僵蚕、10g葛根、10g白芍、3条蜈蚣。将药材用水煎煮成300ml药汁,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艾条以及0.3mm*50mm针灸针(苏州医疗,华佗牌)。取穴位置:①健侧穴位,合谷穴;②患侧穴位:下关穴、承浆穴、阳白穴、四白穴、攒竹穴、迎香穴、颊车穴、地仓穴、翳风穴;③双侧穴位:足三里、凤池穴。令患者在操作台上仰卧,将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合谷穴、翳风穴与足三里采用直刺操作,进针0.5cm,使用捻转泻操作,得气之后间隔10分钟使用平补平泻操作,留针半小时;其它穴位采用透刺法即可。双侧足三里及翳风穴得气之后将点燃的艾条(约2cm)放置在艾架上,保持与皮肤距离3cm远,保障在艾灸刺激下局部皮肤红晕。每日为患者针灸1次,连续治疗2周。
1.3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面部肌肉恢复到对称状态,不存在口角歪斜情况。鼻部、唇部以及下巴中部位置基本对称。有效——患者面部肌肉仍存在轻度不对称情况,上颌运动微弱,用力状态下能够闭合眼睑,口角歪斜。无效——患者仍无法自主控制面部肌肉,口角明显歪斜,无法自主闭合眼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面神经功能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状况,对比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差异。结果显示,虽然两组分数均下滑,但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详情如下:
对照组入院时H-B面神经功能评分平均为(16.33±3.05)分,在单纯西医治疗下下滑至(13.18±2.58)分。观察组入院时H-B面神经功能评分平均为(16.19±2.94)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下滑至(10.13±2.37)分。
2.2治疗效果
统计两组治疗结果,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为94%,详情见表一。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由于面神经出现炎症,尤其是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面部茎乳突孔内炎症造成麻痹性神经疾病[4]。在中医理论中,该疾病属于“吊线风”范畴,多由于病毒感染或受到寒冷的突然刺激所致。在病理过程方面,面部神经血管遭到损伤后存在供血不足、痉挛等现象,导致轴突变性以及脱髓鞘。周围性面瘫多发生于春季以及冬季两个季节,夏秋两季也可能发病,相对而言男性患病率更高,若未有效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面部神经永久性受损。在治疗方案以及发病机制方面,目前尚未研究出明确定论。在现代医学中,周围性面瘫主要采用消炎、抗病毒、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及去除水肿等方式治疗。在疾病恢复期则加强神经营养的补给,以改善微循环为主[5],若患者面瘫程度较重则需通过手术治疗,但远期疗效尚不如人意。祖国医学中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脉络空虚、正气不足、劳作过度所致,当风寒之邪趁着身体虚弱时入侵,患者肌肉纵缓不收、经筋失养、筋脉阻滞,少阳经脉、太阳经脉、阳明经脉受到侵袭导致肌肉无法自主控制。面部属于手足阴阳经脉交会位置,经脉不通、外邪侵袭则会直接导致面部神经瘫痪,因此在中医治疗上应以温经通络、扶正祛寒为主。
现阶段对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认知尚没有一个确切定论,长期以来认为与病毒、外界刺激等因素相关。其病理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早期以血管痉挛以及局部神经营养不足为主,出现缺血性水肿情况[6];而晚期则存在轴突变性,在面神经管以及茎乳孔中表现明显。急性阶段的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水肿及炎症症状,面神经处于间歇性状态,患者时而可控时而不可控面部神经[7]。此时若能够通过良性刺激,即便刺激程度较弱,也能够对肌肉纤维产生增强收缩作用,从而对局部血液循环加以改善,令新陈代谢加快,帮助尽快吸收炎性渗出物,对受损的面神经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采用中药汤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虽然也可达到改善神经功能、养血通络、祛风化痰的功效,但在多种药材作用下,其药效发挥需长期用药,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明显改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全蝎、白僵蚕能够祛风宁心,达到化痰效果;蜈蚣、防风等可解毒祛风;芍药、当归能够活血通络。在多种药物调和作用下,达到对面部神经的养血去风功效,但需持续性用药。本次治疗仅历时15天,因此对照组疗效并不显著。在中药基础上加用了针灸治疗的观察组则由于加强了对面部穴位的刺激,在面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受损主要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在穴位选取上,多个穴位均能够推动面部精气流动,改善口角下垂、唇鼻沟变浅情况,通络止痛、祛风明目、疏散风邪,改善局部微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而言,除了采用中药汤药控制炎症并通过针刺刺激穴位来达到改善面部神经肌肉控制效果之外,也应在自身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上加以调整,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到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例如在生活习惯方面,首先应注意对面部、颈部位置的保暖,避免风寒入侵。在饮食方面,则需注重B族维生素的摄入,可提升面部神经营养,同时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除此之外,也应通过早期功能训练来锻炼面部肌肉活动状态,可帮助患者对着镜子做吹口哨、鼓腮、露齿、闭眼、抬额头、皱眉头等动作。让面部肌肉逐渐恢复至可控状态,每日练习几次,每次五分钟左右。也可辅以面部按摩,将双手相互搓热后按摩脸颊。。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单纯使用中药汤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联合应用了针刺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对比之下可见联合治疗下对面瘫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患者面部肌肉控制状态更优。且观察两组人数分布状态不难发现,对照组中多数患者处于有效程度,占组内50%;观察祖则多数处于显效程度,占组内52%。面部神经功能方面,在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下两组患者相对于入院时分数均有了明显下滑,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且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下滑至(10.13±2.37)分,证实两者联用下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上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先晓,崔春风.中药、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6,v.24 08:73-74.
[2]贾莹梅,高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11 08:1147-1149.
[3]王非,杨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v.4 22:29-30.
[4]蔡伟,潘志强.面瘫复正贴膏与针刺并用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v.7 05:35-36.
[5]张伟,曹莲瑛,陈晞.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v.45;No.475 12:136-138.
论文作者:张关弘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面部论文; 面瘫论文; 面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穴位论文; 神经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