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好,更要“ 心”好
文◎王恩奎
近期全国各地将举办多场招聘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圣奥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科招聘主管姚国飞表示他们急需的技术工人月薪能达万元以上,不过前来应聘的人却寥寥无几。(2月18日央视财经)
面对每年的节后“招工难”、“用工荒”,企业纷纷采取各种诱人的招数,“用钱砸人”——加薪是企业最基本的套路。应该承认,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其次,当文献本身未注明作品创作的时期或创作时期难以查询时,编目人员可适当以作者的卒年或创作高峰期作为时代划分的参考依据。由于《中图法》并没有指出创作时代不明时如何归类,对于创作时代无法确定的民间文学作品,考虑到民间文学作品大多是由当代人整理编辑而成,就遵从传统习惯,按照当代处理。
正是在这种“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心理作用下,用人单位大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两条腿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只要有钱就能招到人。结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如今新生代农民工不像父辈那样单纯为了养家糊口进城打工,而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他们,那么就会出现感情鸿沟,“用工荒”“招工难”问题就会在所难免。
每年的“用工荒”一般在春节前后出现一波高潮,元宵节后逐步归于平静。农民工潮汐式迁徙、企业招工与农民工返城之间的“时间差”,恐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所谓的“用工荒”,一方面严格来说应该叫“青壮年员工荒”,实际上是“用工歧视”造成的。另一方面,时下不少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用工过程中“精打细算”,一部分企业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降低用工成本,这样一来,缺乏保障和归属感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跳槽,导致了流动量大增。专家认为,造成了农民工就业“大进大出”的现象,也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国外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一旦经济发展越过“刘易斯拐点”——即随着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一定阶段就不再继续。劳动力不能无限供给,工人工资不断提高,劳动力短缺就会长期存在。
高薪招聘是需要的,但是“薪”好,更要“心”好,“薪”好“心”更好才是破解用工荒的关键。
这个小区也有曾经的辉煌,它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石油系统的家属院。当时,这里住了二百来户石油战线的职工与家属。大家几户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亲近得如同一家人。东家今天包了饺子,必然给西家尝尝;西家明天炖了老母鸡,肯定留给东家荤腥。可是,时过境迁,曾经的一切都成了明日黄花。如今,这里大部分住的都是石油部门的离退休职工。老人们恋旧,在这里,他们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的意气风发,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熟脸。我的父母退休后也住在这里。
破解招工难,倒逼我们转变观念,变一切“向钱看”为“向前看”,以长远眼光看待,需要我们平时多下点功夫,做足文章,不要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提高薪水就是解决“招工难”的不二法则,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工荒”现象,恰恰暴露了长期以来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的严酷现实: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差距以及长期以来农民工普遍遭受的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等不公平境遇等。只有公共服务尽快跟上,打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壁垒,为进城打工的农民彻底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社会保障,使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落地生根”,才能真正解决“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