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背景下中职机械“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宣国强

课程整合背景下中职机械“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宣国强

摘要: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的质量关乎企业和社会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背景下,机械专业的发展也成为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机械制造技术代表了制造业生产力的先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为一线机械制造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学质量低下,毕业生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问题,除了要求中职学生除了具备实际操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教师,改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性不足的现状,成为目前提高中职机械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中职机械 复合型教师 培养策略

前言: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初中、高中阶段教育职教比例大体相当,保证绝大多数的城乡新增劳动力能够达到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是目前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是的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机械专业不仅是一门对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操作思考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那么,当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一线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紧跟中职教学时代步伐,设计更符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的难点分析

(一)学生实践基础薄弱

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因而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和学习能力水平也是较差一点,在网络信息不断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时代,学生无时无刻 不在接收到各种网络信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德育方面缺少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逐步的教化过程,因而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辨析能力不足,很容易被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所迷惑,受到 网络上中等职业教育偏见的观念影响,无心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此外,即便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水平基础薄弱,但是中职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逐步培养为一名先进的职业技术工作者,因而在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更加重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将来工作所需的实用技术,为未来工作打下实践基础。然而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课程的设计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不能很好的转化到实际操作中,动手实践课程偏少且设备不完善,导致学生很难通过理论教学来掌握实践操作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对理论基础就听得云里雾里,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的精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二)实训内容契合度不足

一方面,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在机械专业的授课中虽然有实训技能训练的内容,但是实训内容一般是遵循教材内容进行的,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但是欠缺和具体岗位的实际联系性,学生锻炼的专业技能虽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技能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并不是很契合,归根结底是因为实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完美的契合社会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实训技能和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出现一定程度上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实训课程内容虽然契合了教材内容,但技能的培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部分实训内容甚至是岗位所淘汰的传统技能,老化的技能无法满足当前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教学需求,且实训课程大多数是单项的机械加工操作,但是机械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单纯依靠单项技能是不能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加上对单一技能的反复训练,学生对技巧和知识点反复练习也会失去兴趣,降低了学生对机械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此外,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中职学校对社会岗位的真正需求了解程度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机械知识,不能根据岗位需求培育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实际操作讲多练少

部分中职学校由于资金投入和硬件设备的有限,实训的好多内容教师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具,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简单演示,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个实际的概念,因而实训过程中大多数是教师在讲,学生参与操作的机会不多,因为只是对操作进行简单的说教、讲解,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师生之间没有操作这一过程的交流,教师也不能详尽的获悉学生的实际的掌握水平,这不仅对学生的将来岗位工作适应性有影响,也不能完成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此外,由于实训机会的欠缺,导致学校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考核和评价,多数是基于平时的理论学习,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缺乏全面性的,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考试时可以死记硬背一些课内的理论知识点,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客观的考量,教师并不能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是否可以很好的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实训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学校的培训效果不佳,且笼统的评价标准也不利于学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中职机械“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一)培训现代课堂技能,提高“复合型”教师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以及在教学中的普及,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提高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的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传统教具展示体验不足。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信息媒体在课堂中的融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样有利,并且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职院校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适应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复合型”素养,机械类专业具有极高的实践性,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描述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心领神会,老师通过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性演示,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反复地观摩,化理论课堂为形象化的实践课堂,才可以实现学生由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的成功过渡,最终慢慢增强其专业技能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上传资源共享课程,实现课程全套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的数字化,学生只要登录网站平台,就能够浏览到所有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既有教学课程的前期提要方便学生提前预习,还有课下的复习框架,涵盖了作业指导、重难点、阶段考核等内容,学生可以在线学习,遇到不理解的内容还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相互交流,并在平台上留言疑难点,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疑难点情况,课上做针对性的讲解。另一方面,为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机械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培育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必须熟悉信息技术与机械教学相结合的技能,才可以发挥信息资源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大政府监督支持,为“复合型”教师提供机制保障

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度、重视度,在经济强省的发展要求下,职业技术教育要跟上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有充分的经费投入,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足够的实习基地,这些是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基本要求。要使其尽快适应生产只有最大限度的与实践结合,才会产生最好的培训效果,因此,政府的支持度和重视度可以通过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地方条文来对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政策上的支持、环境上的协调、全社会的呼应,要通过明确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共同关注和认同。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承担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保证中职学校基础建设能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证中职教育的设备投入,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并依据在校学生人数,适当提高经费补助标准,确保中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认定标准,对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进行合理定位,建立统一的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资格认证,其中,认定标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历与工作经验,二是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操作能力、科研能力、交际能力、行业洞察力等;地方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增加“复合型”教师培养经费,建立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培养经费的保障机制;对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复合型教师”培养,并提高参与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培养提供保障。

(三)完善培养培训体系,调动“复合型”教师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注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终身教育性质的高层次职教师资培训将比学历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搞好师资学历教育的同时,要花大气力搞好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工作。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对专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技巧的更新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素质的再提高教育,成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讲会做的“复合型”教师。建立并完善“复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让“复合型”教师真正下到企业锻炼提升教育能力素养,建立并完善提升“复合型”教师教育素养的培训制度,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有帮助“复合型”教师在学习中提升教育素养。中职院校建立切实有效的“复合型”教师培养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复合型”教师的培训管理。

另外,中职院校要有计划得招聘一部分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研究生来补充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师。并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复合型”教师提升教育素养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适合“复合型”教师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教育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荣誉激励机制激发“复合型”教师全面提升教育素养。

(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营造“复合型”良好进修环境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是“产教结合”,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基础之外,还要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去锻炼实习,跟随导师在实实在在的工作情境中锻炼,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锻炼中很容易的发现自己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中的关联,并且能够快速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结合,更加深入得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学生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实际生产操作,能够通过长期观察师傅的工作,脑海中形成实践经验的雏形,并在接下来的亲自操作中熟练操作,跟随导师领会到工作中一些无法言传的“诀窍”,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所需的职业精神及工作态度。学生通过企业岗位的实际锻炼,也会认识到现在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不能满足岗位的所有需求,知识技能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所以,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去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把例如机械零件数控铣加工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理论在课堂上完成,实践教学在企业中完成,企业师傅辅以指导零件加工的相关细节,达到理论与企业操作环境的无缝衔接。此外,教师也可以定期去企业进修,旁听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以弥补自己实训专业水平的不足,再回到课堂上来由于受到企业环境的熏陶,教师的教学内容上也会全部对标职业标准。

三、结语

在高新科技技术、知识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技术性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培育符合实际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目前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根本目标。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是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动手操作综合技术能力,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仍是不容乐观,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术能力匹配度不尽完美,同过微课技术丰富课堂内容、VR技术仿真实训课程优化实训效果并与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弥补实训教学中的不足,更好的发挥机械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打好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良好职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微课在中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6):192.

[2]贺广云.提高中职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之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43.

[3]屈军军.问题引导法及其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21):281-282.

[4]刘倩,苗绘香.中职数控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55-56.

论文作者:宣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课程整合背景下中职机械“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宣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