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论文

奋力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

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穿越时光隧道,古城淮安从2200多年的悠长历史中走来,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激荡,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万美元台阶,产业层次向中高端不断迈进,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台资集聚高地成为对外开放特色品牌……一串串闪光足迹里,烙印着淮安激流向前、敢为人先的精神印记。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要求为动力,广大淮安儿女凝聚起投身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的精彩篇章。

成就辉煌,绽放运河明珠灿烂光华

40年砥砺奋进,40年勇毅笃行,淮安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淮安大地日新月异,古老城市旧貌换新颜。

地区综合实力不断跃升。40年来,淮安笃力前行,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一次次零的突破,一次次质的飞跃。199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一产;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81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二产,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末淮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当前,淮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开放引领、全民创业、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六大战略”,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除此以外,要增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就应自觉保障自动化系统在相应的条件及固定时长内,依照现有的功能完成运行任务。为增强其平稳性,还需增强自动化系统的容错性能,不但在常态运行时精确地执行任务,而且在出现意外故障时,也不致于出现意外的操作

西奥多·利瓦伊特196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论文,称呼这样的毛病为“营销短视症”。赚钱商机是一把双面刃,也是造成企业近视的原因,看不清自己成功的初衷。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些品牌,后来,它们也许都忘了营销界那句名言:“人们想买的不是1/4英寸的钻孔机,他们要的是1/4英寸的洞。”

总之,“情感同构”是新时期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可忽视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同构,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让理论走进学生的大脑,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并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是增进“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民心所向,政之所为。40年来,淮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教育、医卫、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学在淮安”“淮医”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六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阳光信访”“透明食药监”“1+3”安全生产监控模式等经验在全国推广……一次次创新探索,一项项务实之举,让淮安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制约的根本出路和助推跨越的难得机遇,淮安始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系统化、集成化推动改革。食品药品“透明智慧监管”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首创的数字化联合审图被中办、国办作为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典型予以推广;盱眙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了“全国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盱眙样板”。目前,淮安已有78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级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大局贡献了淮安智慧。

亮点纷呈,支撑崛起江淮的梦想

坚持在求新求变中突出创新引领。在改革开放的奋斗征程中,求新求变固然是发展的鲜明标识,但如果缺乏创新引领,就难以形成独树一帜的吸引力、影响力。淮安认识到了这一点,按照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规模做大、竞争力增强和发展模式创新,持续聚力发展以工业“4+2”、服务业“4+3”、农业“4+1”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淮安标志、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标杆。2018年,淮安首次入围产业竞争力百强城市。由此可见,要实现区域的发展崛起,必须将求新求变与创新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第一动力的驱动作用。

40年来,淮安始终坚持“敢”字当头、“闯”字为先,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亮点纷呈,支撑着淮安拥抱崛起江淮的梦想。当我们跳出淮安、立足全省再审视之时,鲜明的、成功的“淮安经验”更清晰地浮现出来。

台资涌集,勇当苏北开放头羊。淮安在区位优势并非得天独厚的情况下,打破思想束缚,打造出对外开放的最重要特色和品牌——台资集聚高地。以台资项目倍增、交流平台拓展、101%服务升级“三大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台资示范区建设,形成“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良好局面。连续成功举办12届台商论坛,连续7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获批国家级台资集聚示范区,初步构建起“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产业发展格局。随着实联化工、鹏鼎科技、旺旺食品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扎根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庞大资本,成为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坚持在立足民生中彰显人民至上。淮安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根本导向,努力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政府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3/4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并深入开展“创富淮安”“全民创业,淮商崛起”等专项行动。举全市之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开展“百企帮百村”“千企帮千户”“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等帮扶活动。如今,淮安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升级,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创新引领,升级优势特色产业。淮安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坚持创新引领,集成政策聚焦支持“43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层次加速迈向中高端,在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城市第33名。电子信息、食品产业产值先后突破千亿元大关;德淮、时代芯存等半导体产业超百亿元;敏安电动汽车摘获全国第五块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并正式投产。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省级农业园区数量分别跃居全国第一、全省第二;获评“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已高达180亿元,稳坐全国水产品价值榜“头把交椅”。

求新争先,镌刻敢闯敢试时代印记

交通突破,迈向区域枢纽之城。曾经作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要冲的淮安,享漕运指挥中心等“五大中心”之荣光,后因运河漕运被海运、铁路先后替代,逐渐沦为无所依凭的“腹地淮安”。面对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航空货运枢纽“一区两带一枢纽”建设叠加交汇的机遇,淮安以“公铁水空”统筹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精心打造高铁、航空、港口三大枢纽经济区。目前,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进入铺轨阶段,淮安机场二期扩建主体建成,淮安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进入新时代,淮安将彻底告别了没有铁路、航空的历史,变身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坚持在紧扣时代中深化改革开放。一个地区的突破性发展,必然是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的结果。以上塘为代表的原淮阴地区农村改革的创举,掀开了淮安改革的序幕。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综合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淮安坚持走具有时代特征、淮安特色的改革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把握新时代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积极实施向外带动战略,推动改革开放走在前列。淮安的实践证明,善于在顺应时代前进的航向中勇敢开辟属于自己的舞台,才能让改革开放的质量更高、成果更丰硕。

淮安改革开放40年的丰富实践,不仅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行动诠释着包容天下的广阔胸襟,更以崭新的城市面貌、幸福的城乡生活述说着崛起江淮的雄心壮志。

任何一种药物都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具体的症状来选择。

绿色打底,建设生态文旅水城。如果说红色是淮安的城市基因、发展动力,那么绿色就是淮安的禀赋优势、奋斗方向。淮安围绕建设生态文旅水城,依托生态禀赋优势,积极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极核”,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绿色枢纽”,重塑重大战略叠加地“绿色引擎”。在全省率先编制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构建“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布局和“两主四副多线”生态安全防护格局,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市。长达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连接市域各区,白马湖生态保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样板,蒋坝镇在做足生态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牢记嘱托,书写改革奋进的崭新华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淮安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立足新的起点,淮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的奋斗里书写淮安新的时代华章。

坚持在对标实干中发扬争先精神。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淮安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大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两单一书一平台”全程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在苏北率先成立市级行政审批局。淮安的实践告诉我们,既要有对标实干的意识,又要有奋勇争先的闯劲,才能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承接融入:在抢抓战略机遇中拓展发展空间。“一区两带一枢纽”的叠加交汇,为淮安实现跨越崛起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对此,淮安将以更大的格局和气魄去承接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全面融入国家和省战略布局,制定对接重大战略落地转化行动计划,注重加强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充分释放战略叠加效应。抢抓用好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扎实推动沿淮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融互补、生态保护互相协作;联手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共同打造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加强运河遗产保护、运河文脉传承、运河资源利用,精心描绘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区域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获取发展红利。

两组治疗后房颤负荷与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房颤负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自主可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筑牢发展支撑。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淮安将继续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省委娄勤俭书记提出的“站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产业布局”要求,从战略层面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加速构建特色显、实力强、质效高、生态优的“433”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充分把握创新驱动日益成为发展主引擎、“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占据产业“微笑曲线”两端。

新三驾马车:在改革开放创新中激活发展动力。对淮安来说,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发展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淮安将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三驾马车”。在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领域持续破冰,争取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全省全国持续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在建设国家级台资集聚示范区、提升开放型经济层次水平等重点方面持续突破,把台资高地名牌擦得更亮,并全力突破欧美日韩企业招引;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不断增强淮安发展的创新力、爆发力和引领力。

民生为本:在百姓生活改善中彰显发展温度。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淮安的不懈追求。淮安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努力让“生态河湖好风光”成为淮安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逐项研究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力求尽快见变化、收效果;充分发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功能,确保如期如实完成脱贫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淮安“新乡土时代”。变民生“难点”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让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活更富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

封海辉[13]等以西华大学公共浴室改造工程为例,计算得到了该热水系统的能效比,并以此为基础,同其他常规热水系统的运行费用和标准煤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成都地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具有较低的运行费用和较高的能源效率,具有经济节能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执笔人:戈尚达、金雯、段培华、王婷、陆国建、陈学科、王焱)

责任编辑:何 乐

标签:;  ;  ;  ;  ;  ;  ;  

奋力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