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新”应,立足于课堂的“实”论文_马斌

语文教学的“新”应,立足于课堂的“实”论文_马斌

摘要:前段时间,参加一学校的教研活动,其研讨的主题是“文言文阅读教学”。按主办方要求,由我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新增课文《湖心亭看雪》。

关键词:教学理念 朗读 优质课

针对现阶段一些学校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现象,我的教学力争摆脱注入式的讲授,达到“文言并重”给老师们的文言文教学一些启示。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二、朗读,感知。

采用学生齐读,教师导读,学生自由散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词句,悟情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基读懂课文。勾画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雪景。

3、思考:那么雪景美的雪景,为何独自去看?

四、解读文本,体悟深情

1、作者到了湖心亭看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文章标题“看雪”能否改为“赏雪”。

引导学生扣紧文本结合作者及背景,解读文章借时间、空间的错位,表达作者掩藏于美景之后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情感。

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丢掉了注入式的讲授方式,使老师们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学要 “文”“言”并重,并注重整体的教学理念。课后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

后来,回到自己的班级,我几乎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可当期中考试后,却让我有些迷惑了,因为这次考试的文言文阅读就考察了《湖心亭看雪》一课,其中考了一句翻译:“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三两粒而已”。出乎意料,全班几乎没有人能准确的翻译,大都只是出大概意思,而没有把“痕、点、芥、粒”的比喻意译出。让我对这次示范课产生了困惑:教师认为成功的示范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成功了吗?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文言并重?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梳理和思考。综合来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一、示范课教学,为了实现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某一理念”),教师在有意无意之中,把教学的主体变成了听课教师,让学生在无意当中变成了“配角”。

就本节课而言,教师为了摆脱灌输式的串讲,体现文言并重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到了文上。对文本的解读、理解、赏析占据了课堂的主导,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古文教学中最基础的东西——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上面所举的翻译句,教师已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雪景图,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大概”理解的基础上讲一讲,对重点字词作强调的话,学生也不至于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近几年听到或参与的一些示范课、优质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是否在给老师“示范”的时候,下意识的“忘”了学生呢?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因为考虑到“示范”“优质”的因素,教学的主体在有意无意之间加入了听课教师,从而导致教学的主体发生偏移。这些课,往往听课者感觉耳目一新,收获不少,而真正的教学主体——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相吗?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示范课的参与者深思。

二、为了让课堂新,而使课堂失真。一些示范课、优质课等公开课,为了突出示范的与众不同,使课堂“亮”起来,在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环节、问题设计等方面一味求新,而忽略了语文的基本要素语言(朗读、字词)、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等,从而导致课堂失真。

如《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学,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挖掘雪景的美上,其切入点巧,板书设计也巧,再加上使用大量的西湖风光图片及描写西湖的古诗词,使整个课堂“旁征博引”、“精彩纷呈”,最后得出表达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更没有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其实,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只有立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否则,我们的教学就难逃“注入”式的讲授——尽管有了炫酷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标》关于课程性质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用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于教材所选文言文,大多有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我们的教师很容易在人文性中找出“亮点”,在教法上出新。因此就造成我们忽略了对文言文“言”的教学,而一味在“文”上下功夫,从而导致课堂失真,学生云里雾里,收获不大。

三、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文言并重呢?首先应该明确我们提倡文言并重,是指在之前重言轻文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赏析及文章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的挖掘。但绝不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文”而忽视了“言”。

《课标》明确指出:“朗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不难看出,《课标》所说的“积累、感悟、应用”正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言”的教学,要把言的教学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积累、感悟、应用”,从而抛弃孤立的字词讲解、翻译,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言并重,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切忌为应付考试而字字落实,把文章拆解的七零八落,使文章失去文学性。

2、注重朗读,字词句的解决可以放到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中进行,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注重学习古文中的文化知识,品析艺术特色和人文情怀。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文和言的学习中“积累、感悟、应用”,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

“没有比不真实更糟糕的课堂”,语文课应该在“实实在在教学生读书”上下功夫,而不应该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忽视了“教学生读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语文课堂的“亮”也应该是学生的“亮”。只有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否则,再有新意、再热闹、再有“绝招”的课都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参考文献:

{1}庄灿阳. 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实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219-220.

{2}庄灿阳. 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实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219-220.

{3翁伟光.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师道(08X):222-222.}

论文作者:马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的“新”应,立足于课堂的“实”论文_马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