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浅论企业领导干部的自我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对象论文,自我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企业需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是“两手硬”的具体体现。但是,在企业现实中,也不乏存在“在加强声中削弱”的现象,一些国有企业,从表面看虽然也是投入不少,年年有计划,有总结,但实际收效却甚微。其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以为在于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实行中很少把自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加强与改进,言他人之多,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的少。这一现象的存在,已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职工在呼唤党的优良传统的回归,期望企业有好的带头人,已成为职工的普遍心理;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权力至上,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领导就是服务的公仆意识淡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怎样认识自我,明确“第一对象”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就此谈点浅见。
一、“第一对象”是公民意识、公仆意识的表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为根本目标的。这一根本目标,决定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人”上。这个“人”应包括领导干部每一个体。每个领导干部首先是一自然人,是社会的公民,企业员工的一分子,都应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态度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素质的提高,注重人才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领导干部又是这个“兴衰成败”中的“关键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领导干部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正因为这种“双重身份”,更应重视把自己作为“第一对象”,重视“教育者先受教育”,成为一名合格的“第一对象”。但现实中出现的往往不是这种正常的现象,有的对“第一身份”似乎有点麻木了,而对“第二身份”常常表现得十分强劲。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一面的掩盖之下,脑子里“官、权、利”充斥,忘却“第一身份”的结果。从教育者先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这个“强劲”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中,强调领导干部“第一对象”,首先应立足于“人”,立足于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这一根本来思考。
二、“第一对象”是企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国有企业处在改革和攻坚阶段,现实中矛盾诸多,其中一对主要矛盾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生产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对矛盾常常围绕利益关系的调整而展开,围绕由此延伸出的对主人与雇员的认识的不一致性展开。分析这对矛盾,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因为生产劳动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被管理的对象,其行为、利益享受等都受管理者的制约。客观环境的变化,认识上的迟后,观念上的误区,生产劳动者往往认为原先的主人地位已失去。或很少再有体现,自己也就成了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获取报酬的雇员身份。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主人与雇员的矛盾,有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十分充分。
要认识和解决好这种矛盾,一方面要依靠改革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如何加强,怎样改进?内容很丰富,但首先是要从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考虑。这也决定了“第一对象”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干部自身对这种矛盾产生了足够的认识,严于责己,甘当公仆,才有助于这种矛盾的化解;只有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从矛盾的对立性、统一性中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促进企业中种种矛盾的转化。
三“第一对象”是“从教训中警醒”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出了问题,其中的教训很值得大家共同吸取。现在,有一部分同志还没有从这些沉痛的教训中警醒,不良风气仍然在他们中盛行。”江总书记这段话十分深刻,其关键是“教训中警醒”。这也是党的要求,人民的企盼。我们需要认真吸取教训,需要从教训中猛醒过来,然而事实并不能令人满意,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有一部分同志还没有从这些沉痛的教训中警醒。”在企业里,这种教训也不乏其例。最典型的现象是那种认为“大错误”不犯的人。但是这种人,不讲奉献只求索取,自己的“钱袋子”不嫌大,“权钱”、“贿钱”、“明钱”、“暗钱”,满身铜臭味,这种人不但不能从教训中警醒,而是从反面吸取教训,认为“出问题”是“欠谨慎”。这样的人虽然为数不多,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却不可低估,同样,对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很大的。靠什么促使这种人从“教训中警醒”?靠法律靠制度,靠严格管理,也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起决定作用的内因上起变化,增强廉洁身律的自觉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教训中警醒”,就必须真正把自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加强学习与修养,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腐的坚强的篱笆。
四、“第一对象”是机遇与挑战的历史呼唤
面对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面对国企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领导干部能否有所作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这是严峻的课题,历史呼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经受住这一考验,勇敢地去挑起重任。在这历史考验和呼唤面前,首先在解决好自身的信仰、信心、观念、精神状态问题。这些只能从理论中来,从与党中央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的思想觉悟中来,从形成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来。凡此,也都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刻苦学习,努力改造自己。否则,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这历史考验面前打败仗。有的企业领导干部似乎整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似乎也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奋起开拓,但是不重视学习缺乏一种政治头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领导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又怎么带领职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从现实看,企业领导干部多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走上领导岗位的,年纪比较轻,有的过去又是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他们显然具有技术知识水平较高和年龄上的优势,但在政治上,在理论修养和思想作风上,却缺乏锻炼,缺少考验。要从政治上、思想上成熟起来,一方面要刻苦读书,从科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要走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放下“官”架子,从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吸取营养。只有自身具有了一种“强健的的体魄”,才能面对历史考验,做一个跨越世纪的企业好带头人。
五、“第一对象”贵在认真,贵在自觉,坚持监督
应该说绝大多数领导者对于把自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对象”的道理是明确的,因为党中央非常重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的问题。江总书记发表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关于讲政治》等这方面的文章和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告诫各级领导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应该说党中央就干部问题提出了许多要求、号召和希望,充分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建设,十分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我们的干部从中应该更加体会到“第一对象”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这方面,从现实情况看,人民群众是不满意的。十五大报告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党风、政风等人民群众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等。应该说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中央再三强调,为什么现实还是不尽人意?有的领导仍然管不住自己?缺就缺在没有真正把自己作为“第一对象”。所谓“真正”,就是要体现认真、自觉。与中央的差距,与人民群众要求的差距,也就在这里。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不能认真自觉地管住自己,又怎么能带好队伍,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前进?
要解决理论武装问题,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解决在加强和改进中认识自我定位“第一对象”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认真、自觉的精神,这是必须时时强调的,也是要时刻牢记的。但也需要辅以教育、管理、制约等手段。
企业在进军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发扬我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势,需要在加强中改进,以改进求加强。其中,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自我,在真正意义上把自己作为“第一对象”,并产生真正的效果,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党的要求,事业的需要,群众的企盼,时代的呼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