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方应重点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以及施工环节。不仅应严密监督和管理建筑设计工作,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控制施工过程。应该对施工中所用到的沙子和水泥进行合理的选择,按照科学的配比进行调配,使用先进的防渗技术和防渗材料,确保建筑房屋施工裂缝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建筑房屋的整体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有些墙体表面的微裂缝是由于温差变化引起的,这种微裂缝不会对建筑整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墙体裂缝问题,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防治墙体裂缝技术越来越成熟,有效地降低了墙体裂缝现象,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1.工程概况
某办公建筑项目总建设面积为23760m2,由地下层与地上层构成,地下共1层,地上19层,建筑总高度为72.5m,地上1层一3层为框剪结构,4层一19层为框架结构,主体结构设计年限为70年。建筑工程的18层一19层中配置有钢筋,配置高度与砌体高度相同,同时在顶层两端窗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与建筑圈梁及过梁均采用整体现浇施工形式。对于该建筑中的混凝土工程,采用了严格控制原材料、施工工艺及养护工艺的方法预防裂缝,为了避免外墙体出现水平裂缝,在抹灰施工中运用了以下裂缝控制与管理措施。
2.建筑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
2.1沉降作用产生的裂缝
砌体房屋或者是高层建筑很容易出现沉降裂缝。因为在这种建筑的地基上,结构应力比较大的地方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这种沉降就容易产生裂缝。这种沉降裂缝的长度往往比较大,甚至会向上发展到第二层。若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突然发生变化,这种裂缝也可能向下发展,如果裂缝严重还可能布满整个建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者是设计不科学。若在建设时使用的是桩基础,那么在检测地基的承载力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得出的数据通常都不准确。这就对桩基础的施工和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建筑基础出现沉降,从而产生裂缝。
2.2 混凝土收缩和质量问题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骨料和其他材料混合后制备而成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因为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断裂等问题。在混凝土硬化形成阶段,内部的水分容易挥发,加之温度的降低使得混凝土产生收缩现象,致使体积减小并产生收缩力,当混凝土模板不能承受其收缩力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质量也会导致裂缝的形成。如果,混凝土中掺入了遇水不稳定的材料或掺合剂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制成的混凝土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都会大幅下降,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几率。混凝土土质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取材时,不仅要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的资源,还要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合理地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合理形成的裂缝
混凝土的强度大部分是由水灰比决定的,因此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的比值,一般来说,水灰比的比例一般要控制在0.24-0.38之间,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不同,必要时要对水灰比进行调整。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能够自由流动,需要配制的混凝土水灰比较大,但是这样又会造成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很多气泡和水泡,当混凝土承受外力时,混凝土就会因为有效断面的减少产生应力集中,致使表面出现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缝会越变越大,最后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威胁。
3.建筑施工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1 设计过程中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1)对于温度裂缝,要想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产生,就要在设计阶段着手预防。要尽量防止温差的产生,从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2)在建筑中混凝土的强度越大产生收缩裂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且这种裂缝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大。所以,在设计时尽量使用强度较低的混凝土,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裂缝产生。对建筑中比较容易产生裂缝的薄弱环节,应按照要求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3)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极力避免结构出现非承重性的裂缝。在刚度相差较大的支座上,不能支撑墙体和楼面,避免建筑物出现局部较大的消弱现象,降低建筑物的平面体量。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控制
因为混凝土在浇筑后容易产生收缩现象,因此在混凝土刚开始凝固和凝固完成的这段时间段里对其表面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浇筑混凝土工作完成后的一天内,建筑施工工作能够进行的项目很少,仅限于定位、放线等工作。浇筑完成的第二天可以按设计好的顺序进行小型材料的场地运输工作,切记材料要轻拿轻放,避免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破坏。浇筑完成的第三天,就可以进行支模工作。最后要在混凝土表面铺设一层木模版,目的是降低混凝土的形变,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压、抗冲击能力,从而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3.3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及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在十二小时内要对其进行浇水养护,当遇到炎热干燥的天气时,应该缩短养护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到三个小时。这样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从而避免了裂缝的形成。在混凝土养护时,应当根据天气状况来定浇水次数及养护时间,如天气比较潮湿的时候,可以降低浇水次数,缩短养护的时间;反之,当天气炎热干燥时,应该增加浇水次数。在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方面,应当采用仪器监测,加强内部及表面的温度变化。通常而言,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保持在25℃之内,算是正常。
4.结语
建筑施工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导致裂缝的原因,相应的控制措施也有多种,在具体施工中,引用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裂缝的出现。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不断在变化,对应的解决措施也在不断的更新,只有对新出现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将施工中的裂缝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达刚。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如何对房屋裂缝进行控制[J]。建筑发展导向,2014
[2]马新华。建筑结构施工中房屋裂缝控制措施浅谈[J]。建材与装饰,2013
论文作者:黄余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水灰比论文; 表面论文; 措施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