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探索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论文_袁兰香

另辟蹊径——探索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论文_袁兰香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138000

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端正态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观念等方面着手,只要能够改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我们都可以勇于探索。

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莫让政治课教学纯粹成为政治的工具,我们应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如:我们不一定得按教材知识点呈现顺序教学;“满堂灌”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学,那为何不能给课堂设置点“残缺美”或者让政治教学充满“生活味”、“文学味”。政治课只要不偏离主流思想,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阐发执教者的思想,突出教师的育人灵魂,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意见,打破政治课教学的严肃性、政治性。笔者在教学中从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等若干角度进行“离经叛道”的尝试,这些看似“离经叛道 ”的教学行为,或许能让我们的教学“柳暗花明”。

一、教学结构:打破模式化,符合教师的个性化需要

教学结构模式化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如果教学顺序一味按照教材知识的呈现顺序来实施教学行为,会容易使教师过多依赖教材缺乏相应主动创造性。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方法、时间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简单的教学结构不能顺应因学情不同而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及其组成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活动中诸要素的不同重组我们的教学内容,其一是为了保持教学的逻辑结构性、条理性;其二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此显现不同的教学功能,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增强生活化,传递情感

教材编排接近生活,但教师讲授又脱离生活,学生心中的形式主义,导致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转变教学观念是当务之急,我们的政治教学不仅仅是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讲授,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增强课程内容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意味着教学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课堂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评析当前的社会现实,从社会现实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中选择”时,不仅是要求学生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更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明辨是非。教师可以从社会现实引入课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其大胆、犀利的言论而迅速在网络上蹿红,被网友们称作“拜金女”。设置情境后,我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如何评析这一现象?这一社会现实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讨论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达成共识:我们应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除了当前社会拜金主义现象尤为严重,且“读书无用论”不良网络传播等都充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人生意义出现危机,理想世俗化和功利化,缺乏人生信仰、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教学“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这一框时,我在课堂中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面临的道德两难问题:公交车上,别人都没让位,我要不要让座?怕别人对我投来“有色”的眼光,接着同学们都在热议路上看到有老人摔倒敢不敢扶的问题,我及时地给学生播放“宜春市夺刀少年”的视频,当我们还在纠结“该不该的时候”,夺刀少年他们已经用行动传递感动中国的正能量,“作为年轻人,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很满足,不后悔。”少年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强烈触动学生的内心,学生在佩服同龄人勇气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生活中的这些问题都直击我们的心灵,我想政治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赋予政治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艺术:留足悬念,意犹未尽

听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时候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说书人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足我们听众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的方式我觉得也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铺垫渲染、设置悬念在政治课教学中“铺垫”,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一框讲授完,教师不必急于归纳、总结。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才真正是最巧妙的尾声。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后面的新课留下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激发学生去探索新旧知识间联系的兴趣。

课堂是有生命的,师生之间都是有人格的生命体,更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更多的情感,每位教师都应该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去除一切功利,不必拘泥地还原本真的课堂。

论文作者:袁兰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另辟蹊径——探索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论文_袁兰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