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杨璐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杨璐

(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邵阳市大祥区 422000)

摘要: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来深入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从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因入手,重点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目前,很多技术院校的专业授课按照以往的的教学过程:理论、实验和实习,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完全分隔开。理论教师负责讲解理论知识点,实践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中,教学过程机械死板,使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理论和实践学习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由于将理论和实践分隔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惑,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学校应当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一、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渐普及,以及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能力普遍较差。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认为实践学习大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学习,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对学生们学习专业和日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该门课程主要讲解了常见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典型线路以及设计方法,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有全面的理解。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授和实践训练分隔开,很难提升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打破了原本的教学框架,改变了以往的“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模式,将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通过将教学场所设置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边做边学,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升华理论知识。

二、课程设置

1、制定学习任务

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时,要结合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为制定教学任务。在本门课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电工考试覆盖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常见的低压电器元件、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线路安装和常见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师根据这三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为学生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来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师在讲解关于低压电器元件的知识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电器,例如刀开关和组合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等电器的基本结构知识,以及对应的符号表示方法,另外,还应要求学生理解每个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场合,以及电器的维修方法。教师应当结合上述的教学重点来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教师讲解关于电控的控制线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线路的安装,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正反运行和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板制作,学生要掌握上述的工作原理和元器件组成。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这些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

(3)教师在讲解关于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时,学生应当学会分析与检修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知识,并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检测与维修机床相结合。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熟悉常见的机床型号,例如C620型号机床、M7130磨床、X62W型卧式铣床和Z3040型钻床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分组完成任务

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当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成能力和人数均等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共同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在课程的学习中,学习小组的人数最好是在三到四人之间,小组规模不宜太大,这样容易学生互相讨论、商量实践中的操作难题。另外,教师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领成绩稍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多数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都是在先等教师操作示范,然后再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实践,这样的实践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水平。因此,在大力倡导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究更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而不是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CA6140车床的实践时,教师首先根据教学重点为学生布置学习CA6140的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组织学生实践之前,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关于CA6140型号车床的原理和使用说明,不能直接将电路的原理陈述给学生听,而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引学生改变以往的“组长化”的观点,改变以往的固定组长做讲解,而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做讲解和汇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组织学生分析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和结构组成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自主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电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提高学生们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3、项目考核

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应当改变以往的考试机制。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平时表现站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尽管学生会关注自己的平时表现,但多数学生还是会把个人精力放在期末考试的重点上,忽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当注重改变以往的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实训过程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提高到50%,并改变以往的期末考试形式,将期末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训考试两部分,笔试和实训考试各占期末考试的50%。在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时,考试项目要放在学校的实习基地或者工厂中完成,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采取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基础学习,将动手实践学习作为能力,两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一起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动手培养融合在一起。学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优化学校的教学策略,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重点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学习、改变以往的考核机制等措施,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宇,郝敏,李海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

[2]刘荣贤.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快乐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3(9).

[3]陆志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AHK教改班为例[J].内江科技.2016(08)

[4]李振.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探索与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8)

论文作者:杨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杨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