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目的:在已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探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已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中各有4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而在观察组中的护理措施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最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息肉消失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息肉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所存在差异可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或出血的症状。结论:在已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息肉属于消化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在面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时,消化道内镜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在应用内镜的基础上应用高频电凝切除术不仅可实现准确的定位,而且操作也较为简单,成功率也较高,但在采用该治疗措施的过程中,却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而且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为此,本文从我院随机选取90例已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探究分析,对针对性护理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随机选取90例已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中各有45例。在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25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2.2)岁;而在观察中的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26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2.2)岁。病理类型可分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临床症状可分为疼痛、不适、呕吐恶心等。通过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发现,虽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可进行有效的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而在观察组中的护理措施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其中,就针对性护理而言,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具体而言,术前心理护理主要指根据患者在入院以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以及消极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对患者进行与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促使患者树立起战神疾病的信心[2]。而在术中护理时,则应该协助患者进行体位的选择,即左侧卧位,把口垫固定好,以保证手术正常展开,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3]。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息肉消患者有37例,所占比例为82.22%;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息肉消患者,所占比例为68.89%;由此可见,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息肉消失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未出现穿孔以及出血的情况。
3讨论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稳固发展下,在临床中应用微创技术已经较为普遍。就微创技术而言,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伤小、治疗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在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时,在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操作较为简单等优势,而且手术成功率也较高。然而,在采用胃肠镜下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时,却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而且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为此,在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若想要提升护理质量,那么就需要对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促使患者处于舒适愉悦的治疗环境中,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
就已采用或正在进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而言,提升护理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在对患者中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的情况下,可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先祖提升,最终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换言之,在已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不仅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提升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而从本文中也看出,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所具有的息肉消失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息肉消失率要明显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已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全. 对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消化道息肉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86.
[2]叶群生,张秀. 胃肠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2017,3(08):68-69.
[3]汤金莲.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护理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5):70-71.
[4]徐小慧,汪波,张敏. 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前血压及焦虑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2,16(04):547-548.
论文作者:向巴泽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患者论文; 息肉论文; 消化道论文; 胃肠论文; 切除术论文; 针对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