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阅读命题特点,灵活运用备考策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命题特点、趋势与应试策略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策略论文,阅读理解论文,高考英语论文,灵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不论在全国还是各省的试卷中都是重头戏,篇目多、分值大,但考生往往得分不理想。如何做好这一题型,是许多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旨在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趋势与应试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技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一、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与命题规律
1.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行文表达使用比较正式的书面语言。
2.语篇体裁分布比较均匀,题材趋向多样化。所选语篇包括叙述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和议论文体等。语言材料的筛选跨度宽广,题材呈现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特点,不仅主题广泛、科学实用,而且生动有趣、选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技、政治、环保和经济诸领域。如果考生知识面较广,对这些内容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会在阅读中受益。这样的选材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
3.试题有较大的阅读量和信息量,符合新课改要求。阅读词汇量稳中有增,信息负载量大,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益的,这要求较高的阅读速度。
4.语篇结构较为复杂,具有行文跳跃程度大、陈述次序富于变化、隐含信息较多等特点。
5.长难句有所增加,需要认真研究长难句子,注意培养学生句子结构分析的能力。
6.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
随着新课标与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今后的考生在语言水平方面,尤其在词汇量和阅读方面应该优于以往考生。可以预测今后的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难度将会有所提高,试卷中会继续出现一些不注释汉语但不太影响内容理解的生词或根据上下文可以猜测的生词;将增加对长难句理解的考查;试题仍会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在0.55~0.60之间,有利于充分地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注重体裁的多样化。从体裁方面看,高考阅读理解尽量追求体裁的多样化。总的说来,一般分为以下4种: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近9年高考阅读理解对体裁的考查呈现这样的趋势:说明文一般占31%左右;记叙文占23%左右;应用文占13%左右;议论文占16%左右;夹叙夹议文占17%。考查最多的是说明文,特别是介绍国外新科技、新发明的文章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这也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议论文的考查往往是难度最大、最有区分度的体裁,考生失误较多的题目往往出现在议论文,因此应对议论文给予足够的重视。
2.展现题材的丰富性。高考阅读理解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不仅主题广泛、科学实用,而且生动有趣。阅读理解涵盖了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前沿科技、环境保护、地理现象和历史文化等话题,并且趋向于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思想。相较来看,社会文化、人物故事、科普知识和时文报道类的文章占有较大的比重。选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强调实际应用,渗透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人文素养的考查,使学生能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3.不同题型考查了学生不同层面的阅读能力,同时又有所侧重。阅读理解题型多样,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不同层面的阅读能力。题型分布合理,以细节理解题为主,对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的考查整体呈上升趋势。生词率略有增加,命题者着重考查学生利用同义或反义关系、构词法、语法和语篇文脉等理解生词的能力。语篇意识加强,设题手法灵活,提问深入,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内在含义,如段落或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等。信息量加大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阅读理解题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各种实际的语境中考查,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
三、阅读理解题的设题方式及应试策略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题型: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词句理解题、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题以及篇章结构题。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即是否能在准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真正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思想。在高考阅读理解中主旨大意题的考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类题大约占阅读总分的30%,它通常涉及概括中心大意、揭示主题、选择标题以及判断作者写作意图等形式。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是考试说明对考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主旨大意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深层理解程度以及在速读中准确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一般针对某一语段或某一语篇的主题标题或目的设题。这类题目考查的范围是:基本论点、文章标题、主题或段落大意等,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定、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或总结。
选项的特点:正确选项通常不含细节信息和绝对意义的词,能概括文章的全部内容;错误选项往往是细节部分的概括,常含有绝对意义的词。
[设题方式]
(1)What is the passage/text mainly about?
(2)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text?
(3)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is news/story/passage?
(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text/story/the…,paragraph?
(5)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6)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7)The best title of the story is________.
(8)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__.
(9)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is text is________.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考例1]7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2012年山东卷)
A.The laundry should be frequently checked.
B.Lazy people like using such machines.
C.Good technologies also cause problems.
D.Television may help do the laundry.
[点拨]答案C。主旨大意题。从最后一段“…is what all good technologies do—enable laziness.”可以得知,这种新型洗衣机和其他科技一样,也能让我们变懒,这是一个弊端。最佳答案应该是C项。
[考例2]7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012年江西卷)
A.Air travel benefits people and industries.
B.Rain travel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air travel.
C.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travel.
D.The high speed of air travel is gained at a cost.
[点拨]答案D。主旨大意题。从文章最后一段得出,飞机带来高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太多人的工作生活需要依靠航空这个行业,一些新型的企业也是根据飞机的设计和操作而被建立的;旅行者也不得不忍受拥挤的机场和有限的空间。故选D。
[应试策略]此类设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也包括分析和归纳段落大意、重要情节、人物特征和环境特点等,其关键就是抓住文章的主题句。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意思,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不少文章一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题,特别是新闻报道。考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从而找出能概括文章的主题。但也要注意,也有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于全文之中。段与段之间常有词语连接,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要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即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只反映局部观点的选项肯定不对。
(二)事实细节题
细节是围绕主题展开的,是对中心主题的进一步表达。细节题是针对原文提到的某个事物、现象或理论题干,针对原文详细叙述本身发问的考查。细节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在快速阅读文章的同时,从中获取某些特定的直接细节信息或理解特定信息意义的能力。有些考查原文细节本身,有些考查某些细节在文中的意义。细节题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是非判断题、例证题、年代和数字题、排列顺序题、图表图画题、相关定义以及对某个细节详细内容的发问(什么、哪里、什么时候、谁、为什么、怎样、哪一个等)。特别要注意语义转化题,这种题需要将题目信息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语义上的转换,两者存在表达上的差异,有时需要进行加工或整理后,方能得出结论。抓住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是做好该题型的要害,也是做好其他类型问题的基础。
尽管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推断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细节题仍旧占有较大比例,而且已由过去简略的对号入座直接答题,转向通过语句的同义或反义转换来考查考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难度比往年有所增加。
[设题方式]
(l)The purpose of…is to…
(2)We can learn/know from the passage/text that…
(3)What do we learn about…?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NOT TRUE)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ext?
(5)Which of the questions has not been mentioned(or discussed)in the passage?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此外,还有when,where,how,who,what,why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考例1]64.Who is the author?(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A.A cameraman.
B.A film director.
C.A crowd-scene actor.
D.A workman for scene setting.
[点拨]答案C。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第一段“About twenty of us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nvitations to a film-studio(影棚)to take part in a crowd-scene.Although our 'act' would last only for a short time,we could see quit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hings.”可知C正确。
[考例2]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d Randy do?(2012年陕西卷)
A.Drawing on the wall.
B.Eating apple jam.
C.Feeding the fish.
D.Reading in a room.
[点拨]答案B。事实细节题。根据第4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Randy,thankfully,appeared to be reading quietly in the family room,but closer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he was eating apple jam straight from the bottle with his hands.”可知,最佳答案应该是B项。
[应试策略]
(1)通读短文,领悟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细节:
①5个W(who,which,when,where,what),1个H(how)和其他特殊之处;
②数字、日期、时间等;
③同位语、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
④表示附加说明的词或短语如by the way,besides,what's more,in addition to,including,as well as等;倒装句及加强语气的词或短语如above all,mainly,mostly,certainly,indeed等。
(2)利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原文细节的选项。
(三)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是指在理解原文字表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它在阅读理解中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是高层次阅读理解题。
在高考阅读理解试题中,推理判断题的考查每年都占阅读理解题的一半左右。推理判断题既要求考生透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又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做出准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设题方式]
(l)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or the last paragraph)that…
(2)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text/paragraph/fact/example that…
(3)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4)I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or the last paragraph)that…
(5)The…paragraph implies that________.
(6)The last paragraph is about how to________.
(7)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8)What would the author most likely continue to talk about in the next paragraph(s)?
[考例1]66.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three minutes" mentio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A.A new scene would be filmed.
B.More stars would act in the film.
C.The author would leave the studio.
D.The nex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点拨]答案A。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 'stars'!”可知A正确。
[考例2]51.How did the writer feel halfway with the novel?(2012年四川卷)
A.Disturbed. B.Ashamed.
C.Confident. D.Uncertain.
[点拨]答案D。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第三段话“It takes confidence to make a new start…” “My confidence dived…” “Believing my novel could not be published,I put it aside…”及本段叙述了作者回答别人问题时提到“I'm writing a novel,but I'm not quite sure if I'm going to get there…”可知,此时他的感觉应该是还不完全确定他现在是否还要继续写他的小说。故答案选D。
[应试策略]这一类设题要求考生纵观全文,在汇集短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短文陈述的观点或描述的事实,进行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推论和引申,包括事情的前因后果、人物的目的动机和性格特征、语言中的语态和语气等。有时还可能会假设一种情况,要求考生对原文中没有提到的情况进行推理想象,对题目中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推敲,从而选出符合原文信息或作者本意的最佳答案。要做好该题型,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在语篇的表面意义与隐含意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间架起桥梁,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在阅读理解中结合自己的常识进行判断是必要的,但决不能以常识取代信息分析。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短语、句子或段落,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文章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并结合阅读材料外的有关生活、社会的常识进行仔细斟酌,做出准确的推断和引申。
(四)词句理解题
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考题中总有一些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猜出生词词义或旧词新意的能力。该题主要是利用语境(上下文)推测、判断某些生词词义及句子的含义。猜词悟义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阅读理解中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预测词组、句义题。因为预测词组、句义题涉及题材背景、句子结构、文章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联系主旨、整合上下文信息是解答这类题的要害。近年来阅读理解的生词率略有上升,加大了预测力度。命题者着重考查考生利用同义或反义关系、构词法、语法和语篇文脉等理解生词的能力。
[设题方式]
(1)The word "…" refers to…
(2)The word "it" underlined in the…paragraph refers to…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4)By saying "…",the author means that…
(5)The word "…"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6)The word "…"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7)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sentence "…" means…
[考例1]62.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to turn around the statistics"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2012年江苏卷)
A.To re-analyze the result of the national census.
B.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To bring down the average age of farmers.
D.To invest more in agriculture.
[点拨]答案C。句意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第二句中“…this is a new time in agriculture—will motivate the next generation…”可推断此处表示的是“农业的新时机将会激励下一代来参与,即农民的平均年龄将会年轻化”,故C项正确。
[应试策略]此类设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短文中一些关键词、短语或句子的含义,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多种表达法、词的多义性、同近义词语替换、习语释义、句型或语态转换等。考生不仅要知道常用词的意思,更要知道其灵活变化的意思。有时候所要猜的词可能经常用,但文章中用的却是其特殊意思;有时候某个词可能陌生,这时标点符号及周围的词就可提供线索。特别要注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同一单词往往有着不同涵义,因此必须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注意前文那些表示解释的词或词组,所推断的词义意思必须与上下文相一致,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画线的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
要求考生:(1)理解题意,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判断理解,推敲斟酌,最后确定其准确含义。(2)要掌握常见的猜词技巧,如:定义、解释、同位语、对照比较、因果、同近义词、反义词、构词法(派生、合成、转化)、语境或上下文、常识和经验。
(五)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题
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带中立色彩的词最不可能是正确答案,漠不关心类词语一定不对,既然写文章就不会不关心。不要把自己的态度糅入其中,也要区分开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的别人的态度。当作者的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态度。作者观点一般与文章主旨相关联。新的考查趋势是不仅局限于考查作者的态度,而发展到考查文中某人对某事物的态度;选项可能不再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词语,而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过于强烈的词的选项必错,如strong,complete,entire,enthusiastic等,而包含比较客观的词的选项,常常是正确选项,如reserved,qualified,tempered,guarded,consent等。
[设题方式]
(1)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opinions does the author accept?
(3)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4)The author would agree that…
(5)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
[考例1]56.What might be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2012年山东卷)
A.To seek help for Nauru’s problems.
B.To give a warning to other countries.
C.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D.To tell a heartbreaking story of a war.
[点拨]答案B。考查作者写作意图。根据第一段“Nauru's heartbreak story could have one good consequence—other countries might learn from its mistakes.”可知,作者认为瑙鲁的故事可以让其他国家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一些教训,作者的目的是警示其他国家。可以得出答案B。
[应试策略]
(1)阅读时要以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准绳,以原文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自己思维活动的基准点,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混为一谈。还要区分开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的别人的态度。
(2)当作者的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态度。
(六)篇章结构题
最近几年,篇章结构题频繁地在各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题型。这种题型源于TOEPL阅读的结构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的能力。篇章结构题从主要考查议论文结构的命题新方式,逐步推广到对其他文体结构的考查。主要对文章进行两个层次的考查:一是按段落的组织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二是按写作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
[设题方式]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talk about next?
(3)This passage is organized in the pattern of________.
(4)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6)The author develops the passage mainly by…
(7)The passage is mainly developed by________.
[考例1]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2012年北京卷)
A.CP:Central Point.
B.P:Point.
C.Sp:Sub-point(次要点).
D.C:Conclusion.
[点拨]答案D。组织结构题。通观整篇文章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类型,故选D。
[考例2]52.This text is developed________.(2012年陕西卷)
A.by space B.by comparison
C.by process D.by time
[点拨]答案D。篇章结构题。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故选D。
[应试策略]就篇章结构题考查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两种:考查考生对整个文章结构的把握;考查考生根据现有文章预测后文内容的能力。解答第一种类型,一般可通过仔细阅读文章首尾两个段落以及中间各段落的首句或尾句,根据其内在逻辑关系及内容来进行判断。而解答第二种类型的结构题,则需要在以上基础上,需要重点依据尾段内容(特别是尾段最后一句话)做出判断。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四、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指导
1.通过略读(Skimming)获取文章的要素或主旨大意。快速通读全文,掌握好文中的五个“W”和一个“H”,获取文章的“六要素”,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扫读(Scanning)快速辨认和记忆事实或细节。扫读之前先浏览一下阅读理解题的题干,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你所需要的细节上,尤其是与when,where,who,why,what等问题有关的细节。
3.通过精读(Intensive Reading)特定内容领会深层含义。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考生应运用自己所具备的语法、词汇、句法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理解某些重要细节,透过表层领会其深层的含义,仔细品味作者的言外之意和真正的写作意图,概括归纳做出推理判定。
总之,解答阅读理解题有方法可循,但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中一定要做到抓住话题,发散思维;把握文脉,推断验证;熟悉题型,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