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作为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也比以往有所增加,节能减排是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经济发展转变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大发展进程,因此建设一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是日前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国民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并已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工业企业;节能现状;节能措施
1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及激励约束现状分析
1.1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碳强度累计下降20%,单位GDP能耗累计完成节能降耗19.71%,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依然巨大。2015年全国24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801.8万吨,其中,工业危险废物增加了365.1万吨。2014-2016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从42.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了43.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2.35%。2016年1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就“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目标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强工业节能”作为8个“加强重点领域节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承担了主要任务,在45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或牵头的节能减排任务就多达42项。综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呈缓慢上升态势,工业“三废”排放量依然巨大,这与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有着较大关系。
1.2激励约束主体职责缺位
主要表现在各项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满足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例如,激励约束主体在关于工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引进,以及落后产能的淘汰等方面政策制定不够具体和完善,尤其是有利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和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激励约束客体的内生动力不足,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1.3激励约束客体意识淡薄
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最需要的是自身观念的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大多把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作为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目标,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关注不够,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淡薄,表现在节能减排主动性不强,节能减排人、财、物的投入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要。
1.4激励约束方法有待完善
突出表现在资金支持和法律法规制定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目前我国金融领域有关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薄弱,关注较少,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较少,缺少完整的、严格意义上具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和产品能耗标准。例如,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计量、统计系统建设滞后。此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落实的监督管理体系仍需完善,监测、监察能力亟待增强,执法的力度有待提升。此外,节能减排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节能减排的社会共识根基尚不牢靠。
2 深化改革工业企业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2.1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特别注意选择节能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在环保管理体制中,环保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节能工艺。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第二,应采用高效能源,注重高效能源的采用有利于环保问题的解决,不论是在生产源还是在设施方面都要注意高效节能的环保能源。第三,要注意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对于余能方面也要尽可能的实现二次利用,不造成无故的浪费。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压、余热来减少冷能水排放的能耗,比如干式切削工艺。干式切削是节水工艺的一种,可避免机械加工时使用切削液产生的负面效应,能够达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2.2强化源头控制,加大管理监管力度
企业应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节能管理。在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开展节能专项审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展节能专项设施审查。并且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监督、协调、帮扶”的作用,建立节能降耗服务的长效机制,将节能工作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并签订《节能环保工作责任书》,让工厂、厂房、车间将责任落实到各节能排污主体单位,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2.3升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为更好的深入了解能耗情况,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能源管控系统、实现能耗在线监测,实时、准确地把握关键工序的耗能,加强动态分析,着力提高对节能减排形势的监测评价和预测预警能力。这不仅是企业实现精细化节能管理、促进节能降耗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把握能源消费趋势、加强能耗预测预警,科学制定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推动了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结束语:
工业企业节能降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大问题,由于大部分企业不注重节能降耗问题,导致了我国环保目前的困境,让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从源头落实做好节能环保管理工作,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腾江.昆明老工业异地搬迁技改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周洪源.安徽省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3]韩胜男.辽阳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吴杨.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楼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节能论文; 工业企业论文; 能源论文; 企业论文; 工业论文; 节能降耗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