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压配电网作为连接电网和用户的末端环节,一直存在线路实时运行状态获取困难,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流,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对低压配电网的运检工作进行有效的支撑,进而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用电服务质量。智能配变终端是集用电信息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控制与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次设备,可综合处理低压配电网中的数据信息。文章介绍了智能配变终端所具备的强大的本地计算处理与服务能力,分析通过挖掘智能配变终端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建立强大的数据流,来支撑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建立低压配电网智能运检体系。
关键词:低压配电网;边缘计算;智能配变终端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就是低压配电网,其运行故障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其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要以智能保护器为基础积极实施低压配电网的新型运检模式。
1概述
电机智能保护器主要是保护电机,在电机出现三相不平衡、漏电、欠压、过压、短路、堵转、断相、欠流、过载和过流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保护,主要是控制和保护电动机、水泵和风机等负载。在低压配网中,智能保护器的作用主要是通信、显示、监控、保护和实时测量等。智能保护器的核心运算单元是微处理芯片,其优势是具有较快的运作速度,可靠性高,具备模拟变送输出和通信能力,能从多方面保护电机,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安装和维修也比较方便,可以说是热继电器的升级产品。
低压配电网是电能传送到用户的最后一个阶段,传统采取的运检模式是人借助工具进行操作,在维护和抢修方面存在主动性和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抢修故障方面较为被动,在用户报修之后才开展检修,造成抢修时间长,降低用户满意度。为此,要以智能保护器为基础,探索和实践应用新型低压配电网运检模式。
2低压配电网运检管理体系现状
低压配电网跟输电网相比存在投资少,运维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重要设备运行状态和台区内用户用电情况缺乏主动感知的手段,运行检修工作还是停留在计划检修的形式;同时由于缺乏数据收集的手段,无法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运检管理体系。在配变侧,变压器、开关接点、JP柜等缺乏负荷、动环监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设备运行寿命难以最优化;在线路侧,低压配电网线路故障难以有效排查和定位,缺乏智能化手段,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效果有限(多为事后响应);在用户侧,分布式能源、充电桩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影响低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稳定运行,缺乏有效监控手段。
落后的运检管理方式,无法改进供电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低下,也对客户服务质量造成了影响。营销管理人员和用电客户无法对故障抢修、计划检修等影响用户用电体验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的了解,运检工作过程也缺乏透明化的有效手段,以持续提升用户用电感知和用电满意度。因此低压配电网的运检体系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通过引进物联网监测、多模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技术,为电力营销、调度和发策等各种专业提供相关信息化支撑,为电力客户提供相关服务,来实现供电服务能力和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
3智能运检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3.1系统架构
通过智能的数据采集处理机制,建立了低压配电网智能运检管理体系信息化架构。以本地化的智能数据处理装置进行数据的实时加工处理,统一的主站系统结合大数据平台,根据业务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发和存储。由于数据已经进行了本地化预处理,因此在主站侧更加关注数据时效性,对于实时性要求比较强的数据可直接通过终端进行处理。主站只是一个高速分发通道,对于不要求实时性,但是要进行汇总计算的,主站侧可以提供相关的功能处理。通过主站和终端的配合,为上层的信息化系统屏蔽了底层监测类设备数据获取的细节,使信息化系统可直接使用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提升低压配电网运行故障的检修技术
我国低压配电网的系统往往会被多种因素影响,造成配电网发生故障。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控制新型的低压配电网,另一方面要检修故障,提高了维护与检修低压配电网运行故障的要求。以智能保护器为基础的新型化低压配电网运检模式中,要组建控制与管理低压配电网的专业小组。专业小组承担着维护和检修低压配电网运行的责任,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维修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运行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实现新型的低压配电网运检模式。
3.3数据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除了传统的巡视、检修工作外,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可以支撑以下业务:实时监测设备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电压异常等数据,将配电网相关运行情况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停电影响范围、形成停电影响客户清单;对故障进行提前预警、研判和定位。
因此要建立低压配电网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从所需开展的业务分析,需要获取的主要数据流为:低压拓扑信息,低压故障信息,低压设备状态信息(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温度等),线路/设备运行信息(线损、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重过载等)。其中低压拓扑信息体现了设备间的连接关系、拓扑关系和隶属关系,是开展运检和营销相关业务的数据基础;低压故障信息是故障快速告警、定位、抢修指挥,以及客户报修和客户服务指标的关键信息;设备运行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将整体影响到供电服务可靠性,将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前预判设备的运行信息,将传统的检修工作从计划检修变为状态检修,将被动的配电网变为主动的配电网。
4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的运检体系构建方案
4.1智能配变终端
智能配变终端(intelligentdistributionterminal,IDT)是集用电信息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控制与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次设备,满足台区基础运行信息监测分析、电能质量监控、台区需求侧管理、低压配电网运维管控、信息模型标准化、主站终端协同控制等要求。同时,还可以根据安装地区配电网的特点和网架结构,实现拓展遥控、分布式电源、三相不平衡、变压器低电压监测等应用功能。
4.2配变终端与监测类设备交互
由于监测类设备生产厂家众多,接口各异,规约标准不统一,在实际数据采集时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因此经常需要建设多种主站系统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上传。同时,还要根据业务需求,将不同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建设新的服务来进行计算,增加了系统建设的投入,降低了数据的实效性,无法满足某些业务对于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智能配变终端通过本身强大的本地计算能力,可以在采集点实时处理各种规约差异,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异常判断,清洗和计算。
结语
在低压配电网中,通过智能配变终端可以实现配变终端与智能电表、监测类设备的交互,建立所需的数据流,实现对低压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完成支撑建立智能运检体系所需的低压拓扑动态管理、故障研判和预警等基础功能。所提供的监测数据,结合本地计算能力,为低压配电网提供实时准确的运行状态信息,可综合提升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加林,高昌培,王宇恩,等.智能化区域预控保护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J].电气应用,2015,34(S2):362-366.
[2]赵一农.加快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打造现代配电网[J].供用电,2017,34(2):2-4.
[3]朱晓岭,梁东,宗瑾,等.配电网运行状态健康评估体系研究[J].广东电力,2018,31(4):119-124.
论文作者:张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低压论文; 配电网论文; 终端论文; 智能论文; 数据论文; 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