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绥芬河 157399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泻、止吐时间分别为(1.29±0.18)、(1.46±0.28)d;而对照组的止泻、止吐时间分别为(2.59±0.22)、(2.82±0.36)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腹泻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72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59-01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小儿多发病、常见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流行性强等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护理因素对改善患儿症状及预后情况至关重要。为此,我院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中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6个月-3.6岁,平均年龄(1.5±0.9)岁;病程1.4d-5.5d,平均(2.7±1.1)d。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7个月-3.8岁,平均年龄(1.6±1.0)岁;病程2d-6d,平均(2.9±1.2)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抗菌、消炎、止泻等常规治疗,根据患儿个体情况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如指导饮食、用药、测量体温、记录病情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综合评估:患儿入院后根据其临床表现、排便次数、生命体征及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并查找患儿发病原因,在对患儿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后制定护理干预措施。②消毒隔离:由于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患儿入院后要严格按照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同时做好床边隔离措施,治疗和护理时要认真洗手,以防交叉感染,指导患儿家长要勤换患儿尿布,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止红臀的发生,将带有尿或粪的尿布用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清洗。病房每天至少经紫外线照射 30 min 进行消毒,并注意通风和保暖。③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患病期间很易产生烦躁、精神不振等不良情绪,而家长由于对疾病认识较少,加上对婴儿的关心,患儿患病后家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心理,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患儿情绪。因此,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是影响患儿心理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如讲解患儿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进展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情况,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最大限度地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从而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饮食护理:腹泻可导致小儿消化不良,使机体的营养供给量减少,给予腹泻患儿合理的饮食对改善其病情有积极意义。对于母乳喂养患儿,继续哺乳,指导母亲多饮水,缩短喂奶时间,并少吃油腻性食物,以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对于人工喂养患儿,应给予易吸收、易消化类食物,少量多餐,可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增强免疫力,从而促进腹泻康复。⑤臀部护理:由于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增多,臀部很易发生红肿、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儿应加强其臀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臀部情况,指导家长尽量使用棉质类尿布,并做到勤洗勤换,患儿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洗净臀部,以保证其臀部清洁、干燥,从而避免臀部并发症的发生。⑥密切观察病情:由于腹泻患儿病情发展较急、较快,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治疗及护理措施,护理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大便次数、性质、量,呕吐、进食、饮水、体温等情况,根据患儿状况制定下一步治疗及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 2 组患儿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
2.结果
观察组的止泻、止吐时间分别为(1.29±0.18)、(1.46±0.28)d;而对照组的止泻、止吐时间分别为(2.59±0.22)、(2.82±0.36)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发生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有:1、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2、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3、轮状病毒感染 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4、温差大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所谓针对性护理,就是将患儿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出发点,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评估病情—隔离消毒—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房护理—并发症护理—
病情监测等多个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护理,缓解患儿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的一种综合护理模式。在本文中,观察组的止泻、止吐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将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中,不仅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丽敏.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9(6):123-124.
[2]徐翠玲.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8):46-47.
[3]牛芬.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9):240-241.
论文作者:王桂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患儿论文; 秋季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病情论文; 臀部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