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检测;问题;措施
建筑工程主要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除了施工工艺、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工程环境,在实际的建筑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建筑原材料质量问题是比较关键的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认真的执行和监督,只有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整体建筑项目的基础刚度以及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有效的规避恶性的建筑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经济损害。因此,为了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应提升相应建筑工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的检测是整体建筑项目的基础要求。
1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项建筑材料在运入施工场所,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够投入建设施工当中去,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1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质量达标的钢材和水泥在施工后能够达到设计图纸中标明的使用能力,可以确保内部居住和使用的群众的人身安全。相反,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强度不够,可能导致坍塌,严重危及到施工建设人员的人身安全,即使安全施工完毕,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遇到轻微的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是保障施工以及使用安全的有效途径。
1.2经过质量检测达标的建筑材料更适用
设计图纸中的承重设计、规划,都是以达标建筑材料的属性为前提的,而一些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么承重能力不够,要么强度不够,施工到一定阶段之后,后期的施工就难以完成,不得不停止施工进行补救,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同时某些区域还需要重新设计图纸内容,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完成。
1.3美观的影响意义
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进步,目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最初的使用标准,提升到对于外观审美的新要求之上。换言之,人们不仅需要建筑物具有质量保障,还需要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此时,需要采用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实现立体效果与色彩的绚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极为严格,普通的建筑材料或者是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根本没有办法实现这种审美要求。
1.4耐久度与经济方面的意义
质量达标的建筑材料,他们的使用寿命会更加的长久,虽然较之假冒伪劣材料来说,他们的造价可能会略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后期维护费用低,使用年限长,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所以,施工单位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采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2 我们国家建筑材料检测的现状分析
想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把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就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选用和排除的过程。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重点进行检测的两个方面因素就是建筑材料的稳定性以及建筑材料的耐用性,这个检测的过程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并且给予保证。建筑施工完成之后,建筑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出现一些损耗。例如下雨以及阳光的暴晒等等,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在抵抗这些环境因素对建筑造成损耗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在建筑材料检测上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建筑材料检测单位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专业性也不强,无法呈现准确的建筑材料检测结果。这也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不重视造成的,由于建筑单位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的不重视,导致了建筑材料检测的单位资金的缺乏,进而无法引进高科技的检测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另外,现在很多的检测单位都是建筑单位旗下的附属公司,这种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也就更加难以令人相信。
3 为什么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都是针对的居民建筑使用的材料,居民一般看到建筑材料上面的标识是绿色环保材料,就放心使用了,没有进行建筑材料检测这一步骤。相关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单位表示,环保材料不代表完全没有有害物质,只是它的有害物质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大家忽略的是,一种建筑材料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较小,那么多种建筑材料的叠加伤害就会对人体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这个问题也是人们经常会忽略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建筑单位或者居民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同时还要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检测,量化其中的各种元素。包括建筑内部的空间承载量以及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量等等。另外还包括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以及噪音影响等等。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材料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4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问题与改善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材料的来源非常复杂,制作起来的原材料也非常的不一样,因此建筑材料的性能也各不相同,所以由此看出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建筑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材料没有质量保障,所以对于这些建筑材料,必须要进行检测。建筑材料的检测不仅是建筑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还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2)施工单位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也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状态。建筑商会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把关不严格。很多时候是建筑商送一部分的建筑材料给相关部门检查,不具有代表性是一方面,还有可能是建筑商弄虚作假的成分。所以,很多建筑商并没有把这些质量检测的工作放在首位,只是当作一项应付的工作来完成。这是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存在的极大问题。
(3)有的时候一些建筑商为了追求利益,送检的材料与实际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同一批。这就失去了材料检测的真正的目的,也给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片面影响。建筑厂商由于追求利益,使建筑材料的质量的不到提升,偷工减料,这也由于监督单位的监督不严格,使得这种现象在不断发生。
(4)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还有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很多时候材料的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建筑厂商就直接采用了原样的建筑材料。这样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就没有意义。并不能解决质量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很多时候这是建筑商为了节省时间而促成的。
4.2 改善措施
(1)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当对进场的施工材料加强的检测力度。通过对钢筋材料、水泥材料、砂石砖块等材料的进场检测,保障进场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应当对建筑材料的合格证明在检测工作中进行检验,与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对比审查核实。为了保障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取样的合理性要参照检验方法的差异及要求不同,以一般检测、材料取样检测、材料抽样等方法进行采用工作。为确保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效率、确保检测数据可靠性检测单位在必要时可以进驻施工现场检测取样员进行取样。
(2)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很多时候建筑工程中很少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而是随心所欲,主要原因是很多建筑开发商都是私人承包,没有系统的工程实施方案。所以相关部门想要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时的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让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监督工作。
(3)建立试验检测机构,规范管理体制。
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及相关行业标准,这对我国 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很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建筑工程方面的法律文献应该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4)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建筑工程当中的质量问题,我国政府应该不断的加强宣传。要对相关企业不断的强化监督意识,使建筑材料的使用严格把关。建筑材料应该从进货到使用责任到人,做好建筑材料的监督把关工作,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
(5)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由于各地人才的不均衡,建筑材料的检测人员分配不均,且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缺乏,还有很多建筑材料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十分的专业,所以我国的政府应该不断的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培育这方面的人才,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改进试验检测的技术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在日益更新,但是我国建筑材料的仪器设备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状态。所以改进建筑材料的技术设备刻不容缓。我国可以补贴相应的基金帮助研究者不断的更新设备,也可以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
5 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提升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力,从而保证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能够发展的更加稳定。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只有相关的建筑单位进一步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于建筑材料检测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使得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得到良好的保障。总的来说,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施工的质量两者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兼顾两者的发展,才能有效的提升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现状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各项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帮助建筑材料检测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侯文康.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J].建筑工程,2016(05).
[2]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11(09).
[3]戴珺珺,隋丽源.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8):195.
[4]韩亮.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工作的注意事项[J].中外企业家,2014,(8):205-205,207.
[5]王明芳.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31-33.
论文作者:林君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