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球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黎埠中心小学 513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刚接触学习的阶段,数序属于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就是数学阅读,而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教学,农村教师习惯采取古板的填鸭式教学,没有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导致阅读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障碍,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也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困扰。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数学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从根本出发,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阅读存在障碍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寻找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阅读;障碍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49-01
对数学文本进行加工并理解就是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的环节中占有关键位置,数学阅读可以对学生记忆、理解、归纳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自身自学能力[1]。但是现如今,许多小学数学题目都增加了许多专业属于,数学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更高要求,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偏向于强调数学逻辑思维以及计算,不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学生无法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之后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保证跟上数学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出现障碍的原因
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粗心。教育内容不断深化,小学生也具有更加严重的学习压力,学生除了数学学科的学习还需要在其他学科当中安排自己的时间,许多学生都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作业上,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注重速度[2],阅读数学题目时通常十分迅速,再加上处于长时间写作业的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阅读过程中容易粗心,甚至漏看题目当中的重要数值和有效信息,在没有对思路进行清晰整理的情况下就进行解答,该情况属于一类低级错误,也是小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
2.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状态。许多小学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状态,尤其是在农村里,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至只注重教授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比较关键的解题方法,然后学生在课余进行大量习题训练,往往会忽视平常的阅读锻炼[3]。教师也认为只有在课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做题的过程也需要依靠阅读,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阅读障碍解决方法
1.教师改变以往观念,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挥者,在课堂上也对教学的方向以及重心起到决定性作用,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水平以及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教师应当正确看待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对自己的教学方向进行调整,思考自己应该采取的教学措施,要求教师对数学教学具有深刻认识,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生还处于年纪比较小的阶段,对一件新事物的认识主要从对它的兴趣开始[4],数学阅读的培养是一个思维逻辑认知形成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前课余进行阅读悬念、生活情境等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组、竞赛等蜜诗,通过不同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其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阅读素材必须要有趣味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星群,间接让学生通过理解、思考来进行阅读。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置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每日的数学课堂中设置十分钟让学生自行阅读,营造课堂良好的阅读氛围[5~6],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减少阅读障碍。
2.教师进行指导,传授数学阅读技巧。学生要做到更好地进行数学阅读,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领悟有效的阅读技巧。首先,让学生学会准确阅读词句,理清其中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才能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在通过完整的阅读,逐层分析其中的关系,学生在掌握了阅读材料中各个知识点的关系也就可以掌握解题重点,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7],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寻找其中的关键之处,在该基础上让学生对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对折后不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举例,让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让学生分清轴对称图形以及非轴对称图形,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阶梯式、环环相扣的模式进行提示。其次,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的差异比较大,在思考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画图、计算,才能进行分析,通过边思考边算才能悟出解题技巧,要做到思考和做题相结合,才能将这些解题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最后是引导学生巩固数学阅读只是,让学生应用到实际解题当中,巩固运用才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数学阅读,教师适当安排相关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量和难度都要控制好,且不能和阅读材料中的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教师适当给予学生估鼓励,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
3.明确各个阶段学生的阅读目标。在小学不同阶段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也不同,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来进行计划[8],采取阶段性的训练方法。年级比较低的学生主要为直观思维,数学知识不够丰富,在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培养,阅读以读为主,在阅读材料中可以选择图片展示或者是图片和文字共同展示,也可以采取小故事的形式来描述题目,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处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在由直观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转换,但是大部分还是直观思维,教师进行训练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行画图、设计,在该过程中学生逐渐具有抽象思维,完成后让学生学会应用简短的话语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处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逐步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具有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数学语言也比较成熟,在该阶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画图、计算进行举例验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完成阅读后记录整个思维过程。
三、小结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刚接触数学学习的阶段,在该时期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今后数学习题解题的方法。传统的大量进行习题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交给学生阅读技巧更加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学会阅读,巩固阅读知识,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才能逐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阮红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N].发展导报,2019-01-18(019).
[2]魏家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浅析[N].发展导报,2019-01-08(018).
论文作者:杨凤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阶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