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有色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有色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3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绿色矿山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矿业开发过程中,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树立一种崭新的矿业开发形象,注重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社区居民之间的协调。绿色矿山建设将有利于转变矿山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降低成本增加产出的目的。绿色矿山建设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资源,通过煤炭企业低碳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企业的发展质量与速度,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体系
1概述
1.1绿色矿山含义
国家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中,给出的定义将生态环境保护这一要求更为细化,“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同时分别从环境、经济、社会等角度提出了要求,环境生态化理念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的探采选冶中,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开采、数字化管理直接推动矿产经济的转型升级。矿区社区和谐发展对于矿地关系提出更高要求,和谐的矿地关系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也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提升了社会的整体福利。
2基本原则
2.1坚持创新导向、政策导向、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
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理念,搭建创新平台,释放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牢牢把握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方向,准确切入国家能源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需求重点,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推动前瞻性、引领性政策落地生根;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准确切入世界煤炭资源开发技术革命最前沿,优先主题,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抢占制高点,使绿色矿山成为煤炭开采新技术的“策源地”。
2.2坚持完善合理的原则
实现绿色矿山有三个重要环节,即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制定绿色矿业规划;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等过程的小影响、无毒害和少污染;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因此,要从煤炭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对绿色矿山标准体系的建设进行健全和完善。要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对各省、单位在绿色勘查和开采方面已有的规章制度认真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制定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绿色勘查和开采统一标准体系,为煤炭行业绿色勘查和开采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技术、制度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着力全生命周期,辐射全价值链
新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矿井全生命周期,不仅着力于开采过程的开采方式现代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而且着眼于采前的生态准备无害化和采后闭坑生态化。此外,绿色矿山建设不仅辐射建设链和生产链,同时还应关注价值链的末端———使用链,即煤炭利用的绿色化,进而实现全价值链绿色化。
3新时代绿色矿山循环发展体系初步构建
3.1煤炭资源洁净利用系列技术标准和煤系矿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列技术标准制修订。一方面对我国低品质煤规模化利用的现实需求和煤炭高效洁净化加工等技术问题。主要开展褐煤提质加工、低阶煤浮选、高硫煤脱硫、稀缺煤精细分选、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分选与全粒级动力煤分选、粉煤超导磁分离干式深度脱硫、智能化高效分选、配煤调质与煤基燃料制备、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加工与利用、煤矿井下大型排矸、矿区水绿色循环等方面标准制修订。另一方面开展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矿产(高岭土、铝矾土、耐火黏土、膨润土、硅藻土、硫铁矿、油母页岩和石墨、铀矿、铝土矿及贵稀金属矿等)和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产品等方面标准制修订。
3.2安全技术子体系
根据煤矿井下灾害系统的结构特点,寻求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安全感知和预测模型,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是矿井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问题。安全技术体系重点在煤炭开采灾害综合治理超前感知,主要涵盖地质预测预报三维可视化技术和矿山物联网安全生产超前感知等技术。地质预测预报三维可视化技术利用高精度地质勘探手段对地质信息进行精确探测,而后导入矿井三维可视化平台软件中,利用统计算法对信息进行智能研判,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各类地质灾害。矿山物联网安全生产超前感知技术利用具有环境能量捕获功能的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将矿井生产中各类信息统一集成处理,上传矿井物联网主机端,并入矿井高效预测决策系统智慧终端,为生产安全提供预警和决策的基础数据。该体系从地质安全、生产安全两方面共同构筑人员生命健康的防火墙,奠定本质安全型矿井技术基础。
3.3建立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实现行业政策、产业政策、部门政策的相互契合与有机衔接。建议将绿色矿山作为整合主体,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重配置资源,形成绿色矿山的辐射效应。对绿色矿山优先配置矿业权,在矿业建设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支持,支持绿色矿山发展壮大。明晰矿山地质环境保障金返还程序,对达标的企业按比例分期返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与保障功能,将行业模式作为地区模式和企业模式的联接纽带。
3.4高效技术子体系
在高效技术体系中,主要涵盖回采高效、掘进高效和决策高效等技术。回采高效对应的是“智能工作面成套技术及装备”,其核心是在采煤机精准定位的前提下,利用电液控系统实现支架的自行动作,并通过专家决策系统实现其他系统的自动运行与故障报警,该技术能够实现工作面“无人化”,从根本上保证的人员的安全。掘进高效对应的是“少人化无网薄喷大锚杆支护快速掘进技术”,该技术的实质是利用新型材料简化了支护工艺,增强支护效果,提高掘进速度,减少作业人员数量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决策高效对应的是“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煤矿智能预测和决策技术”,该技术利用应用人工智能建立了一系列安全预测模型,能够针对矿井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设备情况、开采情况作出智能预测或决策,提高矿井决策效率和水平。高效技术体系体现了高效生产在减员增效方面的优势,最终实现对矿工生命和健康的有效尊重,促进产业发展与自然、社会和谐。
3.5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
在石油、煤炭、化工、冶金、有色、非金属等不同行业分别颁布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对每个矿种、每个环节的评价指标具体量化、确定权重,划分星级或标杆企业的等级,以彰显优秀企业的信誉度。提升行业的硬件标准,大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在矿业开发中的应用。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实现矿山管理信息化、开采机械化、选冶自动化、流程数控化。建立全面的灾害监测系统及预警机制。实施绿色矿山后评估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及时进行处罚与清理。
结语
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将矿山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矿山采矿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统一,消除采矿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才可持久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俊鹏,戴华阳,张建伟.新常态下我国绿色矿山建设面临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矿业,2017,26(1):67-71.
[2]龚斌,师懿,陈姚朵,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矿山内涵扩展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8):81-85.
[3]江涛,王佟,宋梅.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其评价指标初步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1-7.
论文作者:刘侣1,王新元2,刘显3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矿山论文; 高效论文; 矿井论文; 技术论文; 体系论文; 地质论文; 生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