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洪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洪岭

中国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北京 10007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同时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随着大体积混凝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受到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 裂缝 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米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的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1.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1.1.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并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来确定。当采用整体连续浇筑时摊铺厚度宜为300-500mm;

(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初凝时间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浇筑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有保障时,也可多点同时浇筑。

1.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分层浇筑时,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用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1.1.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1.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合理布置振捣位置,振捣时应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易过长,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显著下降,且不再出现气泡为准。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给予再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面生成的水分和空隙,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强度。

1.3混凝土的养护

1.3.1 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按温控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并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当检测不能满足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2)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且不得少于15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3)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1.3.2 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可采用二次抹面处理。

1.3.3 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

二、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自身原因

2.1.1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是指混凝土在抵抗物理、化学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体积稳定性不好致使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耐久性能下降。混凝土体积变化可分为混凝土硬化前的体积变化、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硬化后的体积变化三个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混凝土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本身所固有的一种重要特性,在没有荷载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开裂往往就是有自身收缩造成的。混凝土收缩包括温度收缩、自由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几个方面。

2.1.3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1)水泥

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收缩值和强度值因水泥种类、水泥用量拌制不同而不同。水泥的细度问题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水泥细度越小,混凝土越容易开裂。

(2)砂、石骨料

混凝土骨料含泥量越高越容易开裂。这是由于骨料表面所带的泥份妨碍了粗骨料与水泥浆的咬合粘接,弱化了界面结构,因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外加剂和掺和料

试验表明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如在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早期养护不好的,更容易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造成的,所以重点是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控制温度应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控制。

3.1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分缝分块

结构形式对温度应力和裂缝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浇筑板块尺寸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也非常大,浇筑块越大,温度应力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合理的分缝缝块有重要意义。

3.2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具体说就是要求混凝土绝热温升小,抗拉强度较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大。

3.2.1 选择低水化热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3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所用水泥在搅拌站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0C。

3.2.2 掺用混合材料:掺用混合材料的目的就是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合材料包括矿渣、粉煤灰等。

3.2.3 掺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冷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3.2.4 掺增强材料:在混凝土中掺入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如在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可明显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2.5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采用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料到浇筑工作面时坍落度不宜低160mm,水胶比不宜大于0.55,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3.3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减小基础温差、里表温差、表外温差及降温速率4。

3.3.1 减少水泥用量,水泥水水化放热是混凝土升温的内热源,降低水泥用量,就减少了水化热。

3.3.2 在新浇筑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以控制混凝土里表温差、表外温差和降温速率。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0C,表外温差不宜大于200C,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小于14天。

3.3.4 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0C以下,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冬季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0C。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涉及到经济、技术、设计、管理、施工等诸多方面,要想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综合管理。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找出导致裂缝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所导致,并提出来相应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爱兰,王仑,于晟,张瑶.基于CSI住宅体系的装配式装修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5,03:221-224.

论文作者:张洪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洪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