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李强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李强

广州市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10620

【摘 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裂缝病害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两种类型,并且混凝土属于脆性的材料,主要是由气体、水、骨料、水泥组合而成的,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作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病害现象,混凝土出现裂缝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人们在使用建筑物工程过程中的安全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杜绝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病害,建筑企业要针对出现裂缝病害的成因就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建筑物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控制措施

目前混凝土在建筑业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工程的稳固性,混凝土的应用性能较强,促进了建筑业的更快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混凝土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混凝土应用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和设备,影响了混凝土的拉伸强度,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病害现象,所以在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合理的分析出现裂缝的原因,正确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的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日常施工中要加强监督力度,尽可能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

1.1水泥释放了过度的热量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会释放相应的热量,这样就会促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会需要一到三天的热量释放时间,如果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差别较大,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的情况,严重时混凝土内部会持续的膨胀,影响了混凝土体系的收缩率,最终发生混凝土裂缝病害现象发生,所以加强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度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1.2混凝土内外部约束条件的影响

水泥温度的升高会让混凝土内部温度产生急剧的变化,使得中心位置出现了较大的压应力,这种压应力一单大于混凝土钢筋的约束力与强度,就会出现裂缝现象。混凝土在早期施工的时候,其弹性模量是非常小的,并且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力与松弛度也是非常大,在混凝土突变期间会严重影响其构件与结构的受力性能,最终使得预应力构件失去了预应力性能,从而出现垂直裂缝的病害现象。

1.3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水泥浆体系会出现收缩,相应的骨料也会下沉,最终导致出现混凝土沉陷裂缝现象,并且混凝土在此之后会持续呈现出硬化的状态,混凝土中的水份会逐渐的被蒸发掉,从而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收缩变快,但是中心的部位却呈现出相反的状态,这更加提高了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这也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出现干燥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水泥的数量、品种、配合比、养护条件、外加剂等,如果水泥施工的均匀性较差也会使得混凝土出现干燥的情况,在反复的收缩过程中就会出现裂缝的现状。

1.4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温度是无法控制的,即使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会出现周期性质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完全会受散热温度、浇筑温度、绝对温度的影响,其中外界的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外部的温度逐渐的变高,建筑温度也会相应的升高,但是当外部温度下降的时候,内部混凝土与外部混凝土的温度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所以有效的控制外部环境温度也是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的措施

2.1加强早期的养护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早期的养护工作,不要等到出现了裂缝病害的时候采取措施,那样会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养护工作中首先要测试混凝土的温度,防止出现变形的状况。其次还要充分的重视水泥的水化工作,提高混凝土表层的硬度与抗裂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其次,还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湿工作,因为在混凝土工程刚结束的时候混凝土本身还存有很多的水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混凝土中的水份就会随之消失,如果不做好保湿工作,那么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的表层,从而出现裂缝现象,所以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工作要比治理工作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

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合成的,并且混凝土本身的品种就较多,需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工程采用不同的配合比与用量,如果配合比和用量的设定不合理都会影响水泥的散热情况,所以首先要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尤其是水泥的选择,要尽可能的选择水热化较低、收缩性较小的水泥,例矿渣硅酸盐水、水化热普通的水泥等。收缩性较小的水泥能够防止出现缺乏水份,从而更好的杜绝发生裂缝现象。在混凝土的配比工作中要选取合适的操作技术和构件截面,并且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督的力度,指导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要注重养护工作,不断的改善骨料级配,符合质量标准的外加剂,逐渐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数量。

2.3加强混凝土的浇筑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属于第一道工序,这时候要充分的注意是否存在骨料下沉现象,骨料的下沉非常容易导致塑性的急剧收缩,最终出现裂缝。所以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需要对其实施表面的二次压实工作,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首先要添加相应的定位、弹线,做好测量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冲击振动。在完成混凝土建筑工作的两天之后,可以运入一些小型的材料,但是一定要控制住数量,在运送过程中要注重轻拿轻放,分散运输。在工程浇筑施工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正常开始墙面的支膜施工,但是这时候也需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护工作,添加相应的横杆、立杆,来提高支撑架的支撑度。

2.4优化设计方案

在建筑工程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之前要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只有正确的施工方案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失误,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在施工方案设计中,首先要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施工地区的情况,先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位置进行巩固与修复,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选择钢筋工作中需要选择保护层厚度较薄的钢筋,这样能够防止由于保护层过厚出现裂缝现象。

2.5合理控制温度

外界的温度因素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合理的控制温度措施,首先在施工前要明确施工气候条件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影响,在外部温度适中的时候去施工,如果外部温度过高会提高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从而造成混凝土应力的快速伸缩,产生裂缝现象。除了要选择温度适中的时候施工,其次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护措施,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

总结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原材料、设备的选择工作,其次要控制好施工的外部温度,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与设备,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最大程度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病害现象,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向莹.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与温度裂缝控制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2.

[2]张光周.大跨径混凝土箱梁实时温度场数值模拟与裂缝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冠军.探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 门窗,2014,12:95.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