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因关系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因论文,新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绝对化,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就不全面,因而也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外因思想,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内外因关系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
一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关于内外因关系的思想,是我们重新、认识内外因关系和作用的理论根据。
内外因关系问题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知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作为第一个总特征的“联系”范畴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它是对整个世界的真实反映。正如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1〕。 可以把辩证法规定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2〕。应该说, 这是我们理解事物变化发展动因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理论前提。关于这一点,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也有过深刻论述。他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3 〕这里讲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包括内因和外因,这就告诉我们,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因不是一项(内因或外因),而是两项(内因和外因)。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有关的合理思想材料,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基本思想。他们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内因和外因是这种复杂性的重要表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都不可缺少,都是起作用的。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外因的作用,如马克思在分析造成人与人之间某种差别的原因时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4〕可以看出, 他认为造成搬运夫和哲学家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对每个人的影响来讲是外因。恩格斯讲过,摩擦和碰撞使有关的事物体产生内在运动。这里讲的“摩擦”、“碰撞”对每个事物而言显然是外因。
列宁强调内部矛盾的作用,提出了“自己运动”的思想。他说:“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5〕“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 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6〕列宁强调内因的作用, 不是偶然的。18世纪以后,一些机械唯物主义者根据当时发展较快的古典力学理论,强调外力的作用,物理学家牛顿也不例外。他从古典力学观点出发,不能解释宇宙天体怎样开始运动,导致承认有“第一推动力”。同时,一些唯心主义者企图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把神、上帝当做万物的创造主和运动变化的根据。列宁强调“自己运动”就是针对并批判上述机械论和唯心论错误观点的。此外,列宁强调“自己运动”也与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那时,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家,无从得到有力的援助,相反的是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武装干涉之中,革命要胜利,只有靠无产阶级自己的斗争。在革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到哲学理论上强调内因的作用,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列宁并没有因为强调“自己运动”而否认外因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对内外因关系作出系统论述的,当推毛泽东。他在《矛盾论》中写道:“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7〕又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8 〕这几句话被人们突出强调、作了公式化的理解。实际上毛泽东后来对内外因关系有重大补充,他联系革命斗争的实际强调了外因的作用,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9 〕毛泽东还批评了那种认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观点。把毛泽东的上述的论述联系起来理解,才能达到对内外因关系的较为全面认识。
通过上面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对内因外因都是重视的,只不过针对具体情况,有时候强调内因,有时候强调外因。毛泽东的论述较为全面,但我们对它的理解长期以来有片面性,以至于重视内因而忽视外因。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关于内外因关系和作用的思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不能抽象的说,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我们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离开物质世界本身从而到物质世界之外去找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之动因时,强调物质世界“自己运动”,强调内因的第一位作用,这是可以的、必要的。但如果离开这一条件(即把物质世界当作一整体,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世界之外找动因)讲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就难以站得住脚。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候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有时候外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原因和结果的范畴理论也可以证明外因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因作用。所谓原因就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所谓结果,就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例如太阳晒是原因,石头热是结果。太阳与石头是两种事物,石头热不是离开太阳晒的自身发生的现象,而是在太阳照射下所发生的现象,是外因引起的现象。又如敲钟钟响,敲钟是原因,钟响是结果,敲这种外力对于钟来说是外因,可见,外因成为事物变化的原因,这是不可否认的。这类事例到处都有。
在现代社会,外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给我们的新启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遗传工程”是本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它是以人工的方法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出来, 用细菌里的限制性内切酶从DNA上切取所需基因,同载体结合成重组DNA,然后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并使此生物体具有新的遗传性状。可见,用特殊手段,从外面改变遗传基因的结构,对培养具有新遗传性状的生物来说,具有决定的意义。耗散结构论注重系统的开放性并注重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更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原理,肯定了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内外因关系的传统观点既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外因关系的基本思想,也未能很好地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因而造成重视内因而忽视外因的片面性。
二
看到内外因关系传统观点的片面性,是为了更全面、更科学地理解内外因关系和作用。下面我们提出内外因关系和作用的新见解,并认为这是科学的内外因观的基本点。
(一)内因和外因都可以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传统的观点讲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是缺少分析的笼统之说。如果对具体事物的发展作一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些事物,内因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另一些事物则是外因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当内因只有一种可能性,无论有多种外部条件,只能有一种可能变成现实,而无其他选择,这时是内因决定了该事物的发展方向。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管采取任何外部条件促使它生长,但瓜种决不可能生长成豆子,豆种也决不可能生长成瓜。
当内因有几种可能性,只是由于有不同的外部条件就会促使不同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是外因决定了不同的选择,这时候外因就决定了该事物发展的方向。例如,一个人患病后,可能性有维持现状,或恶化、死亡,或好转、痊愈和康复,最后如何,取决于医务条件和医生水平,如遇到平庸的医生,则有可能恶化死亡,遇到高明的医生和一定的医疗条件,则有可能好转、痊愈和康复。今天虽说有所谓“不治之症”,实际上也是外因的问题,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那种高度,过去许多“不治之症”,现在不是已经迎刃而解了吗?现在的“不治之症”,待以后科研深入到一定程度,攻克了它,这“不治之症”就变成小小毛病容易医治了。一个人的思想也有多个发展方向,加强教育,可能成为社会栋梁,教育不当,任其与社会渣滓为伍,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说明了外因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现代科学成果也证明了外因可以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存在众多“涨落”,某一个或几个涨落放大造成“巨涨落”而导致系统的发展,但究竟哪个涨落被放大,系统本身并不能自作主张,而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显而易见,外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比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更带普遍性。
(二)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传统的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只是部分真理,没有达到对事物发展动力的全面认识。事实上,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外因改变内因的决定作用从而发生决定作用。外因的作用可分为决定性和非决定性作用。如果外因仅仅使该事物的内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起量的变化,不改变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这种外因只能起加速或延缓的影响作用,这就是外因的非决定性作用;如果外因的作用强大到足以改变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使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外因就起决定性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依据,内因的作用在于保持事物的属性,使该事物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惯性,保持自身原有的特征,阻碍着向新事物的飞跃发展。强大的外因可以改变内因的这种惯性和稳定性,促使它转变为新事物。人类社会的形成就是由自然界这种外部环境推动的。地壳发生运动,丛林树木锐减,古猿不得不下来谋生,直立行走,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人,其劳动也是由于自然环境改变而造成的。又如,足球具有保持其原来状态的惯性,又有其改变原有状态的能动性,这种惯性和能动性的对立统一就是足球的内在矛盾。当静止的惯性这一面占支配地位,则使足球保持静止状态,当外力的作用促使能动性战胜惯性,足球就处于运动状态。人踢足球就是如此。可见,外因可以改变内因的支配地位促使事物转化。
第二,内因和外因同时起决定性作用。内因和外因不是一方取而代之另一方发挥决定作用,而是同时发挥决定作用。地球上在中古时代,恐龙极为繁盛,曾称霸一时,后来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生末恐龙遇到了冰川期导致它绝灭。这种气候的变化,对恐龙的绝灭来讲,无疑起了决定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恐龙绝灭而别的生物则没有呢?这又由恐龙本身不能适应气候这个内因决定的。一个人感染了肝炎病毒而生肝炎病,对这个人患肝炎病来讲,病毒的侵入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又由于患病者体弱、抵抗力不强这个内因决定的。1840年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其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帝国主义之所以一时能得逞,这又是由旧中国在反动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及科技落后决定的。
第三,内因和外因可以相互转化。内因和外因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代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有层次的,大系统里包含着小系统,一个系统的内因可成为另一个系统的外因,一个系统的外因也可成为另一个系统的内因。对人体肌肉系统的运动来说,神经节是外因,但对人体完成各种运动功能来说又是内因。对某学生来说,教师是外因,但对学校而言,教师又成了内因。正是由于内因外因可以相互转化,就很难将内因和外因的角色截然分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内因和外因都可以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动力作用。
(三)内因和外因互相通过对方起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内因也通过外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与外因互相依存,互相通过对方起作用,双方不断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导致向前发展。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指:其一,外因需要以内因为前提,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否则外因就不起作用。例如,再好的教师也不能将白痴儿童教育成科学家。其二,外因起作用是通过加强或削弱内部诸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才能实现的。外因对内部要素的一方或一部分起激发作用,而对另一方或一部分起抑制作用,使矛盾处于激化或处于缓和,或加速矛盾解决,或延缓矛盾解决,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
同样,内因也要通过外因起作用。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有两层含义:其一,它说明外因也是不可少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只有通过外因,由内因所规定了的发展可能、趋势、方向才能得到展示和发挥,使可能变为现实。一粒植物种子可以发芽为植株,但需要水、阳光、温度等条件,不具备这些条件,就永远不能发芽成长。内因要通过外因,这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结果,而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因为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作用的。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521页。
〔3〕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60页。
〔5〕〔6〕《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607页。
〔7〕〔8〕《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301、302页。
〔9〕《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第1473—1474页。
标签:内因与外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