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邵伟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邵伟

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

【摘 要】目的:评估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08月-2016年05月接收的61例手足口病患儿,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试验组(31例,展开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参照组(30例,展开单一利巴韦林救治),对2组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长等展开比对。结果:试验组31例:有效率96.77%(30/31),参照组30例:有效率73.33%(22/30)(P<0.05);2组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等指标对照,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手足口病展开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可在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缩减患儿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巴韦林;喜炎平;小儿手足口病;临床价值

作为临床儿科常见传染病之一,小儿手足口病大多因肠道病毒所致,该病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传染性较强、传播渠道广等,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1]。对此,此次为评估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重点抽取本院2014年08月-2016年05月接收的61例手足口病患儿作研究对象,以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4年08月-2016年05月接收的61例手足口病患儿,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试验组31例,男(18例)/女(13例),5个月至8岁,均值(3±1.5)岁,展开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参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5.5个月至8.5岁,均值(3.5±0.5)岁,展开单一利巴韦林救治。对比及观察2组各项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选的61例患儿住院后,医务人员对其补液救治,同时给予口腔、皮肤疱疹处理,予以维生素B、维生素C服用,以补充能量。对参照组30例展开利巴韦林救治,医务人员于浓度25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10ml/kg-15ml/kg利巴韦林,静脉滴注,2次/d,持续滴注7d。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31例试验组展开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医务人员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注射5ml/k-10ml/kg喜炎平注射液,2次/d,每日剂量需≤50mg,持续滴注7d[2]。

1.3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于患儿治疗期间仔细观察并记录下2组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长。

1.4疗效评估

对2组临床疗效展开评估,发现患儿皮疹完全消退,未出现新皮疹和其他合并症,且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即显效;患儿皮疹全部消退,但发现新散发皮疹,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发生合并症,即有效;患儿皮疹未消退,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重,即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数据处理

本次选SPSS20型软件,文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例数/百分比)”表示。经比对2组小儿手足口病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长、有效率等,若研究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试验组31例:16例(51.61%)显效,14例(45.16%)有效,1例(3.23%)无效,有效率96.77%(30/31);参照组30例:12例(40.0%)显效,10例(33.33%)有效,8例(26.67%)无效,有效率73.33%(22/30),组间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比对两组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长

治疗后,试验组退热时长(2.6±0.25)d、皮疹消退时长(3.8±0.31)d,参照组退热时长(4.9±0.54)d、皮疹消退时长(5.5±0.65)d,2组对照结果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在口腔、足趾、手掌中散发大量水疱,很多患儿患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通常首次检查难以确诊。而且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情进展较迅猛,若患儿患病较严重,则会伴发严重的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甚至造成患儿。对此,临床需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具体病情,选取一种安全、高效地治疗方法,从而充分促进小儿手足口病转归。

此次研究抽取本院2014年08月-2016年05月接收的61例手足口病患儿作研究对象,分组对照,分别展开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单一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31例:有效率96.77%(30/31),参照组30例:有效率73.33%(22/30)(P<0.05);2组退热时长、皮疹消退时等指标对照,结果差异显著,(P<0.05)。表明利巴韦林与喜炎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单一的利巴韦林更显著,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如下。

利巴韦林属于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广谱特性,应用后可很好地抑制机体DNA、RNA等各种病毒,同时也会直接作用于RNA,最终抑制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及DNA聚合酶的活性,有效阻断机体RNA、DNA病毒复制,待进入机体细胞之后,可被机体腺苷激酶磷酸化,最终形成单磷酸,从而干扰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3]。喜炎平作为水溶性穿心莲内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作用较明显,同时还能灭活不同种类的病毒,增强手足口病患儿机体的免疫力,而且喜炎平的解热、抗炎作用也较明显。将利巴韦林和喜炎平结合应用到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其及早康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为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建议以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救治,此种治疗方法可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将患儿皮疹消退时长、退热时长缩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红,董丽滨,房丽丽,等.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1):213-214.

[2]林呼,温利辉,徐金苑,等.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3):440-442.

[3]徐良斌.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10-12.

论文作者:邵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  ;  ;  ;  ;  ;  ;  ;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