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济企业改革的历史取向_现代企业制度论文

中国对外经济企业改革的历史取向_现代企业制度论文

中国外经企业改革的历史方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经论文,中国论文,企业改革论文,方位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的大潮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涌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敞 开了胸怀。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开始作为一个新 兴 产业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国外经企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支劲旅。二十年来,经历了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的成长过程,为21世纪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 。

面对21世纪,特别是面对今天中国即将加入WTO,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各国的经济分工日 趋深化的新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外经企业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是:我们将 如 何适应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求得企业的持续发展。

抉择:从落后的起跑线出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全球建筑工程市场几十年来一直 呈上升的趋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国际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 )对150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工程承包发包总额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 总量从1996年开始一直保持在30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地区划分,亚洲是最大的地区市场 ,约为1.1万亿美元;欧洲约为1万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约为7200亿美元;拉丁美洲约为23 00亿美元;中东约为700亿美元;非洲约为600亿美元,加勒比海地区约为60亿美元。

巨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吸引了各国众多的承包商参与角逐,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除了发达国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之外,许多后发展国家也进入了这个市场并得以快速发展 。以韩国为例,韩国自6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1965年第一次在日本承包了 一项34万美元的土木建筑工程,1966年又在原南越承包军港建设等一些军事工程,后来逐渐 发展到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民用建筑市场。1978年,仅在东南亚地区,韩国承包工程 总额已经达到1100万美元。到了70年代,韩国积极谋求向中东各石油输出国发展。1978年底 ,韩国在该地区承包的工程总额已经占该地区合同总额500亿美元的16%,超过美国、日本、 意大利和德国而跃居第一位。韩国从事海外建筑业的企业发展到122家,承包工程总额达到 了56亿美元。80年代以来,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又有了迅速增长,1981年达到最高峰,创下了 136.81亿美元的最高纪录。1974年到1981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韩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 增加了79.4倍,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截止到1981年韩国承包 工程总额达到620亿美元,获得纯收入157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带动的劳动力输出达20 万人,仅1981年劳务输出收入就达16.5亿美元,占同期非贸易收入的32.6%。

我国进入国际承包劳务市场比较晚。建国以来,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政府以贷款和赠 送形式,先后向7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济技术援助,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建成各类建设项目 945个,帮助发展民族经济,赢得了朋友,配合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发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一些友好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尤其是国际石油市场两次大幅度提价,石油输出国的石 油美元急剧增长,并用巨额资金在本国掀起空前规模的经济开发热潮。他们出于对我国的信 任和友谊,愿意自己出资金邀请中国公司参加投标,帮助他们建设工程项目。这对我国来说 是一项新的对外经济合作形式,即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这种经济合作形式的特点 是有进有出、有给有取、平等互利,比过去单项援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开辟平等互利的 国际经济合作找到了新的途径,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一直稳定在每年100亿美元合同额、80亿 美元营业额、外派人数40万左右的水平,我国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承包工 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截至2000年底,我国累计签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876.22亿美元,完成 营业额632.86亿美元,外派劳务超过200万人。承揽的项目规模和档次已有明显提高,大型 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增多,承包工程正在向总承包、“交钥匙”项目以及BOT项目过渡 。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国产机电产品的出口,使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一些公司 已较稳固地确立了国际大承包商的地位,在国际承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与世界一流的大承包商一比高低。

但是,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毕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占国际工程发包总额很小的份额。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对1999年全 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企业的排位中,中国只有33家工程承包公司和4家工程 设计公司榜上有名,而且中国公司合同额的总数还不及美国柏克德公司一家。因此,加快发 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差距,依然是中国外经企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中国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的落后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国错过了国际承包工程发展的初起 阶段,也就失去了和国际同业同时起步的机会。80年代中国外经企业崭露头角、初露锋芒并 取得成功,但已经显得姗姗来迟,仅赶上中东地区建设高潮的尾声。紧接着由于旷日持久的 两伊战争和不久油价下跌,中东地区承包市场明显萎缩。业主对国外承包商发包条件苛刻, 有的项目则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一些承包公司经营难以为继。特别是爆发海湾战争后,破 坏了中东地区的和平秩序,建设环境日益恶化,以至人员和工程被迫转移。正当亚洲经济高 速发展,我们适时开辟亚洲市场,承包劳务项目获得平稳发展并力图占稳市场的时候,又爆 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货币贬值,经济负增长,甚至演变为经济危机,有的引发了政治危机, 政府更迭。这些环境因素制约了中国外经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

这已经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外经企业来说,在其 起步之初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和经验的情况下,就面对着经过工业化前 期历次发展阶段、无论在资金积累还是在市场份额、技术实力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的跨国 公司的大承包商的竞争。近几年来,如何加快发展,缩小于发达国家承包商在发展阶段上的 巨大差距,成为中国外经企业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外经企业都在寻找可以通向快 速且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容易找到。

有人曾提出应沿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或后发达国家如韩国当初走过的成功之路,事实证明 ,这至少是一个缺乏世界经济历史发展常识的观点。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历史发展到今 天,西方发达国家和韩国企业的发展道路,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已经走不通了。20世纪70年代 以前,国际承包劳务市场竞争远没有今天这样激烈。韩国对外承包工程就是在这种宽松的环 境下发展起来。那时,资本人格化的企业家在利润目标推动和投资风险约束的双重作用下进 行自由竞争,形成了以“看不见的手”为特征的经济秩序,政府也可以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 ,如此经过十几年,才进入国际大承包商的行列。然而,如今中国外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 初始条件已经根本不同。国际市场对工程承包的技术含量、资金含量越来越高,带资承包、 交钥匙工程和项目融资更加普遍,要求承包商具有更强的实力和运作大项目的能力。国际劳 务市场对高技术人才和知识性劳务的需求增加。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外经 企业的海外发展带来困难。面对充分发育的国际承包劳务市场,中国外经企业再沿袭韩国的 经验,靠市场自发作用和政府的推动发展起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不可能。中国的外经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

改革:中国外经企业唯一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对外开放日趋扩大,另一方 面是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回避国际竞争,就 永远不能成为巨人,中国也永远无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梦想。我国曾经在回避国际竞争 、甚至在人为地阻止了国内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走过了几十年,虽然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经济 体系,但是远远没有摆脱落后。最后,还是要实行对外开放,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寻找 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首先是从国产工业品进入国外市场开始的,依靠的 主要是在资源竞争上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即以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生产 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工业品,通过对外贸易,打入国际市场。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正在 迅速发生变化。

由于我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使得国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我国要素市场上的廉价资源。其他发 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实行经济开放政策,那里也会有廉价资源的供给,同我国形成竞争态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要素(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我国民 族工业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这实际上是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或必 将经历的历史过程,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资源优势的丧失。

对外开放是发展我国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就是要参加国 际竞争,就是要到国际市场上去拚搏。这绝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中国外经企业不 得不准备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苦斗,必须承受一次又一次竞争的磨难,这就是现实的逻辑!我 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投入国际竞争的漩涡,经受国际竞争的磨难,赢得国际竞争的考验。 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自强,就会在国际竞争中灭亡,这就是我国的许多产业包括中国外经企业 所面临的严酷现实。

中国外经企业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发展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没有 力量的民族不能抵御对外开放的冲击,终将被外来的洪流所淹没,尽管开放也带来了许多利 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由此,必须在更高水平上发展我们自 己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力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外经企业一诞生就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跨国经营的企业在世界总体水平中处在落后的位置,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成长的过渡性症状。中国外经企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而光明的。

首先,一个国家能否迅速发展外经企业,除了与国家的经济体制和观念因素有很大关系外 ,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许多指标名 列前茅,中国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跨国公司的水平,这 是中国外经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其次,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逐步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这些为中国外经企业提供了体制基础。

再者,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广泛而成功地开展全球外交活动,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 境和投资环境,中国即将加入WTO,大大开阔了中国外经企业的发展空间。

第四,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外经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百年的历史 经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综合商社三十年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缩短发展的历史 时间。

最后,中国外经企业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 际商务运作的国际工程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外经企业毕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在世界各国企业中 所罕见的;同时它又是支撑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最核心的力量,是支持中国对外经济合作 事业取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之一。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 战略,中国外经企业责无旁贷地为此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 而不得不牺牲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就注定了中国外经企业必定是以国有为主体的企业, 即使在成文的法规上将国有企业当作一般的企业来对待,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国外经企业 依然是非常“特殊”的。

但是,中国外经企业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明确, 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恰恰表明我们对如何改革国有外经贸企业 制度没有具体明确的方案,尽管含义笼统,但是,它的深刻意义远比提出一种确定的企业制 度改革的具体方案要大得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中国外经企业改革的思路是一次 “哲学性”的革命:即我们不谋求建立某种近代史上不曾出现过的企业制度,而是要选择已 经被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外经企业改革的方向, 至于哪种具体的企业制度更有效,则可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笼统含义正好给探索改 革的具体道路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它没有限定我们必须模仿哪个国家的哪种具体的企业组 织形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使我们的改革哲学从过去那种理想主义的空想转变为 务实可能性和科学。务实精神的实质是:进行选择不单纯从理想(或意识形态)出发,而以现 实可能性和可行性为准则;科学方法论的实质则在于:被证实或证伪的东西才是真正可信的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被证实或证伪的现象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中国外经企业改革必然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质,即曾经经历过的发展道路和正在经历 的改革道路,会对现在和未来的企业制度的自身性质和特点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如 果我们要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的国有企业制度,那么,我们不仅受到现代企业制度 一般规律的约束,必须继承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优秀遗产,而且,我们还必须承认中国外经企 业过去的发展过程和今天的改革道路对外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影响,将其视为外经企业改 革目标模式的决定因素。

历史赋予中国外经企业艰巨的制度创新任务,但这种创新决不能是凭空创造的。也就是说 ,历史并没有给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企业制度选择和创造空间,中国外经企业只能在有限 的空间中做出抉择,解决历史沉积下来的许许多多困难和复杂问题。中国外经企业改革的出 路取决于中国改革者们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则基于我们对世界企业制度发展规律和中国 现实国情的深刻理解。

生与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外经企业走向世界,实行国际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对外开放大趋势的必然产物和发展 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之间依赖程度日益密切的 形势下,任何类型的国家经济都产生着越来越突出的国际化趋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外经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外经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寻求一种使企业持续发 展,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外经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承担保证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 责任。外经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重点解决在已选择的领域和未来发展的领域中如何不断、更好地发展,使其能适应环境 的变化而不断生存、发展和壮大。

近些年来,西方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开始重视对组织生命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企业生 命周期的理论,并系统地分析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采取的对策。在企业 发展理论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企业是有生命的,并且存在着既定的寿命周期,企业必定 要经过成长、成熟,直至死亡的必然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40-50 年,但是随着经济全球进程日益加快,企业的生命周期将变得越来越短。西方许多国家40% 的新建大型公司大都存活不到十年,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2.5 年。

企业死亡的表现为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企业与市场环境结合角度看, 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如果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从交易成本角度来考察,企业是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当企业 内部组织费用超过了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三是从契约角度来分析 ,企业的存在是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将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职工连接在一起,如果这种契 约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也就不存在了;四是从企业盈利性来研究,如果企业在经营 中亏损到资不抵债的程度,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五是从法律意义上来理解,企业注册的有 效经营期即为法定的企业寿命周期。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些外经企业发展迟缓、经营困难,甚至濒临破产都有共同的原 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满足于过去的 政策保护和优势,没有及时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没有抓住新的市场发展机遇;二 是战略决策失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使企业失去了发展方 向;三是缺乏管理创新。管理思想陈旧,组织管理僵化,缺少创新活力;四是市场扩张滞后 。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竞争策略滞后,在市场竞争激烈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市场扩张策略, 受原有经营业务和市场的制约,缺少新市场发展的空间。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催 生中国外经企业的环境和条件,那么,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中 国外经企业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创建初期的那种环境和条件已不复存在, 据此类推,中国外经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20—30年。然而,我们确信,如果中国的外经企业 能够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对环境和市场的适应性,增强自身竞 争力,它应当能够生存更长时间,甚至永远生存下去。这取决于中国外经企业是否具有推动 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动力。

从中国外经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持续发展中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 且这些因素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的也不相同。但从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因素 分析,影响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体制的不断创新、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管理行为和管理 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及克服各种阻力的能力。中国外经企业必须在以上诸方面做 出选择。

一、制度创新。企业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提升企业 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独特的优势,就必须根据所面临的环境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企业实现阶段跳跃和质的扩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上海外经、 江苏国际、大连国际等一批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无一不是抓住机遇、深化改 革,通过制度创新而保持不断发展。

二、战略创新。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是决定企业持续发展中能否把握正确方向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才会保持始终如一的方向,才能保证企业资源的最佳 配置和自身优势的发挥。

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国际化经营,把企业置身于国际竞争环境格局之中,让企业到 国际市场的海洋中去求生存、谋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来自外部环境的强大压力与推动力 ,必然迫使企业更新观念,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了实施这一战略, 必须重点发展外经企业集团,创办一大批能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匹敌的国际化大企业,支 持他们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化经营。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严峻的挑 战面前失败,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排挤在国际化经营大门之外,就无法缩短甚至扩大与发达国 家之间的差距。

三、管理创新。管理水平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其前提 是企业必须能够生存,企业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因此,管理是支 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知道,有些外经企业在发展中之所以阻力重重,甚至失败 ,并不在于其资源的匮乏和市场的丧失,主要是由企业在组织、行为、文化等管理方面的滞 后所造成的。

四、市场扩张。市场扩张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持续发展离不开市场,没有市场就 没有企业发展的空间。只有不断地开拓市场,适应市场的新变化,不断进行市场空间的扩张 ,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市场扩张不仅解决了企业在已有市场的发展,也为企业面临行业资 源枯竭和产业调整时进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供了条件。只有进行市场扩张,企业才能始终 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

五、克服阻力。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中国外经企业在持续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影响 ,其中有的来自企业本身,有的来自外部环境。这些阻力有的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 企业只有不断地克服这些阻力的影响,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我国外经企业在短期内还不具备与外国大公司一争雌雄的实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是高投 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行业,需要几十年艰苦经营才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中国要成为世界 经济大国、强国,必须造就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我们已开始有可以与外国公司进行较量的大 型外经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脊梁。政府的责任是,要为这些外经 事业的脊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并且,创造能够出现越来越多能成为脊梁的大型企业的制度 和政策环境。政府为外经事业的昌盛培植沃土,外经企业为外经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每一 个外经人都为发展外经事业投入一份热情,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就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就 一定会成为世界强者之林中的一员。

标签:;  ;  ;  ;  ;  ;  

中国对外经济企业改革的历史取向_现代企业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