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十三:站起来,用你的知识赚钱,兑现你的知识_姬十三论文

纪十三:站起来,用你的知识赚钱,兑现你的知识_姬十三论文

姬十三:站着赚钱,把知识变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站着论文,知识论文,姬十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们火了!”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嵇晓华)最近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他当然很高兴,但也有些不满,“我们其实早就火了嘛。”他说。确实,从科学松鼠会到果壳网,姬十三和他的果壳系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粉丝,尽管仍属小众,但用户多是满满的“真爱粉儿”。直到“分答”的出现,姬十三是真的火了。

      2016年5月15日,果壳的孵化产品——“在行”旗下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分答”上的热门话题就频频刷爆朋友圈、微博和登上各大媒体,这使“分答”成为互联网热议度超高的现象级“爆款”。

      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2015年3月,果壳的孵化产品——“在行”上线,口号是“买东西上淘宝,找行家上在行”。被定位为“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的“在行”中有很多“行家”,包括投资创业大咖、教育专家、职场精英、心理咨询师、资深造型师、生活达人、医生……如果你需要解疑释惑,你就可以通过“在行”约到“对的人”。当然,这是需要付费的。

      “找人问问看,这是过去人们在生活当中一个常见的行为,遇到不太懂的事情需要朋友托朋友地找到能帮忙解答的人,但这并不是一个互联网化的事情,而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痛点。分享经济已经改变了我们用房、用车的模式,也会改变知识的管理模式。”姬十三对记者说。

      2015年9月,“在行”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昆仑万维CEO周亚辉、阿尔法公社以及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估值2亿元人民币。据姬十三介绍,上线一年以来,“在行”有超过10000名“行家”入驻,每日交易800次,客单价超过400元。

      “在拿到周亚辉投资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见过面,只通过一个朋友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项目,他就决定投资了。当时‘在行’还没有公司账户,只有我的个人账户,当天下午,我的个人账户就多了500万。”姬十三说,“2015年我最后悔一件事情,就是这500万当时我没有立刻转到余额宝上,因为这笔钱在我账户上趴了两个月才到公司账户上。”

      2016年5月15日,“在行”上线了旗下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相对于“在行”的见面分享,“分答”更为便捷,只要通过微信就可以向“答主”们提问。当然,这也是要付出答主自己设定的提问价格的,答主会在60秒内给出回答。但是,如果你的问题其他人也想“偷听”到答案,那么,你和答主就可以共同分享“偷听”人的付费。比如,有人问了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一个好问题,不仅得到了答案,还可以赚到近万元。

      “‘在行’是中度的知识服务,而‘分答’是更轻度的知识服务。”姬十三说。这个服务似乎戳中了很多用户的“心坎”。在上线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分答”就成为了现象级“爆款”产品。目前,“分答”已经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数据和口碑也带来了资本的追逐。今年6月,“在行”完成A轮融资,由元璟资本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投资,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与罗辑思维参与跟投,融资数额达25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超过1亿美金。值得注意的是,果壳网的C轮融资也只有2000万美元。

      从科学松鼠会、果壳网,到“在行”、“分答”,熬了很久的姬十三终于熬出头了。“我们有太多人非常盼望姬十三取得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他太能坚持了,很了不起。”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李天田)说。

      对姬十三来说,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只是积累的时间稍微长了点儿。“‘分答’的火爆,其实是整个果壳系团队在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里,在知识经济这件事情上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结果。从需求端来讲,知识付费是消费升级在知识领域的体现;从供给端来说,得益于整个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变现渠道变得顺畅,认知盈余当然也可以轻松变现。”姬十三说。

      知识经济or粉丝经济?

      姬十三创办的松鼠科学会更像是一个科普club,果壳网是一个内容社区,而“在行”和“分答”则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无论是“分答”上的“答主”,还是在行上的“行家”,姬十三都把他们称为“知识服务者”。

      “过去在PC端上创业的时候,我们会先做一个社区,然后慢慢地在社区上搭建交易。但这种方式在移动端上转化率很低。所以,在做‘在行’和‘分答’的时候,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做交易再去搭建社区,甚至交易即社区。”姬十三说。这种结合虽然“简单粗暴”,但事实证明其似乎是行之有效的。

      “等了这么多年的知识付费,今天终于有了小小的信心。”姬十三说。“分答”的重要合作伙伴、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表示,孔子教人读书也是要收腊肉的,知识付费天经地义,但是,知识以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出现确实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不可否认,“分答”的爆红和火爆得益于很多明星、“大V”的加入。比如王思聪,这位“国民老公”在“分答”上一共回答了32个问题,共计赚了20多万元,也数度让“分答”登上了微博头条。汪峰、章子怡、柳岩、黄健翔、窦文涛、李银河、贾跃亭、茅于轼都给“分答”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于是,质疑随之而来。这究竟是知识经济?还是粉丝经济?姬十三坦承,明星进来确实提高了团队的虚荣指数。但是,如果剔除这些明星,“分答”的数据反而变得更好看,专业人士更能代表“分答”的价值。

      比如,协和医院的医生张羽在“分答”上共计回答了200多个问题,赚了十几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张羽查阅了很多资料,积累了6万字的文字材料,她准备用这些内容出自己的第四本书。“这些‘分答’上的热门问题,相信也是读者所关心的。”张羽没想到,自己再也不需要为书里到底写什么才受欢迎而烦恼了。脱不花则表示,罗辑思维也在采用同样的方式,利用“分答”作为了解读者和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

      “干吗要分得那么清呢?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并不对立,反而粉丝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放大通路。”姬十三说,知识经济+粉丝经济就是“分答”。“分答”的未来就是要向粉丝经济方向发展,打造知识经济的“网红”。

标签:;  ;  ;  ;  

纪十三:站起来,用你的知识赚钱,兑现你的知识_姬十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