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案例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55100
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渠道和方法有很多,而语文课本中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被选入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小说《荷花淀》就是其中之一。
一、挖掘教材审美因素,陶冶情操
《荷花淀》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讲述了一曲冀中平原人民保家卫国的动人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全文从冀中平原的山水到人情,从人情再及文本的景物、细节、情节、主题等,无一不表现出一种美的特质。因此使该文本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审美教育功能,这也正是《荷花淀》被选入高中教材的重要原因。
1.环境美。(1)朦胧、隽秀的环境。环境描写最精彩的是小说开头。在这幅画面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首先是作者选取的描写对象本身所存在的自然美:月亮、女人、身下的苇席、远处茫茫的美丽的荷花淀等。其次是描写对象的特殊组合使美进一步升华和丰富:月亮底下,女人编席,远处的荷花淀伴着微风不时地飘出阵阵的荷叶荷花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是作家细腻真挚的话语修辞使作品的自然景物之美得到无限的扩充:“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湿湿润润的”等等,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点战争的硝烟,哪里让人感到环境的残酷?作者正是通过这纯美的画面描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隽美的意境,使全文拥有了诗意盎然的朦胧美,引人入胜,形成了诗化的小说意境。(2)战争场面的诗意描写。细细斟酌发现,这是一场被淡化了的战争描写,因为人们无法感到战争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和敌我双方的较量。孙犁有意削弱了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悲凉之感。孙犁曾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2.人物美。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是不想让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3.语言美。比如在《荷花淀》中,孙犁描写了几个青年妇女对参加抗战的丈夫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因心里惦着各自的男人而商议去看看时的对话:“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富于地方特色的语言,以平铺直叙、轻描淡写的几句日常对话非常鲜明地刻画了几个思夫心切、情义深重的思妇形象,使读者在期望文本中应该出现偶然事件的视野中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孙犁曾说过:“言为心声,心为大众,其语言虽拙亦美;心为私利,其语言虽巧亦恶。”
4.主题美。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人性、崇高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二、着力创设感染情境,激发美感
1.加强诵读,由读引情。朱自清先生说过:“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可见,朗读能够把作者的言语生动地“复现”为听得到的动人话语,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发美感。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力求在读中真切体味到文中的景美、人美、语言美。
2.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荷花淀》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荷花淀同时也有着自己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在讲解时适时出示相应的精致的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直接感受到“荷花淀”的美。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三、启迪想象,入境动情,入境求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80%左右是中外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调动积极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这样,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深深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丈夫论文; 荷花淀论文; 战争论文; 冀中论文; 语言论文; 纯美论文; 白洋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