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 《东方主义 》的思想探究
□唐 平
【内容摘要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是后殖民理论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品表现了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文化殖民阴谋的揭露,解读《东方主义》将对人们理解后殖民主义有很大帮助。本文将从权利话语和文化霸权两个角度来分析其著作,借此来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 】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权利话语;文化霸权
1978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出版,它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轰动。它的出版代表了在研究东西方关系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研究视域,确立了一种新的话语系统即后殖民主义。此书在后殖民研究领域处于中心地位,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探索《东方主义》的思想,是人们理解和研究后殖民主义的必经之路。
一 、萨义德眼里 “东方主义 ”的含义
在萨义德眼里“东方主义”一词有三层含义,无论哪种都是西方对东方的表述。
(一)第一种。也是最为稳定的一种,指的是一种学术性的类别,即学术学科,事实上这个标签仍在一些学术机构中使用。任何教授、写作或者研究东方的人,无论他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或者语言学家,无论在具体方面还是一般方面,他或她都是“东方主义者”(Orientalist),其所做的研究都是“东方主义”(Orientalism)。
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min,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min,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min。在实践中,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亚健康程度来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可选择中等强度运动。
(二)第二种。萨义德认为是赋有想象力的,是一个更普遍的定义:一种基于本体论和认识论区别上的思维方式,它区分了“东方”(the Orient)和“西方”(the Occident)。大量的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帝国行政者都接受了并以东西方之间的这种基本区别和二元对立作为理论起点,这种思维贯穿于关于东方和东方人以及东方意识的著作、理论中。”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在传统的评论中,知识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是一种中性的东西。但是福柯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即“所有门类的知识的发展都与权力的实施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由于权力的影响,知识不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他把知识和权力看成一个整体,表面上显示了知识,实际上权力是本质,并且借助于权力广泛散播自身的话语。知识、权力、话语之间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相互增强。东方学知识同福柯所考察的其他知识一样,因西方拥有话语权,东方无法表述自己,所以它并不能对真实的东方做出客观反映,而且其中充斥着西方世界的权力。在此,福柯的话语理论就是打开东方主义中知识和权力之间的通道。
二 、西方对东方的权利话语
(三)第三种。“东方主义”话语。这是一种话语层面的理解,这一定义也是萨义德最为注重的。自18世纪末以来西方世界用这种话语体系来规范和描述东方,通过授权东方以观点、文化、理念等,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东方主义”成为了一种西方对东方统治和重建的话语体系。“简言之,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它作为西方统治东方的一种方式,重建了对东方的权威。
那是7年前的殷桃,32岁,独身。按那时风行的说法,这曾经算大龄剩女。但殷桃对此十分安然。反而显得早早扎进娶亲生子泥潭的李静狭隘了。
在关于权力与反抗的关系上,福柯认为,有权利的地方就一定有反抗,权利和反抗是同时对等存在的。萨义德赞同福柯的这一理论,他说:“哪里有西方的侵犯,哪里就有反抗。”他认为,东方学话语的构建,正是因为西方处在权利的主导地位上,所以他们拥有对东方的话语建构权,可以凭借话语优势随意书写和重建东方,使东方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力。但没有任何话语可以永远固定不变,话语不仅实现了权力,同时也激发了对权力的反抗。东方只有反抗并夺回自己话语权,才能自由表述,不受制于西方。
“东方主义”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西方如何理解东方的本体论体系,是一种西方如何支配东方的政治话语。东方学所呈现的是东西方的主导和霸权关系,它不是纯粹的学术话语,而是一种审美、经济、社会学、历史和哲学领域的不平等话语互换。简而言之,东方主义不仅仅受到自身的影响和限制,更是受到创造东方主义的欧洲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操控。
无数事实证明:自私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生的正常选项。别人遇了急难求到门下,你拒绝帮助,表面上看省了事,避免了种种麻烦。但现在是个信息社会,什么事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这样的事一旦被人知道,周围人对你的道德评价肯定会大幅降低。在强烈的舆论谴责中,你的良心真能那么安然吗?
萨义德开卷引用的这句马克思的名言向人们揭示了《东方主义》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福柯的知识-话语-权力关系理论。
东方学的主要步骤首先由英法开创,德国人将其进一步发展。其共同之处就是西方文化内部对东方的一种知识权威。关于东方的知识是由权力产生的,“东方学的一切都置身于东方之外。”因为东方学中的“东方”是由西方虚构出来的,不是客观真实的东方,是对真正东方的扭曲。在这里,东方已经而是被西方所创造的带着权利属性的东方,东方主义也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的学术话语,它是充满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偏见”的主观话语。在东方主义领域,欧洲成为了东方的代言人,欧洲把东方带入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东方是被叙述的。正如他所说:“如果东方能够表达自己,那么它就做了;但是因为它不能,所以西方就代替它做了”可以看出,东方学其实是西方对东方的带有目的性的话语体系,先是虚构了东方,然后把这种策略性的建构作为工具运用到对东方殖民主义的征服中去。
三 、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也是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葛兰西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制不仅靠暴力维持,还有强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往往借助其武力上的优势来塑造文化上的强势,即文化霸权。通过胁迫和控制,从而使公众接受一些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从而夺取其思想领地,潜移默化地支配其文化走向。葛兰西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功能,即统治集团通过文化的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服从于政治和社会秩序。意识形态对于达成一致至关重要,它是思想的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是,它被认为是真理。
萨义德将葛兰西文化霸权的理论分析运用到对东西方的后殖民关系的研究中。东方主义其实就是西方对东方实施的文化霸权的形式,也正是文化霸权起的作用,给了东方主义持久性和力量。在东方的反抗方式上,萨义德也借鉴了葛兰西的非暴力革命理论,他认为,意识形态支配着实践、理论和态度,文化总是影响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即使武力斗争取得胜利,革命也并不彻底,因为文化上还在被殖民不断影响。所以萨义德在其研究中主要关注第二个层面的文化革命的反抗。在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之后,还要对西方文化霸权进行反抗、对自我民族身份进行建构。所以说暴力革命取得政权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获得彻底的独立和平等,取得意识的独立和话语的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非暴力的文化革命势在必行。
范围蒙版能帮助我们通过指定影调范围或者在屏幕上直接取色等手段更加精确地控制调整所影响的区域。配合该功能,我们几乎可以使用径向滤镜工具调整画面中任何一块色彩统一的区域,例如说上图中的蓝色衣服。首先使用径向滤镜将其整个框住,接着使用范围蒙版工具的吸管在上面拖动取色即可。
四 、结语
19世纪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是没有话语权的,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是由他们自己所创造和想象的,这种想象是带着强烈的优越感和偏见的,这为其对东方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本文通过介绍“东方主义”或者说“东方学”的三重含义以及从权利话语和文化霸权两个角度解析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阐述了文化与霸权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剥离了西方文化与帝国的阴谋,对东方如何应对文化霸权有相应的思考。这本书不仅对研究后殖民主义有意义,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也具有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
[1](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琅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3]福柯.权力的眼睛[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黄相林.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
[3]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马元雄.萨义德《东方主义》思想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王宁.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6]易小斌.后殖民主义批评初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
[7]张兴成.跨文化实践中的东方主义话[J].二十一世纪,2002
[8]周楚惠.对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批判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9]朱丽.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谈谈萨义德的《东方主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唐平,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东方主义论文; 后殖民主义论文; 权利话语论文; 文化霸权论文;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