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在居住环境方面人们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园林工程发展迅速。园林设计在园林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方式需恰当。要想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和绿色生态理念相结合,使生态规划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构建低碳、环保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实现环境保护。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成为生命美感延续的一种设计方式。
关键词:城市园林工程;生态理念;应用;探究
1 生态理念概述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经验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是一种蕴涵科学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人类及动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逐步达到生态的美、科学的美、文化的美和艺术的美,以此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中各种污染、能源紧张、水资源日益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加之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中被污染破坏的风景旅游资源等矛盾日益严重。有效的解决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就是要建立一个各环境要素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切实做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和谐发展。
2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措施
2.1园林设计中充分发挥生态种植的作用
当前,诸多园林景观从表面看都是对绿色的体现,而绿色不一定就是绿色,大部分只是具有艺术性以及观赏性而已,还需要很多的财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因而园林设计时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生态种植的作用,多使用本土植物,多加种植可再生植被以及本土植物等,从而使园林设计依赖外地树种的程度降低。较之外地植物,在自然环境、遗传、形态以及生理等方面本土植物其适应性都要更好。因此可以培养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本土植物,并选择抗逆性以及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广泛种植,从而使其生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降低种植、养护、管理等的资金投入。
2.2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传统的园林设计只偏重美观、整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逐渐加大。所以,园林设计时应该以生态规划理念为基础,构建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有机和谐整体。园林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以及土地条件等,并与人们生活质量目标、生态目标相符,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恰当的植被,使园林规划更加优化。为促进园林景观更加和谐可以使用原有的方式,使园林成本降低,促进园林设计科学性的提高,便于后期养护。园林设计师规划初期应因地制宜,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2.3促进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为适应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在扩建、河岸整治以及道路拓宽中,经常毁坏沿河以及沿路的防护林带,有些地方还会乱砍乱伐或者被用作其他用途,使防护林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因而园林设计时需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种植大量树木,建立大规模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污染,促进环境净化。
3城市园林工程中对生态理念的应用研究
3.1维护生态和谐,保护生态系统
在传统的思想理念背景下,城市的园林设计不仅需要具备整洁、美观的特点,还应该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城市园林建设对生态理念的应用应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协调性。总之,城市的园林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还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理念。认真分析当前城市的环境状况,然后结合当地城市的现状和人文特色等,利用生态理念全面分析环境质量的目标和生态目标以及人们的生活目标等。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根据周围环境的地形、水质以及土壤等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选择移栽的形式引进适合当地的园林植物,有效提升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质量。
3.2使用生态物料
在生态理念的背景下,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将具有较强生态特性的资源和物料有效应用在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中,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对环境的保护,能够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契合。首先,应增加土壤中的有用物质。绿色植物的养护和栽培需要其土壤中含有比较多能够适合植物良好生长的营养元素。因此,城市园林建设应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在土壤中增添一些比较有营养的成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其次,应正确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在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比较多的构建材料,在当前生态理念背景下,选择对环境友好,能够可循环利用的生态资源和材料,有效运用能够再生的材料和资源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规划和布置,在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使用资源和物料,减少能源消耗。
3.3构建生态化植被设计方案
在设计城市园林工程过程中,应选择种类比较多的植被,并且能够根据此做出不同的建设方案。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选择不同的园林布景,提高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以有效维持城市生态园林所具有的人文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加强城市园林景观为人们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充分结合不同的植物生长特点,合理地搭配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水生植物就需要根据其城市的园林水质环境进行景观布置,但如果是喜干植物就需要将其种植在远离水源的地方。同时,在选择不同植物物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的艺术表现、环境质量以及生态效益等因素。充分重视植物本身生长的特点,利用城市园林环境的实际情况,有效实现对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和规划。
3.4中水回收
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之后用于小区绿化、冲洗路面、浇灌屋顶植物,由此可降低小区管理成本。同时,由于中水的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应减少中水与人身体直接接触。利用中水来营造水景,要注意尽量建造观景为主的设施,少设置水与小区居民接触的旱喷泉、儿童戏水池等,既保证业主的身体健康又能够在节水节能的情况下,为小区景观增添亮色。
3.4.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园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根据自然的地理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费用,又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水景的开发,在没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设水景,景观效果固然好,但要依靠大量的人工补水来维持,不符合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园林之美在于其各具特色,盲目以洋风作为潮流,肆意将舞台道具搬入园林,以玩酷充当超前,或追求“奢侈”和“豪华”,既不能表现园林的特色,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保护原有绿地,开发地方材料、乡土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构思,既经济又能表现地域文化,还能创作有特色的生态园林。
3.4.2根据实际选择植物。有些园林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追求美观效果,所以毫无根据的选择外观好看但是与本地自然条件不相适应的植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尽管这些植物可能外观看起来给人一种美感,但是由于不适合在本地生长,时间长了之后就会造成植物的枯萎、死亡,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应该秉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园林植物,在选择园林植物之前必须要仔细的研究上海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既要保证所选植物的美观性,又要选择实用性较强的物种,这样就能够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避免成本的浪费。
3.4.3科学搭配,有效设置树种比例。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也为园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园林设计人员要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将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进行科学搭配,设置树种比例,避免了城市园林的单一性,增加了植物多样性,为城市园林建设增添了色彩与生机,大大提升城市园林建设的观赏性,让城市居民能欣赏到更多的园林植物景观。
3.4.4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清洁、资源总量最丰富、研究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其主要用途有:园林建筑、景观照明等方面,在设计园林建筑时,将太阳能聚热管(板)与建筑形式自然结合,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作为园林建筑的能源供应来源,照明是园林绿地主要的能耗环节,应提倡使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景观灯和太阳能路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大力倡导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遵循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建设理念。
3.4.5节约使用资源。现代园林建设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减少资源的使用,在园林建设时,广泛应用节约能源的补偿性生态建设,同时,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材、大树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等)的使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依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如何节约使用资源是当前以及未来长期的课题。只有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才能有效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难题。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做好雨水收集回用、提倡中水应用,减少天然石材、大树、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注重植物培育,以中小规格园林植物,乡土植物为主的应用理念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
3.4.6生态园林的管理养护。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是指对园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促使其健康快速生长,形成稳定植物群落,发挥生态功能效益的管理活动。园林工程竣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木栽植是一时之事,而养护则是长期之事,即“三分种,七分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园林建设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发展程度。因此,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应用生态理念,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和谐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低冲击开发”理念运用策略研究——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室内设计.2013(02).
[2]姜夕奎,孙淑君,李进,陈世朋.建设生态园林,创建宜居环境——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绿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
[3]张锡象.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以漳州北江滨路及沿江景观工程规划方案设计为例[J].中国林业.2014(10)
论文作者:张海波,吴笛,黄桂云,张国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植物论文; 理念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