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师范教育发展成就与经验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49年起,我国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育出大批优秀教师。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我国在师范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为新形势下我国师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师范教育;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范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高质量教师,实现了教师职前、职初、职后一体化培养,形成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完成了从低层次师范教育到高层次教师教育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21世纪以来,教育更加开放、多元,这就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于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
(一)1949—1966年(奠基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我国为加快教育建设的步伐,借鉴苏联模式构建了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在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针对师范教育,会议提出改进北京师范大学和各地区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的任务,加强教员轮训和在职学习,培养更多称职师资。195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召开,提出要办好正规的师范教育,主要举措包括:每一大行政区至少建立一所健全的师范学校,培养高级中等学校师资,各省和大城市原则上要设立健全的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级中等学校师资;现有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逐渐独立设置,增设文理方面的科系。同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承担不同阶段的师资培育,同时明确了各级师范学校的学习年限和规格等。新中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制度由此正式确立,此后师范学校的调整均在此基础上进行。1952年7月,教育部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和《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自此,新中国形成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三级师范教育体系。1953年,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召开,明确要有计划地大力建设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级师范学校。同年,政务院通过《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提出要“继续办理四年制本科、二年制专修科和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综合性大学也要培养一部分中等学校师资”。为了加快师资培养步伐,保障师范教育更好发展,教育部颁布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师范学校规程》等文件,中等师范教育在新中国师范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地位由此确立。我国师范教育层次逐渐演变为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1961年,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再一次明确师范教育学制,高等师范本科四年,专科两年,师范学校三年,这次会议总结了1952年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经验,为之后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提出了解决办法。
(二)1977—1984年(恢复重建时期)
十年“文革”动乱使我国的教育发展遭受重创,出现断层,师范教育尤为明显,教师遭到严重批判,师范教育不被认可,遭到大幅削减,甚至出现停滞状态。因此,“文革”结束后,师范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恢复和重建。1977—1978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通过《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将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明确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作,逐步恢复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确立了师范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百年大计”的重要地位。1980年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召开,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师范教育是“工作母机”,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同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办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意见》《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管理体制、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等提出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将学位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时期,教师在职培训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颁布,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体系开始建立。经过五年时间,约85%的小学教师,80%的初中教师基本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这十年来教师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师范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师范教育体系,为下一阶段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1985—1998年(巩固提高时期)
1985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文件指出“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只有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担任教师”“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1986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将师范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师范教育要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和分工的划分。同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1996年,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把师范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开展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范教育层次再次提高。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各项制度也不断出台。《关于加强中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199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性实验工作的几点意见》(199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8)等文件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这一阶段,我国的师范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层级师范学校数量增多,在校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师范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师范教育的层次由三级转变为两级,中师教育大幅减少并退出师范教育舞台。
其次,从本地地方特色来看,我们高淳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和特色就是我们应该弘扬的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
(四)1999年至今(创新发展时期)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师范教育体系逐渐走向开放。同年,《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将“岗前培训”列入教师教育政策范畴。2000年,教育部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2001年5月,教育部通过《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在政策文件中使用“教师教育”的概念,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渐走向一体化;同年,《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教师资格的性质、首次认定范围、申请、认定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2002年2月,《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2004年3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建立中小学教师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2006年后,政府启动“特岗计划”,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师资短缺,质量较低的问题。2009年8月,《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等15所师范大学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我国师范教育进入新的层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1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行)》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教师教育课程相关文件,文件突出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终身学习”“注重实践”的理念。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国家制定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2010年《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出台,标志着“国培计划”开始全面实施,此后教育部连续发文,为“国培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一时期更加重视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设,201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到2015年底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此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均需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地位。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暂行)》,要求规范师范类专业建设,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8年1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教师教育的十大行动,将“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将师德建设列入教育重点。
随着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教师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开放,教师培养的层次提高,教师准入资格考试更加严格,这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代克斯集团及其子公司特劳伯一起,在世界数控车床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丰富的产品系列,还是各类服务和专业支持,无一不反映着这两个强势品牌高质量、高可靠性以及技术领先的特点。因代克斯的多主轴技术为CRS和变速器组件提供高精度加工工艺,可以保证稳定的加工工艺,更短的生产周期和更低的生产成本。此外,因代克斯的机床还适用于发动机、转向系统、刹车系统有及燃油喷射系统的生产制造。
二、师范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师资,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质量、师范生培养模式、教育条件改善、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师范教育逐渐走向多元、开放,教师培养体系趋于一体化。
(一)师范教育制度建设取得成效
1.师范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保障师范教育的长远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赋予师范教育政策以法律效力。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法治建设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表巴交给中汕厂后,阿花预付了黄立两千块回扣。黄立潇洒地往口袋一装,说过两天请我和阿花吃饭。过了一周也没见他有行动,后来还是阿花请了他。他是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啊。不久黄立又给景花厂发来了第二批订单,十万个表把。过了一个月,中汕厂全额支付了景花厂第一批订单的加工费。
一系列教育法规的颁布,对师范教育的教育体系、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权利和地位、教师资格认证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了师范教育的长远发展,为培养合格教师奠定了基础。
表1 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2.师范教育体系构建完整
教师是重要人才资源,只有培养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保证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长远发展。1980年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强调师范教育是“工作母机”,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党和政府对教师教育高度重视,指出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将师范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我国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200万,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约1.9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量,也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质量是新时期教师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将师范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保障教师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木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 m;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木芙蓉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直径10~15 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约5~8 cm,近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密被星状绵毛,基部合生;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直径约8 cm,花瓣近圆形,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蒴果扁球形,直径约2.5 cm,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
乡村振兴,路先行。为彻底改变过去“下雨泥水一路淌,婚嫁车子进不了庄,稀泥糊子腿肚子深,十天八天难出村”的境况,该村积极开展“道路革命”,着力抓好道路提升工作,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和“不走泥路、不走黑路、不走急路”的“四好三不”道路建设要求,实施道路硬化、树木绿化、路灯亮化、长效机制净化、标识标牌标线规范化“五化”建设,达到让群众方便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美丽出行的“四行”目标。目前,该村共修建水泥路4438米,改善了全村交通落后面貌,使广大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从师范生规模来看,1949年,师范生在校人数16.4万人,其中高等师范院校仅1.2万人;2014年,师范生在校人数225.03万人,本科148.91万人,专科52.57万人,中等师范23.55万人,非师范院校的本专科师范生约占47.1%。非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也意味着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逐渐形成。
3.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借鉴苏联经验,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科目、专业科目、教育实习,其中教育科目占25%,专业科目占50%~55%,1961年教育部明确指出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要兼具学术性和师范性。改革开放后,为恢复被“文革”破坏的师范教育,教育部委托师范院校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要求高等院校进行课程制度改革,师范院校按照要求,增加选修课门类,实行学位制,试行双学位制。20世纪90年代后,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经历重大调整,将教育专业课程由公共课划归专业必修课,增设教师基本技能系列课程,如普通话、书法、班主任工作等。此外,有别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师范教育课程由政府统一设置和管理,随着高校逐渐获得办学自主权,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也出现变化。2011年,教育部出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课程设置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尊重师范院校办学自主权。进入21世纪,教师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各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拓展教师教育课程,使各个课程模块占比更加均衡,基本覆盖基础教育的教学需要。实践课程得到强化,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各院校根据自身需求探索实习方式,对传统方式进行创新。
(二)教师教育质量提升,规模扩展
1.师范教育层次提升
20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加大,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层次不断提升,逐步由三级向两级过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优质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招生和分配制度,为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总体上,中等师范学校数量缩减,高等师范院校增加。
表2 中等师范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
数据来源:教育统计年鉴
自1989年我国中等师范学校数量达到最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在2014年下降到125所;而高等师范院校数量趋于平缓,在进入21世纪后呈上升态势,这与综合类大学兴办教师教育有关。随着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人数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开始占据主导位置。
卫青大获全胜,晋爵长平侯。汉朝控制河套后,加固秦长城,新建朔方城,并且移民到这里垦荒种粮,就地解决军需,把河套变成了进击单于王庭的军事基地。
表3 高等师范院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
数据来源:教育统计年鉴
20世纪90年代,“教师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师范教育不再单纯注重教师职前培养,而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快了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1980年6月,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对教师进修院校进行讨论,这次会议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80—1989年,教育学院培养人数在逐年递增,表明在20世纪末,教育学院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后大部分教育学院并入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大量减少,其职能被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取代,至2005年,教育学院数量已减少至800所。中小学教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主体。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颁布,标志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展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的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均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在提升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强化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表4 各学段教师学历合格率统计
数据来源:教育统计年鉴
2.教师职后培训规模实现扩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后,教育被摆在了战略重点地位,教师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至2014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9.84%,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7.89%,普通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64%,办学层次的提高为我国培养高学历专任教师提供了基础,高学历师资队伍为基础教育事业提供了人才。
(三)培养模式探索不断深化
教师教育的重点在于科学确立培养模式,一个完整的培养模式应该包括师资培养的途径模式、师资培养的体系模式、师资培养机构设置的模式。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主要从三个层面实现,即学制改革、层次提升、强化实践。在学制上,首先,不改变本科4年学习年限,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分离,主要包括“2+2”和“3+1”两种模式;其次,将教师教育学制延长,先接受4年本科教育,再接受不同年限的教育专业教育,以获得双学士或硕士学位,如“4+1+2”“4+2”和“3+3”模式。在学历层次上,招收教育硕士,提升继续教育的学历层次。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2004年开始招收农村教育硕士,2018年共有83所院校招收教育硕士,覆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形成规模。在教育实践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1954年,《师范学院暂行教学计划总说明》明确指出师范学院的教学计划包括政治理论科目、教育科目、专业科目和教育实习。1961年10月,全国教师会议召开,制定了高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相关原则性规定,明确教育实习安排6—8周,经常进行教育见习,各个师范大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如东北师范大学建立教师教育服务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顶岗实习与服务基础教育相结合。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在业务能力上得到锻炼,为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基础。
收集2006 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AC患者200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2岁。绝经前患者162例,绝经后38例。就诊原因:同房出血79例(39.5%),体检发现21例(10.5%),月经紊乱44例(22.0%),白带异常35例(17.5%),绝经后出血21例(10.5%)。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10余天,最长9年余。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四)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标志着我国的教师管理逐渐法治化。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对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作出原则性规定。1995年9月,《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国家教委于同年制定《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至1997年底,完成了对1026万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在职人员的资格认定。2001年,《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发布,是我国第一次针对教师资格证书专门制定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资格制度。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打破教师终生制并五年一审,实行国考,增加考试内容和难度,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规定只有通过考试才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制度保障了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提高教师水平提供保障。在这项制度下,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渐提升,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三、师范教育发展经验
(一)明确师范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1980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是我国师范教育继续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会议明确指出师范教育不是可办不可办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努力办好的问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各类学校合格的师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师范教育体系逐渐转向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培养的格局,由职前培养走向职前、职初、职后培养一体化。从学校数量来看,1949年,全国仅有高等师范学校12所,中等师范学校610所;2014年,全国共有培养本专科层次师范生的师范学校173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学校338所,其中高等师范学校43所,师范学院70所,中等师范学校125所高等师范学校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2.6倍,中等师范学校的数量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表明师范教育层次和质量实现大幅提高。
Poor people went to London to make money.And London had theatres(剧场).Shakespeare became an actor(男演员).Soon(不久)he began(开始)writing plays.
(二)提倡尊师重教,保障教师地位
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改善。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师地位作出明文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尊师重教,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尊师重教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待遇,能够为师范教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提高师范生学习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动力,为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教育办学方向
我国师范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指引下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办学模式,建立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回归定向型师范教育模式,确立了新中国师范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战略地位。1977年9月,邓小平与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师范大学要办好,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基数教育人口的国家,我国必须坚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师范教育体系。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也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师范教育不断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制度进行改革。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教育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必须实行全面改革。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同样是师范教育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新时期师范教育改革,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办好师范教育。
(四)坚持党和国家的主导作用,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新中国70年的办学经验表明,教师教育是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教育作为公共品,具有公共性,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具有公共性。因此,我国师范教育始终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是教师教育的办学主体、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我国各级师范教育的投入均由政府财政负担,各级师范院校的设立、合并及撤销均需要经过政府审批和同意,师范院校办学体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均需在政府宏观政策文件指导下进行创新;师范院校的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均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由政府任命和聘用,享受公职人员待遇。新时期,教师教育面临着新形势,需要在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指导和规划下进行。只有政府充分重视支持,教师教育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五)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1958年以来,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关于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问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并一度出现“强学术、弱师范”的现象,大量教育类课程在设置中被删减。1961年,全国师范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学术性”、兼顾“师范性”的观点。但受“文革”影响,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基本被取消,教育课程不再开设,教育实习被学工学农代替;改革开放后,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争论再次兴起,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是相统一的。2005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师范院校必须坚定不移支持师范性,但“师范大学,首先是大学,其次才是师范大学”。师范性是针对师范生进行教育专业的教育和训练,目的是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为中小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学术性则是强调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研究能力,加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统一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提高师范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是的,黄骅的乡村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一种和谐的美,一种幸福的美。黄骅的乡村环境,不仅外来人看着美,置身其中的当地人看着更美。黄骅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所有的人都依恋、都感叹,因为这种美是质朴无华、亲切自然,是清新纯美、真情实感,是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望一眼黄骅的美丽乡村,一种情结便悄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六)重视教师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师教育的重点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高质量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应更加注重教师质量培养,提升教育层次,培养高学历与高能力兼具的教育人才。素质教育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教育应更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现教师教育培训一体化,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基础教育改革。
(七)坚持系统协调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信息化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培养教师人才,我国颁布各类政策文件,改革师范教育体制,重点对师范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资格等进行改革。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如教育实习模式单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基于我国现实教育需求,充分调动各类资源,系统协调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合格师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师范教育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教师,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质量、师范生培养模式、教育条件改善、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师范教育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师,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教育层次由“中师、大专、本科”转变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逐渐完善。随着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未来的教师教育中,我国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教师,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奠基。
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7.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95.
[3]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50.
[4]金长泽.师范教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320.
[5]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 http:/ /www.moe.edu.cn/srcsite/A10/s7058/200203/t20020301_162696.html,2002.3.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7.
[8]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
[9]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8,64.
[10]苏林,张贵新.中国师范教育十五年[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11]肖甦.比较教师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93.
[12]袁贵仁.认清形势 把握全局 创新师范院校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3(17):3-6.
作者简介: 罗晓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 G65
标签: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论文; 师范教育论文; 发展历程论文; 成就与经验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