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高校MOOC课程现状反观大学出版社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大学出版社论文,中国高校论文,现状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16)4-009-07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6.04.0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译为“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1]它将线上数字化、网络化、灵活化、便捷化特点同线下的教学理念、评估体系、考核方式等内容结合,让更多人获益其中。而旨在服务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大学出版社,如何在这场教育潮流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一、中国大学MOOC发展概况 2012年,斯坦福大学、MIT、哈佛大学等美国顶尖名校先后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形成MOOC“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cy、edX,在全球掀起MOOC热潮,中国自然不甘落后,紧随潮流。从2013年5月开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加入国际MOOC平台的同时,积极搭建本土化的MOOC平台。2013年6月,清华大学成立中文平台研发中心,创建“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2]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于2014年4月正式上线,将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融入慕课平台中。[3]北京大学于2013年3月启动慕课开发工作,于2015年2月正式推出了MOOC平台“华文慕课”,面向全球华人提供均属于北大自己课程的慕课服务。[4]除高校外,果壳网旗下MOOC学院(mooc.guokr.com)于2013年上线。MOOC学院作为最大的中文MOOC学习社区,收录了主流三大课程提供商共1500多门课程,有50万学习者在这里点评课程、分享笔记、讨论交流。[5]网易也于2014年5月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项目(www.mooc.cn/course)。[6]除此之外,还有中国首个正式商业运营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顶你学堂”、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的“C20慕课联盟”、超星慕课、智慧树等平台。 伴随我国MOOC平台的建设和MOOC课程的增加,更多人加入这个世界级大课堂当中。据网易新闻《中国大学MOOC 50万人体验顶尖高校在线学习》报道,该平台自5月8日推出以来,仅两个月内就有50余万人参与学习已上线的79门“985高校”课程。[7]同时,据《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有更多的中学生使用MOOC提前开展自我学习,几乎占MOOC学习总人数的半壁江山。学习动力中,主要是出于兴趣、斩获新知(61%)和在行业领域内提升职业技能(22%)。在选课数量上,超过70%的人会选择2门到10门课程,超过50%的人曾完整上完一门课程。[8] MOOC课程中,除最具吸引力的学习视频,贯穿课程始终的教材、讲义、参考书目、扩展阅读、教辅资料、习题练习等文本性内容也对学习者有着引导作用。MOOC学习者基于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还会挖掘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来帮助自己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掌握优质教育资源的大学出版社具有绝对的权威位置,不仅可给学习者提供指引,也可促进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在已面世的中国大学MOOC课程中,大学出版社是否独具慧眼、抢占市场先机,在新平台建设中能否找出特色宣传营销之路,对其新时期的转型具有非凡意义。 二、我国高校MOOC平台中的大学出版社 根据加盟学校的数量、课程品质、注册学习人数、平台设计、用户体验等多方面条件,从众多中文MOOC平台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课程平台——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爱课程与网易联合推出的获得教育部支持的“中国大学MOOC”、首个正式商业运营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顶你学堂”来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因本文主要论证中国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而其主要侧重教材教辅和学术书籍的出版,现主要统计分析该平台中内地高校MOOC课程中涉及的书目,见表1。以下统计中,第一,由于每个MOOC平台网站设计和职能不同,仅统计在“课程简介”“常见问题”等栏目中明显列出的所有相关参考书目,包括指定教材、阅读书目、参考资料等;第二,系列课程参考书目相同,为方便统计且不影响最后数据分析,在各统计分类中都进行相应重复计算;第三,参考书目中有少量的外文书籍,为方便分类,其出版社的归类方式与中文书籍相同;第四,因每门课程对参考书目的介绍详尽不一,导致分类方式、数量计算有少许偏差;第五,数据均截至2015年7月30日。 1.学堂在线(https://www.xuetangX.com/) 该网站“院校”栏目分为两类:合作院校、edX合作院校和伙伴。合作院校共17所,除一所国外院校(斯坦福大学)和三所台湾高校,总共13所内地高校;edX合作院校和伙伴共44所,其中我国大陆地区只有清华、北大两所院校。去除清华大学的重复计算,本次将分析该网站中的14所内地高校开设的MOOC课程。 从表1数据可看出:第一,清华大学未列参考书目的课程数量占总课程数量的58.3%,北京大学为75%,其余大学由于开课数量较小不考虑此项比率。第二,清华大学所列书目中,由本大学社出版的书目数量占总数的31.9%,占大学社出版书目数量的84.7%。第三,未列出参考书目的院校是学校总数的35.6%,未列参考书目课程数量是总开课数量的58%,由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参考书目总数的36.2%,而对应本校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总数的28.9%。 2.好大学在线(http://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该平台中合作院校共48所,去除台湾院校及未开设Mooc课程的院校,剩余8所,统计见表2。 分析如下:第一,在未列参考书目课程数量占该校课程总数的比例上,上海交通大学为78.6%,广州大学为11.1%,西安交通大学为50%;所列书目出自大学社的数量占总书目数量的比例,上海交通大学为35%,广州大学为41.2%,西安交通大学为21.4%。第二,该平台未列出参考书目的院校是学校总数的37.5%,未列参考书目课程数量是总开课数量的62.5%,由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参考书目总数的38.1%,而对应本校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总数的2.7%。 3.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 该平台共有47所我国知名院校,其中有14所学校尚未开设MOOC课程,因此只有33所学校在此次统计之中。33所高校共开通课程193门,其中有32门课程尚未列出参考书目,在所列的791本参考书目中,有226本出自大学出版社。由于该平台加盟院校众多且课程丰富,特只选择开通课程不少于五门的学校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3可看出:第一,在这13所院校中,所有院校均列出参考书目,未列参考书目课程数量是总开课数量的12.8%,由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参考书目总数的29.4%,对应本校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总数的11.5%。第二,在该平台,未列参考书目课程数量是总开课数量的16.6%,由大学社出版的图书数量占参考书目总数的28.6%。 4.顶你学堂(www.topu.com/) 该平台作为我国首个商业运行的MOOC平台,不同于其他公益性质的MOOC网站,除有免费的MOOC课程外,还有各种收费类型的求职学院、认证考试等服务。现仅对该网站“课程”体系下“MOOC课程”栏目中所显示出的13所高校进行分析,除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富平学校尚未开设课程,其余9所高校中,仅有3所学校的课程中列出具体的参考书目,情况如下页表4。 可以发现:未列出参考书目的院校是学校总数的66.7%,未列出参考书目课程数量占课程总数的70%,由大学社出版图书数量占参考书目总量的28.6%。 将四个表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如图1。 图1 四个MOOC平台数据汇总 综合以上数据及笔者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对各MOOC平台的直接体验,可发现: (1)目前的MOOC平台中,除“中国大学MOOC”,仅有少部分课程提供详细参考书目。“学堂在线”中,清华大学所设MOOC课程中未列参考书目的课程数量占总课程数量的58.3%;“好大学在线”中,上海交通大学的这一比例为78.6%;“顶你学堂”中,北京大学的这一比例是87.5%。对于拥有顶级教师、教学、学术、出版等资源的名校来说,这个比例过大,说明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还不够重视MOOC课程,还没有看到MOOC浪潮中出现的商机。 (2)所列参考书目中,由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比重有待提高。在“学堂在线”中,以清华大学为例,有37.7%的参考书目来自大学出版社,其中的31.9%由本校大学出版社所出。当然,这得益于清华大学开设了众多王牌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电路原理”等,由于该校在计算机、电子等领域具有权威地位,自然有优秀的教师和丰硕的学术成果来保持行业的领先位置。另如“好大学在线”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广州大学,所列书目出自大学社的数量占总书目数量的比例分别是35%和41.2%,课程集中在“生命科学发展史”“工程图学”“风险与社会保障”“数字信号处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钢结构设计原理”等工学、法学、医学相关课程上,这些学科领域专业性强,因此在课程的学习指导中,只有在特定领域保持领先的一流大学出版社所出的教材教辅类书籍才有专业话语权。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以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在参考书目中均推荐了较多自己学校大学出版社所出书目,为其他大学出版社提供了典型示范。除以上所提到的高校,其他大学的MOOC课程参考书目中,由大学出版社提供的书目数量还有发展空间。 (3)分析对应本校出版社出版图书数量占总参考书目数量的比例不难发现,除“学堂在线”中清华大学掌握着众多专业领域内的精品教学资源和学术成果可独占鳌头外,以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院校也很重视本校出版社的图书,其余高校的MOOC课程对自己学校出版社所出版图书的重视度还需加强。 (4)在所调查的MOOC课程中,仅有几门课程的参考书目提供了详细的购买链接。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所设的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不仅在书目明细后面添加了便捷的购买链接,如亚马逊、京东、淘书网等大型商业网站,还有“面向读者的教材网站”,即本大学团队编研著作书目的汇总,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扩大了本校学术团队的知名度。此外,浙江大学的“博弈论基础”和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路”也提供了详细的购买网址。其余大量课程均是在课程介绍等栏目中对参考书目予以简单说明,有些甚至只有书名,没有作者和出版社。 (5)从学习体验者的角度看以上四个MOOC平台中的用户体验。作为在线教育新领域,MOOC在整体结构上依然沿袭着在线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资源中心、应用服务、评价认证、质量保证等七方面。[9]在此次调查的重点“资源中心”方面,主要来分析参考书目的介绍情况。“学堂在线”中,参考书目的介绍集中在“课程简介”“常见问题”两个栏目中,并没有固定专栏来详细列举;“好大学在线”中,参考书目集中在“教材教参”栏目中,但该栏目时有时缺;“中国大学MOOC”中,每门课程介绍中“参考资料”一栏会集中列出参考书目,大多数课程都有此栏目,但不是所有课程都有;“顶你学堂”中,无固定栏目,分散在“常见问题”“课程介绍”“老师简介”等栏目中。可以看出,这些平台对于提供教学支持的参考书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板块分类和指示标识并不明确。 三、MOOC给大学出版社的启示 1.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应主动参与其中 虽然MOOC平台的诞生和传播使用了新兴互联网技术和全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更为多元,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课程体系、习题、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内容,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正是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师生互动、教材教辅、习题测试等元素打散后,分散嵌入新的教学模式中。而大学出版社以服务教学和学术出版为使命,在师资、出版、市场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1)师资方面。由于大学出版社植根于所属院校的特质,即与本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一方面,大学出版社可扶持本校教师在学术领域成长,另一方面,本校名师参与到所属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中,对打造、保持该校大学出版社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MOOC课程建设中,大学出版社可与课程主讲老师或建设团队合作,将授课人的著作出版权争取到社下。同时,与有关教师合作,针对指定的MOOC课程,编研出版指定课程的讲义、参考资料等,打造优势学科品牌,让学术和教学出版紧跟教育潮流,促进出版社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转型发展。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笔者注意到,很多参考书的作者都是本校老师,但著作并非由本校大学出版社所出。其中缘由固然与出版社实力强弱、品牌效应大小、教师个人意愿等因素有关,但也不可否认,大学出版社在该项目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2)出版方面。对于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占主要地位的大学出版社来说,其自身具有丰富的选题开发、内容编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经验,因此,必然熟悉该校的学科建设、学科特色和教育理念,可根据MOOC课程的需要,将本社已有资源重组,重新设计、编辑、再加工为新形式的教学内容。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将精品课程“大学物理”的教材、教辅内容重新整理加工,根据在线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按知识点进行标记,嵌入多媒体内容(重新录制或分拆原有配套光盘中的教材素材),对习题册内容重新标记知识点和难度,分章节融合到课程中,汇集到习题库中,利用HTML5语言特性提供的检索、跳转、标记、人机和多人间交互练习、评价功能,创造更高效的自主学习工具。[10]这种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化出版的方式,将出版社已有的优质出版资源同新型学习方式组合,在有效缓解数字出版对传统纸质教材教辅带来冲击的同时,可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 (3)市场方面。大学出版社具有独特的直接和间接发行渠道,如学术出版面向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图书馆等客户,采取直接发行;教材教参面向在校或不在校的学生,采取间接发行。因图书受众群体范围集中、忠诚度较高,因此大学出版社能通过发行数量和经济效益敏锐捕捉市场动态,从而根据用户特点和需求,为MOOC课程的开发提供导向,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此外,大学出版社了解行业动态,知悉同行优势,可形成联盟,在打造精品课程之时,也可合作出版与之配套的系列图书。 2.带给大学出版社新的营销方式、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厚的市场利益 (1)MOOC平台为大学出版社提供了良好的宣传途径和营销方式。课程创建者为该课程学习者列出参考书目,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但仍有很大比例的课程没有提供任何参考书目。根据《MOOC学习者学习现状研究》,一般本科院校的学习者在视频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其次是课后作业、扩展阅读材料和教材,而最花时间的课外阅读材料和教材排名在视频之后,是因部分课程没有配备课外阅读材料和教材。[11]结合上文统计得出的数据可以发现,为每门课程提供详细的参考书目是MOOC平台不断完善的迫切需要及大学出版社应对新型教育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新平台中扩大大学社出版图书的比重,推荐所属院校社的产品,无疑是大学出版社拓宽营销方式的手段之一。本校出版的专业教材教参配合本校优质MOOC课程,可打造学校王牌课程、权威地位,成就该校出版社的优良口碑,有利于形成出版社的专业化品牌优势。手段之二,在列出具体参考书目的同时,添加购书的链接和本大学出版社的其他相关产品概况。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所设课程中的“面向读者的教材网站”链接,只需手指轻点,便可为学习者直观展示本大学的优秀团队和经典学术著作。在购书途径上,可根据大学社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商业合作伙伴,或优先推荐本大学社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手段之三,参考书目不局限于课程本身,还可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拓展。如文科类MOOC课程中,可结合出版社自身优势,针对某一主题进行阅读延伸,推荐自己的产品,将MOOC平台的宣传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MOOC课程的发展为大学出版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利益。这个市场份额和利益随着使用人数几何倍数的增长而扩大,还随着MOOC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学习者类型的转变而增长。 “翻转课堂教学法”迅速兴起。近年来,随着MOOC课程的大热,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法也受到追捧,北京大学还开设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它和传统老师在教室授课,学生在课外复习、做作业相反,这种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外老师不在时,利用网络通过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而在课堂上由专门老师做辅导,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讨论、练习、测验。”[12]该教学理念意味着学习者在上课之前就要进行大量预习,这就对支持在线学习的教学资源有了更大需求和依赖,而这些需求的满足,也为大学社的教材教辅类书籍带来更大的市场。 MOOC教学体系和证书机制逐步成熟。2014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线教育品牌“立课教育”与巴黎HEC商学院、第一金融学院联合推出三门大规模在线课程,并颁发全球金融领域认可的国际公司金融证书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in Corporate Finance(ICCF[,TM])。[13]同时,“学堂在线”的“学位课”中,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全面推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线教育,与“学堂在线”结成在线教育合作伙伴,搭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公共平台”。平台提供教委认定的工程硕士在线课程,面向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乃至全球学习者,采取公开发布、免费学习、有偿资质认证、学分认证的服务模式。[14]学位课程的逐步建立以及学分的标准化、正规化,要求MOOC学习者接受更加严谨、规范、专业的学习指导和训练,教材教辅以及学术专著在此时会给个体学习者提供更多帮助和指导,也意味着大学社可挖掘到更多市场空间,获得更大利润。 在职人员参与MOOC课程人数持续增加。“《2012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31.7%的职业白领表示因工作瓶颈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期望通过再学习充实自己,大约7成的白领有在线教育需求。《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披露,2012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高达9600亿元,而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在700亿元左右,比重仅为7.3%。随着未来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和在线教育消费习惯的养成,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大。”[15]《2014新版MOOC学习者调查》显示,愿意参加MOOC学习的群体,有51%是学校、公司、社区的MOOC协会/学习小组;在学习MOOC的三大动力中,有22%是为在当前行业领域内提升职业技能。[16]这些调查报告说明,在职教育培训在未来的MOOC平台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大学社需掌握市场动态,将教育受众范围扩大到企业和其他需充电的在职人群,“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组织开发企业或行业协会认证的再教育线上课程,或根据行业细分市场开发特色培训课程”。[17] 3.探索新型盈利模式 (1)组合纸质和数字出版,探索学术数字出版的收费体系。电子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可借助数字技术、云服务等先进科技,大力开发数字资源,并在新媒体中广泛传播。同时,探索数字出版的收费体系,除常见的读者按流量或时间付费的方式,按阅读章节、作者付费及在书中加入广告来收取广告费用等方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因此,在MOOC平台,可同时营销纸质教材产品和电子教材,电子教材也可开发出不同收费体系的类型,学习者能根据使用习惯各取所需,按既定标准付费。 (2)提供增值教学服务。如前文中的分析论证,大学社有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师资力量、课程制作、教材编排、习题筛选、课程体系架构、课题选取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竞争优势,可在MOOC制作中提供有偿服务,包括建立在线测试、提供在线辅导等方式,以此获得收益,在满足大学出版社自身经济增长需求的同时,也完善了MOOC教育体制。 (3)采取联盟合作战略。[18]新时期大学出版社全面参与市场竞争,须有效组织和利用经营资源,培育出版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所以,大学出版社一方面要与其他大学出版社“强强联手”,开发经典产品,塑造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加强与电商等第三方图书交易平台的合作,在拓展出版社知名度的同时,利益获取最大化,如高校联盟共同编著经典书目,在MOOC课程的书目介绍中增加购买链接或下载地址等便捷操作。 生存还是毁灭?当MOOC浪潮席卷全球教育领域之际,身处体制改革、数字化转型困境的大学出版社,须充分认识到MOOC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将大学社的强力优势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受众广泛的传播平台相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MOOC发展的大学出版社生存之路。标签:在线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慕课mooc论文; 中国mooc大学论文; 大学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清华大学论文; mooc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