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检测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研究组中不同NYHA级别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心力衰竭)分级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其病情越严重,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越高,临床医生可将其作为诊断及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71-02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患者心肌收缩无力或舒张功能障碍,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综合症。由于心力衰竭呈渐进性发展,对心肌结构及功能具有侵袭性,出现一系列特异性强及敏感性高的病理标记物。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作为心肌的结构蛋白,逐渐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有报告显示,检测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能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1]。本研究探讨了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42岁~74岁,平均年龄(50.4±5.5)岁。将80例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15例)Ⅱ级(22例)、Ⅲ级(27例)及Ⅳ级(1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1岁~73岁,平均年龄(50.2±4.5)岁。纳入标准:年龄>40岁,但<80岁;具有心力衰竭病史超过半年、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半年以上;排除标准:急性冠脉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性疾病、急性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性休克及败血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cTnⅠ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在预约当天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脑钠肤和cTnⅠ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钠肽的检测采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试剂采用进口配套试剂。cTnⅠ的检测采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试剂采用进口配套试剂。本研究所有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试剂和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检测后两组血浆脑钠肽和cTnⅠ水平如下。研究组:血浆脑钠肽水平(1999.00±193.45)pg/ml、cTnⅠ水平(0.08±0.01)ng/ml;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16.54±5.23)pg/ml、cTnⅠ水平(0.03±0.02)ng/ml。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不同NYHA分级血浆脑钠肽、cTnⅠ水平如下。NYHA I级:血浆脑钠肽水平(158.4±30.5)pg/ml、cTnⅠ水平(0.02±0.01)ng/ml;NYHA Ⅱ级:血浆脑钠肽水平(886.3±85.9)pg/ml、cTnⅠ水平(0.04±0.02)ng/ml;NYHAⅢ级:血浆脑钠肽水平(3568.2±179.2)pg/ml、cTnⅠ水平(0.05±0.01)ng/ml;NYHA Ⅳ级:血浆脑钠肽水平(7898.1±402.5)pg/ml、cTnⅠ水平(0.06±0.02)ng/ml。研究组中NYHA Ⅰ级患者的血浆脑钠肽、cTnⅠ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 Ⅱ级、Ⅲ级、Ⅳ级(P<0.05);NYHA Ⅱ级患者的血浆脑钠肽、cTnⅠ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 Ⅲ级、Ⅳ级(P<0.05);NYHA Ⅲ级患者的血浆脑钠肽、cTnⅠ水平明显低于NYHA Ⅳ级(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或长期压力过高以及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等原因导致的。临床主要的常见病有肺动脉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心力衰竭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复杂,当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机体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这些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但这些代偿机制也均有其负性的效应[2]。各种不同机制相互作用衍生出更多反应。当代偿失效而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病理生理变化则更为复杂。患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一般通过临床治疗大部分可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部分患者反复发作。
血浆脑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释放,当机体发生心功能不全时,心室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会大幅度上升,进而起到利钠、利尿和扩血管的作用,是人体对自身水钠代谢和血压的一种调控机制。血浆脑钠肽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重要标志物,其释放水平与心室壁张力的大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但是慢性心力衰竭并不是可导致血浆脑钠肽升高的惟一原因,性别、年龄、肥胖、低血容量血症等也是与血浆脑钠肽升高相关的因素。由于血浆脑钠肽具有快速排除患者体内水分和钠离子、舒张血管、稳定内分泌、改善心功能障碍的功效,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价值也被逐渐重视[3]。
cTnⅠ是一种心肌细胞源性的特异性蛋白,在骨骼肌内的含量极低,当心肌发生损伤时,血液中可有大量cTnⅠ的释放,很快即可以检出其浓度上升,12~24h内cTnⅠ的浓度就可以达到最高水平,并且其峰值水平可持续6~8d,故其用于诊断的窗口期较长,因此也作为临床上指示心肌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诊断效果已超过早期的CK、CK-M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β-羟丁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并且已成为诊断AMI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脑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分级脑钠肽、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水平显著升高,且患者的心功能越差,血浆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水平上升越明显,这对临床病情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陆超灵,张小新,廖佩娟,等.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5(12):82-83.
[2]张亮,吴振安,付慧哲.脑钠肽和血清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94-96.
[3]刘颖丽,张舒石,张舒岩,等.血浆脑钠肽和血清肌钙蛋白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882-884.
论文作者:刘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血浆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水平论文; 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