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档案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定位
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多层次、多模式的,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基本技能,适合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定位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特别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为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实施科教兴国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依据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宏观背景与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联系;以档案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核心,兼顾研究生教育;面向世界,体现中国特色,全面推进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适应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继续完善档案学专业教育体系,保持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
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建设目标决定着我国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办学方向,体现了档案学的专业特色。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档案学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保证档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前提下,形成适宜的多种办学模式学术和人文氛围,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不论何种办学模式,都要突出注重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档案专业人才素质是档案学专业全面发展进步的根本和动力,也是多种培养模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模式要考虑档案学专业办学体系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素质的培养,缩短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实践的距离。只有这样,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模式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加大档案学专业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力度,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努力完善档案学专业办学的层次,使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达到科学合理。为使档案学专业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之间比例平衡协调,今后要在加强巩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增设档案学硕士授权点或博士授权点,开展硕士生或博士生教育,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
创造良好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环境。要确立适应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下大力量对档案学专业进行综合设计,实现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要在对档案学专业的特色、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业情况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对档案学专业的归属、设置等问题作出明确、合理的判断,通过各种方式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为档案学科创造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形成有利于档案学专业特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三、加强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与借鉴,拓展档案学专业的发展空间
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已升华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传递与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使得档案学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特点更加突出。在当前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宏观的背景下,要正确认识档案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道路,用相关学科的营养滋润和促生档案学专业新的生长点。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将档案学科归并到管理科学类,体现了档案学科的内在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档案学科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加强与同属一级学科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三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继承历史学的渊源,吸收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先进理论,积极拓展档案学科研究领域,丰富发展档案学。档案学科具有独立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档案工作在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档案工作的特点是信息、图书、情报等工作无法替代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目的是使档案学与其相关学科各自向更加科学的方面发展,不存在学科之间的兼容合并问题。档案学必须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保持其独立的品格,本着“独立为体,融合为用”的专业发展思路,不断地拓展内涵空间,在现有档案学专业方向特色的前提下,增设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上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和知识管理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学科对其他学科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利用档案学的特色与优势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档案学专业方面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档案学知识和档案意识,提高学生的文件处理、信息技术、档案利用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性档案专业人才
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核心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这种背景下,要进一步增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意识,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掌握从事档案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用面广的,创新型、复合性的档案专业人才。
坚持档案专业素质教育与整体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内容、体系、方式、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政治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知识素质是基础,专业业务素质是本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保障。坚持始终把档案专业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放在专业教育的首位,坚持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打通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基础,拆除各校档案学专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合理共享教育资源。坚持档案学专业教学与档案工作实践紧密相连,努力将人才培养形式从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到档案事业建设实践中去,扩展到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扩展到国际档案界。实施学校与档案部门联合培养人才,国内校际间联合培养人才,或者与国际档案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上受到档案专业理论与技能方面的训练,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培养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的教师队伍
师资是档案教育之本,教师队伍水平是档案专业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先进教学内容体系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适应,并能追踪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档案专业教师队伍,是档案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新的时期,为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高等教育整体的改革发展之中,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本的全新理念,面对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挑战,着重更新和改善档案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档案学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于大力提升档案学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全体教师要掌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掌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掌握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前沿,坚定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践进行教学的方向,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发新的课程,创造性的进行档案专业教学活动。采取学术研讨、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参加实践等多种途径提升档案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坚持从档案部门聘请专家作兼职教师的成功做法,改善档案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加强档案专业的名师建设。遵循档案专业教育的规律,注重档案专业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造就一批在本科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教书的教学名师。档案学名师对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档案学名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将对一代甚至几代人才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定要树立档案学名师兴则档案专业教育兴,档案专业教育兴则档案事业兴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培养和造就一批档案学名师放在档案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位。
加快推进档案专业教师队伍博士化的进度。要根据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认真抓好档案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学术梯队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档案学博士,接受高层次系统的专业深造,提高教师中档案学博士的比例,为档案专业发展积蓄坚实的后续力量。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学术成就突出的新一代档案学家,培养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并在档案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也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推动档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我国档案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影响和地位。
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档案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
档案学课程体系是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服务的重要保证,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采取的对策,它体现档案学本科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课程体系建设在宏观上包括档案专业应开设哪些课程,微观上包括每一门课程应该如何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设计,做到规范化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实现课程体系整体的优化。积极探索在符合档案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保持各高校的特色。保持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承接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要适应信息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信息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主要表现在对高层次、综合性的信息管理、咨询和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档案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趋提高。档案学课程建设应适时反映这种变化,信息化背景下档案课程建设与改造应保持档案专业特色,在一级学科的口径下,打通了学科基础课程,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积极推进档案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努力打造档案学专业精品课程。按照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力争推出档案学专业的国家级、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
七、继续整合教学内容,深化档案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是提高档案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紧紧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是档案教学内容改革的主旋律。改革档案专业教学内容要正确地认识并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一方面注意拓宽专业口径,融合相关的学科与专业,实施专门化方向的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加强新技术教学内容的渗透,设置必要的信息科学知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较快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需要。
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是档案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必须将教学内容整合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信息时代对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从整体上转变教学内容老化的现象,更新档案专业课程的内容,调试好档案学具体各门课程的分工,注意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协调,力求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实现档案专业教学内容整体优化。
档案专业教学内容一般通过教学计划的形式来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因此,要根据实际一心一意地修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设置档案专业课程,精炼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好学生所学课时的有限性与所学知识含量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探讨档案专业教学内容整合的新模式。
八、以精品教材为牵引,大力加强档案专业教材建设
档案专业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档案专业教材建设要体现档案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实现档案专业教材创新。认真总结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今后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做好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规划。必须克服档案专业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同实际脱节,教材内容重复交叉,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弊端。紧密结合档案学科建设和档案工作的实际,抓好精品教材、重点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档案专业教材质量。作者的学术水平是教材质量的基本保证,组织全国档案学专家、学者重新编写档案学主干课、档案学专业课、档案学选修课推荐教材和教学大纲。档案专业教材编写应体现多样化的方针,鼓励各高校编写有特色的教材。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把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放在本校有优势的科目教材编写和出版上,以确保教材质量。档案专业教材建设也可以发扬团队精神,各高校中的相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合作,联合编写教材。
要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影响,积极探索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新型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规律,加强与新教育技术相适应的新型档案专业教材的建设,进一步充实与丰富种类多样化的档案专业教材体系。计算机辅助档案专业教学的课件,适用于网络教学的档案专业教材,应成为档案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之一。
加大教材建设经费的筹集力度,保证档案专业教材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关部门在政策导向上应为档案专业教材建设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指南、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及其他相关文件中,充分考虑档案学科的地位,给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档案专业教师编写更多高质量的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九、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档案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信息时代,实现档案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全面优化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档案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档案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完善档案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应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推进档案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信息传播手段和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浓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模式丰富多彩,要全方位的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精华,根据档案专业教学的特点,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努力创造各种适于提高档案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倡案例教学,采集档案工作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拉近档案专业教学与档案工作实践的距离,促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重视并加快档案专业网络课程的建设,逐步实现专业课程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档案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探索和加强双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水平。
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不能离开实验和实习。必须正确地认识并处理档案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理念,针对教学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档案专业实践教学应符合专业改革的规律,在专业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科学设计安排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实习,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继续加强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档案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建立并完善档案专业实验室。继续加强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实验室、模拟档案馆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力争开出高水平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增强学生对信息化背景下电子文件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速引进现代科学管理观念和机制,加强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管理的创新,实现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规范化,保证实验室建设高效率、高质量运作。
继续加强稳定的档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依托档案部门建设实习基地,扩大档案实践教学基地的种类、数量和规模,满足档案专业课程中各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需要,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真实的档案工作环境下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认真总结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经验,探索规律,积极完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确立管理和保障体系,理顺协调档案专业教学单位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档案实践教学基地的整体利用效益。
十一、加强对外联系,扩大档案教育与国际档案界的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加强我国档案教育的国际性,扩大和深化中外档案专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积极进行档案专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与世界各国档案教育机构和档案教育工作者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是推动我国档案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1996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教育培训处在我国召开的第八届档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推动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在国际档案理事会教育培训处指导委员会担任委员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教育培训处的活动,及时修订补充我国档案专业教育机构目录和文献目录,扩大我国档案专业教育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提高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国际地位。
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与国际档案界进行档案专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可以开展档案学者的互访,进行档案学术交流;可以互派档案专业留学生,实施共同培养计划;可以开展档案专业图书、论文和其他资料的交流;也可以开展档案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践安排等档案专业教育信息的交流,交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培训资料;还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对档案专业教育中各国共性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通过国际档案界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和了解各国档案专业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档案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动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
注:本文是冯惠玲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项目《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及主干课基本要求》(项目号126101005)的部分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为历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