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课堂培养初中生动手能力的若干探讨论文_杨元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课堂培养初中生动手能力的若干探讨论文_杨元亮

杨元亮(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 咸丰 445606)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属于初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做实验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衡量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技巧与技术,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 化学实验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93-02

化学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化学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协调的过程,实验中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记录,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讨论协作,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但是,由于农村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中考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双基知识训练的培养,而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所放松。为了应付中考,讲实验、画实验图、背实验现象的事情屡见不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深入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使自身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着手,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一、精心设计实验细节,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儿童智力劳动性质的本身,在思想的情感的色彩之中,在理性的感受之中。如果这个源泉枯竭了,用任何办法都不能坐下来读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做实验。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一些奇怪的现象都靠科学去解释。这些理论又是靠实验得出的。简而言之,实验就是验证生活中那些化学现象的过程。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教学中都可以加以阐述,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实际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在课堂实验中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的。因为他们好动,当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其内心是好奇的、兴奋的。如铁锅洗干净后都要擦干,以免其生锈(生锈是铁变成氧化铁的化学过程);做一些菜时加入醋可以溶钙,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比如糖醋排骨,骨的主要成分是钙的盐类,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溶解钙盐利于人体吸收);水壶、保温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一般加点醋来清洗,用酸溶碳酸盐;咬一口苹果后放下,裸露部分过一会儿会变色,主要是苹果中的亚铁离子氧化的原因。

二、上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发光等现象很好奇。在观察时学生往往只看表面,而忽略发生这些现象的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时,学生往往会被耀眼的强光所吸引,而忽略了黑色产物的生成。而学生做化学实验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观察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而是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达到认识物质本质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事先设置好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总结,最终得出所要的结论。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现象等。比如,学生在做氧气的制取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试管口应该向上还是向下倾斜?(2)药品要怎样放置到试管中?(3)收集氧气时应该用什么方法?(4)为什么用这种方法?(5)怎样检验你收集到的是氧气?设置问题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不再盲目的观察而是有目的性的观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效果。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掌握规范操作实验的技能。如:使用酒精灯时,灯帽乱放;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着手心;取完药品后,瓶塞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规范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学生分组实验中需要学生将基本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夹,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工、各负其责,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四、重视动手能力的过程,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动手做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我们应当看到学生的许多创造行为就表现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之中。所以,教师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利于养成学生再创造的信心。如: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生实验由于诸多原因往往出现不同实验现象,甚至与所学知识相悖的现象,这时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而不是讽刺、挖苦,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人格,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有的学生怕麻烦,图省事,对此弃之不顾,去抄一抄别人实验报告也就完事了。如果有此类现象,我设法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重新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周文云.多角度关注学生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2)

[2]失雪琴.突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

论文作者:杨元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课堂培养初中生动手能力的若干探讨论文_杨元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