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3015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36.67%和96.67%,与对照组的26.67%、50%和76.67%相比占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6.67%,与对照组的66.67%占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窒息进而导致的新生儿脑内发生缺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脑病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病残甚至死亡,成为新生儿健康的较大威胁[1]。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医学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找到最佳的护理模方式,达到较高的护理效果,因此,循证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我院自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我们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30例,男16例,女14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5±1.3)周,体重在1200~4700g之间;对照组患儿30例,男14例,女16例,胎龄在36~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6±1.2)周,体重在1200~4800g之间。两组新生儿均已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本情况分别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
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暖、供氧、治疗辅助及营养支持。并时刻监测新生儿的全身情况,并针对患儿的功能障碍采取适当的锻炼以进行快速的功能康复。
1.2.2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
循证护理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即保证保暖、供氧、治疗辅助以及营养支持的各个护理环节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分析。并通过研究与分析的结果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以理论作为指导,制定护理计划。本院实施的循证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并能够积极配合,保证护理效果。(2)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以了解患儿每日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对下一步的护理计划进行调整。(3)对患儿进行多个感官刺激,如在病房内播放轻缓、悠扬的音乐、在患儿的房间张贴彩色画纸或挂些彩色气球,对患儿的听觉刺激极为重要,应对患儿的听力功能进行检查与测试,排除患儿听力障碍。即使具有听力障碍也能够得到尽早的干预,使其恢复达到最大效果。(4)对患儿进行神经刺激,其主要内容就是对患儿进行身体上的按摩。其要求需要护理人员保持双手温度适宜、动作轻柔。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捏。(5)对患儿继续肢体功能的训练,尤其是早产儿,以保证患儿正常的肢体功能。
1.3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家属对循证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显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情况及脑水肿情况均恢复正常,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情况及脑水肿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并发症情况发生极少。无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情况及脑水肿情况均为得到改善,且并发症发生较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36.67%和96.67%,与对照组的26.67%、50%和76.67%相比占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格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对比 [例(%)]
论文作者:张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效果论文; 脑病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