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工业园区医院 江西上饶 333100
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钠/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40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观察组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比较两组透析过程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低温可调钠方法进行透析,可有效减少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次数,确保患者血压稳定,提高其对透析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温可调钠透析;血液透析;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表现,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虽然临床血液净化技术不断优化,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低血压的发生率仍高达30%以上[2]。为降低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进行了可调钠、低温、序贯、禁食等一系列措施,但所取得的成效一般。临床提出对于单一透析方法效果不佳者进行联合透析,但关于联合透析方法的应用报道较为少见[3]。本研究旨在探讨可调钠/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40例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连续4次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次数≥2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4.87±3.6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6±0.67)年。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6.12±3.7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9±0.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透析液温度为37℃,浓度为135mmol/L,整个透析过程中保持此数据不变。观察组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采用线性递减可变钠模式,透析液温度为35-36℃,起初钠离子浓度为148mmol/L,结束时浓度为135mmol/L。两组患者每周透析3次,4h/次,均连续进行4周。仪器:德国费森尤斯F7HPS型血液透析仪,透析仪流量500ml/min,血流量220ml/min,碳酸氢盐透析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水平变化,两组透析治疗中出现低血症的总次数,并进行对比。透析中判断低血压的标准:平均动脉压与透析前相比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舒张压+1/3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另外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出汗、打哈欠、意识模糊、恶心、肌肉痉挛等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低血压发生次数
两组患者透析总次数为480次,各240次,观察组透析过程中共发生14次低血压,发生率为5.83%,对照组透析过程中共发生6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25.83%;透析治疗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18,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①透析液温度较正常温度高,或钠浓度低;②有效循环容量少;③患者透析前或透析过程中服用降压、镇静类药物;④患者伴有低蛋白症、营养不良、贫血等;⑤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或血浆再充盈率下降。其中血浆再充盈率下降与有效循环容量少可作为决定性因素存在[4-5]。
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并发症,血管调节能力下降,使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6]。据临床大量的研究显示,透析液中钠与温度的变化对机体动力学存在较大的影响[7]。可调钠透析对血浆晶体渗透压具有提高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并且能减少长期高钠透析的不良反应;另外透析时将透析液温度减低,改善患者自主神经传出纤维的功能,起到收缩血管、稳定血压的作用[8]。本研究显示,透析中、透析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较高,且观察组低血压发生次数较低。表明低温可调钠透析能有效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低温可调钠模式进行透析,可有效减少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次数,确保患者血压稳定,提高其对透析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阳,刘志坚.低温可调钠透析在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03):28-29.
[2]高丽华,孙宇,赵海鹰,等.低温可调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6,45(16):2217-2219.
[3]费沛,肖厚勤,胡兆雄,等.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维持性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07):1019-1020.
[4]郭伟亚.低温配合可调钠曲线超滤预防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J].河北医药,2013,35(15):2337-2338.
[5]余金波,刘中华,沈波,等.透析中低血压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09):665-672.
[6]李根,卢锦莲,刘涛,等.透析性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05):717-719.
[7]陈万美,解林花,包娅.不同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616-1617.
[8]孙安华,张生明,齐莉莉.低温联合可调钠超滤曲线法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66,174.
论文作者:陈中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低血压论文; 可调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低温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