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新理念 课堂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明确了数学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1.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例如,我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学生们准备材料特别充分,有的自画10个小红旗,有的画6只小动物,有的画12个三角形,画8个小圆片,画9个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个大圆,长方形、正方形纸、铅笔、蛋糕、小棒、小正方块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喜欢的。课一开始,通过两三分钟对学生的了解:“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后(约5分钟),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全班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在交流、争议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生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经历丰富的(交流合作、成功、兴趣、愉悦)情感体验。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例如,我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周围事物了解的情况设计一张统计表。”这时,同学们积极地动起来了,有的自己独立设计,有的两、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数据。有的设计了“四(1)班财产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1)班教学用具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四(1)班各组人数统计表”、“某小学各年级统计表”、“某小组家庭住址统计表”、“某小区人数统计表”、“四(1)班数学成绩统计表”、“近一周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等等。这样设计的开放性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们教师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题,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霞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上),2011,04。
[2]王永明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统计表论文; 自己的论文; 练习题论文; 教师论文; 开放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