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8038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施工建设,并且在工程施工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介绍程施工组织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讲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并且分析了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给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促使建筑工程组织设计发挥出真正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组织设计;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及其主要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指导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措施,施工进度、材料供应、运输道路、场地利用、水电能源保证等现场设施的布置和建设作出规划。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因此,工程施工招、投标,申报施工许可证和进行施工等活动都须要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
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建设单位和有关监理管理部门检查与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也是制定拨款与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
2建筑工程组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管理措施
问题: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水平比较缺乏,与建设方、设计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不畅,同时缺乏认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工程组织计划时候,不能充分借鉴和学习之前的成功经验,在编制工程组织计划的内容时,没有使用到新技术和新工艺,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即使进行了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但是没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资源消耗没有降低。
对策: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重视,不断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工程质量技术,提高管理建筑水平和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根据本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适合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组织计划。如采用切合当前施工的施工技术措施及合理的材料、恰当的结构选型、设备系统选型。一方面,施工技术条件不具备或选用的结构方案不适应现有施工技术能力,将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选择结构型式时要结合施工工艺因素考虑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同一种结构型式可以对应不同的施工工艺,而不同的施工工艺不仅影响材料消耗,施工工期及造价等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会影响到结构的受力状态、抗震性能、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所以,在建筑结构选型中应对施工工艺连同其它因素加以全面综合权衡考虑。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与建设方、设计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实现建设方的需求是项目施工的最终目标。与建设方的沟通是双向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提供施工需求及条件,建设方提供施工做法措施的选择。这种沟通充分程度决定了项目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施工各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与建设方以邮件、会议纪要等形式书面确认及落实,以确保沟通的畅通和有效。与设计单位有效沟通,提供技术支撑。落实这些设计输入条件而采用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是施工质量的基础。重点评估设计参数、设计标准、设备和结构选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是否满足使用、经济、美观、安全、可靠等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的节点、内容及资料条件,从而保证项目施工条件的准确性,便于建设方的项目决策。
2.2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设计水平较低
问题: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工程组织计划水平较低的问题,没有对工程施工的需求进行计划,也没有对工程施工措施进行有效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施工企业编制的工程组织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意义没有明确,而只是简单罗列出来工程进度表。除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足够重视工程组织设计的重要性之外,企业的组织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和专业素质也是制约施工企业组织设计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负责编制组织设计的人员只是依照设计的技术规范生搬硬套,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工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规划,这样编制出来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施工。
对策:提高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是建筑企业在投招标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建筑管理项目的规划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编制工程组织计划的时效性、创新性。要不断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创新,使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施工组织设计不但是施工企业投标的重要文件,而且是项目管理的总体规划。既然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它就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过去教条冗长的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创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首先是内容创新。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其内容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履行合同的需要,应编成一份集技术、经济、管理、合同于一体的项目管理规划性文件、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增加,应向项目管理规划方向发展。其次是应用技术和手段创新。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对计划进行工期、费用和资源的优化,可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条件的变化对计划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2.3施工组织设计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
问题:一般来说,施工资源和技术得不到有效利用,与施工组织设计队伍的素质有密切联系。设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素质和实际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和先进技术,因而设计没有创新意识,照抄照搬,设计平淡无味。
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3.1重视先进经验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结合工程特点来对先进的组织设计经验以及施工经验进行借鉴,将先进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从而在实现劳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门需要成立专门单位来进行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收集、归纳、分类与总结,并对施工中主动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个人和单位进行鼓励来推动相近技术和工艺的推广。
2.3.2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前明确施工队伍
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建筑工程的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同一项工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丰富经验使施工队伍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并且能够做到省时省力,而管理不当并且经验欠缺的施工队伍不仅会花费很多的施工时间,同时存在质量不高甚至返工的可能性,所以在编制建筑工程组织设计之前对施工队伍做出确定和了解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2.3.3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队伍组成进行优化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由设计技术部门负责,但是这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以及施工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实行施工方负责施工设计的方法,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因为技术部门人员欠缺施工经验以及项目特点而产生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实际相脱离的现象,确保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对现场施工发挥指导作用。同时要建立完整的团队及明晰内部人员项目职责。
2.4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考虑不全面
问题:当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是技术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施工效益和组织技术措施过于重视而忽略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内容的情况,这导致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不计成本的问题,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存在重视技术而忽略经济的情况,经济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很少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导致了建筑工程中能够对工程结算产生影响的项目与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确说明,易产生结算纠纷并需要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策: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改进;同一项建筑工程可以有多重可行的施工方案,这些施工方案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果、工期以及施工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工程特点为依据,对多重施工方案进行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的比较,从而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实现经济性与可行性的统一。另外,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从实际的施工条件和事实出发来决定选取哪些生产要素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结合。在原则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结合实际、突出目标、简明扼要、符合招标文件需求并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与信誉。
通过收集类似建设工程投资数据和资料,协助建设方制定建设工程投资目标规划;开展技术经济分析等活动力求使建设投资合理化;优化施工,最终满足建设方对建设工程投资的经济性要求。对建设工程总投资进行论证,确认其可行性;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开展限额施工工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寻求一次性投资少而全寿命经济性的施工方案。
结束语:总而言之,不管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还是公共建筑设施,从施工的管理、工程的技术、施工的工序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再到对施工现场整体的布置,机具设备和材料的堆放等,都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可忽视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组织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中国科技信息.2016
2.李绍武.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山西建筑.-2016
3.施春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安全.2015
论文作者:吕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组织设计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计划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