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预控措施及善后处理分析论文_周坚强

苏州德迈科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阿克苏诺贝尔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项目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影响,随后针对如何预控和善后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有关企业认识到质量事故处理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保障企业自身长期稳健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事故;预控措施;善后处理

前言:当今社会,人民对于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对于建筑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对其的评价,进而影响着相关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由于项目管理工作的欠缺,使得质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下面就对事故的预控及善后处理进行研究。

一、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影响

所谓施工质量事故,就是指某一建筑或某一工程施工不能满足初始质量期望,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意外状况。通常来讲,可以将此类事故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部分能够通过加固、修补等手段弥补,且损失较小的一类事故,而重大质量事故则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如桥梁垮塌造成1-9人死亡等。此类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相关单位造成一定的困扰,延误工期、存在返工风险,还有可能会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施工效果及质量,形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有关单位应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认识,采取积极手段预防其发生,同时提升事故后的善后能力,加快事故处理的效率,降低不良影响[1]。本项目就充分考虑了质量事故的不利影响,施工质量事故为0起。

二、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预控措施及善后处理途径

(一)事故预控及善后管理部门的设立

在项目建设之初,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本项目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建立了项目经理责任制的管理结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 1 项目管理结构图

本项目由项目经理负主要责任,要求其必须具有掌控全局及总体规划的能力,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准确实施;项目副经理需要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安排日常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合理调配项目中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进度,并且在项目经理离开现场或接受委派时能够行使经理权限;项目工程师需要对本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及档案资料管理等诸多工作全面负责,辅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并负责施工设计的交底及相关图纸的会审,还需要对建筑施工中各种技术类的工作进行指导,如技术核定、设计变更、测量放线以及技术复核等工作,同时也主管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如在发现质量事故后及时处理并向经理报告。

其他各个项目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统一听从上级指示,共同参与项目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及时发现可能存在质量事故风险的施工问题,并上报上级尽快解决,在发生事故后,也能第一时间找出问题所在,科学制定善后策略。举例来说,在项目建设中,对于建筑沉降问题有关管理人员就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建设中自浇筑基础开始直至沉降稳定都有质量员进行观测和记录,在主体结构的施工中,技术员和质量员一同观测,且频次不少于2次。在相关施工结束后,工程师还带领相关技术员每2个月观测一次沉降,直至沉降结束,建筑物沉降问题的监控效果较好,并未发生质量事故。由此可见,一个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对于质量事故预控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关企业也应当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提升管理效果。

(二)施工总平面设计中的预控

本项目为生产用房工程施工,施工地点位于上海松江区华铁路西侧、华加路南侧,主要施工内容为二层工业车间。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新建车间与已建的1#车间、2#车间和食堂间的距离较小,最小距离达到7m,施工面积较小,极其容易滋生安全问题,所以对其总平面布局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工期也是建筑质量的限制因素,若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得建设效果降低。就本工程而言,工期为90个日历天,工期较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质量较高的交付物也是质量事故预控及善后面临的重要问题[2]。

要确保施工总平面设计的科学性,保证工期、提升质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合理布局功能区及施工线路。举例来说,为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本项目工程师在设计总平面图时就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分析周边厂房及车间的情况,结合实际施工需要,将施工办公室、材料存放库及钢筋加工房等布置在施工现场,满足施工的基本需求,同时不设计施工人员食宿场地,采取外租方式解决吃住问题,减小非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功能区设计效果较好。这样能够极大的便利施工作业,也为有关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施工线路来讲,一个项目只有具备良好的施工路线才能提升施工效率,也就能够尽快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应明确标注出线路的走向及终点,对于施工线路也要进行定期的清理,避免建筑垃圾堆放体积过大造成安全问题。在以往的项目管理中,通过定期清理施工线路能够大大改善施工环境,也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合理管理施工机械。在实际的施工场景中,设备及机械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且据统计,有接近9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对于此类问题应加强对相关机械的管理,并要求相关操作者能够时刻以项目质量和自身安全为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机械,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由于总平面设计问题而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之后,工程师及其他负责人应当在第一时间拉闸断电,防止机械对施工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及时营救并疏散在场员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三)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善后

在任何建筑施工类的项目中,工程质量都是极为重要的,其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最终交付物的质量及效果,是判定一个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3]。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中,由于施工条件严苛及工艺技术复杂等因素,所以工程质量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应的对于质量事故的预控与善后的工作质量也不高。以本项目为例,本项目单层建筑面积较大且结构跨度小(18m),顶层和下层结构又分别是钢结构及现浇框架结构,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的预埋件非常多,预埋件的质量不高和数量不够都会使得整体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针对此类问题就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一般来讲,质量事故包括建筑结构错位、建筑倒塌、尺寸不准、结构漏水等,其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引发进一步的损失,所以应“及时止损”,预控措施的使用必不可少,上述文中提到的施工总平面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事故的预控水平。如何有效善后也是相关管理者面对的重点问题,下面就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事故的善后进行详细说明。

在质量事故发生后,有关管理人员应按照“原因分析-妥善处理-总结经验”的流程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在质量事故发生后,有关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调查,确定质量事故波及的范围及其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根源入手,全面并细致地解决有关问题。在原因的分析中,项目工程师应当结合有关技术交底或者施工记录等资料,经过现场考察后将事故调查的时间、经过及结果进行记录并生成报告,同时还应体现出主要负责人及施工责任,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上交给项目经理。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应保持客观,不能使用主观推断或经验法等判定解决方案,要切合实际,立足于数据,不能单纯注重事故处理的效率,还应考量事故处理的质量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合理化事故善后方案。另外,对于造成了人员伤亡的事故,应及时采取急救手段,并将人员安全放到第一位,在解决人员问题后开展调查。其次,在事故方案通过后,有关管理人员可以落实相关处理工作,但是不应全面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应结合实际补救措施及现场施工状况,可以边观察边补救,及时向上级反映施工状况,科学修改施工方案,确保补救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避免二次质量事故的产生。在基本善后处理结束后,应进行严密的质量检查,保证善后不留隐患。最后,有关工程师应在善后工作结束后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对于事故发生的总体过程进行分析,并从自身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缺陷入手,总结项目经验,加强认识、改善工作方法,进而逐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果,提高自身对施工质量事故的预控及善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建筑行业中质量事故发生频次较高,其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社会影响十分不利。要降低这种影响就要从预控和善后两方面入手,提升事故的预防水平及善后效率,尽可能将此类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保证施工质量及效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现阶段土木工程中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点及其优化策略[J].居舍,2018(31):136+178.

[2]李斌,张卓.浅议对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工作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29):160-161.

[3]郭文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2):67-68.

论文作者:周坚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对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预控措施及善后处理分析论文_周坚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