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功能及其建构路径论文

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功能及其建构路径

陈 林

[摘 要] 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是指与教师教育活动相关的主体和环境。构建多层次、多主体之间密切关系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是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的基本前提。将“生态系统”概念引入教师教育实践领域,可以形成对教师教育宏观结构新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文献梳理和政策文本分析,同时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可建构为宏观的教育任务与教师教育文化和制度层、中观的教师教育者群体层和微观的师范生心理、生理和社会系统层。当前,在构建中国的教师教育系统中面临着主体合作性不足、系统衔接性不足和质量难以评估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此,需要从加强主体合作、建立系统协调机制、完善层级内部的评估与保障体制等方面,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未来的合理化走向。

[关键词] 教师教育;社会生态系统;多层级;师范生;合作与共享

一、导 论

生态系统意味着在自然界中,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与环境中的非生物成分(如空气、水和矿物)相结合,形成一个持续性的、开放性的社群[1]。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似,社会组织的良好运行也有赖于其系统的“生态性”特征,在教育领域尤其如此。教育生态系统是以个体、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而形成的开放性结构。基于这种教育生态活动的持续性和过程性,以芬兰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创建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为取向,以终身学习能力养成为目的的教育生态系统[2]。该系统注重高质量、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互联互通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也是保证师生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全球视角来看,教师教育面临的主要批评是“分离性”,这种分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表现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HanneleNiemi 教授认为,在芬兰目前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在职教师(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仍在从事着自我的知识生产和各自的专业领域实践。高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时,不了解幼儿园和中小学对教师素质的需求,在职教师不能有效运用教师教育的研究成果。其次,它表现为培养过程中的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这种分离主要体现在培养机构层面,即学科教育在各文理院系实施,专业教育在教育学院实施。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师范生学习内容的分离。第三,培养机构与教师教育课程的分离也使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分离,即从事学科知识教学和教育知识教学的教师教育者只从事自己本专业的教学活动,而不熟悉彼此所教内容。这种“不熟悉”导致了师范生的知识无法有效地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而进行融合。如果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必须使师范生不仅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要利用知识结构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理想的教师教育课程应该是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发展知识的融合[3]。因此,就高校内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而言,课程内容、培养机构、教师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和张力,给教师培养带来了诸多弊端。

因此,本文拟结合中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构建应然状态下的中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并在构建该系统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由哪些要素所组成?(2)不同的要素如何相互关联?(3)整体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是如何为师范生提供学习机会的?(4)我国在建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如何解决?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对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清晰的界定。

二、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一)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关注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是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利最先提出的,他认为“生态系统包含复杂的生命体及其环境的各种物理要素。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元素”[4]。因此,生态系统是指在某个自然空间中,无机环境(包括水、阳光、微量元素等)与有机生物群落(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交换所形成的基本功能单元[5]

与生态系统相似,教育生态系统是指以教育活动为重点,限制和规范教育活动的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多元主体和环境[6]。其中,主体包含了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个体和组织机构,环境则包含了与教育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教育生态系统内的各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使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流动性、多层次性和功能性的特征。

基于对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解,可以得知,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在教师教育活动中,与教师教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主体和环境,这些主体和环境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存在和发展起制约、促进和调控作用。其中,教师教育的主体包括与教师教育活动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机构与个体,外部环境是指限制教师教育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规则。在中国,与教师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者及师范生等。与教师教育活动相关的社会环境不仅包括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及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包含了与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政策、“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与资格的定期注册与更新制度等相应的精神和制度文化规约。

(二)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多层级与多主体的统一性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由于教育环境之间具有层次性(社会环境-区域环境-学校环境)差异,导致了教育生态系统呈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级结构。与教育生态系统类似,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受到不同层次环境和主体的影响,从宏观到微观,依赖于不同层级之间的冲突、渗透和共生,从而促使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与优化。

2013年,辽宁省水利厅对省直9座水库工程区率先进行确权划界并封闭隔离。水库工程区的封闭总长度为57.4km,工程所需资金为513.2万元。

三、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及其要素分析

(一)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理论基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如果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也存在着多元化主体,并且这些主体生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制度、文化、社会力量等)对于分析和理解主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便需要对教师教育主体所处的生态环境加以考察,从多层面、多维度寻求适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将Charles H.Zastrow和现代社会生态学理论的著名代表Karen K.Kirst-Ashman提出的社会环境系统概念结合起来,将个体纳入到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连接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查尔斯认为,社会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其中,个体是微观系统的主体性要素,它既包含了个体的生物系统,也包含了社会系统和心理系统,三者持续且相互作用。中观系统是与个人直接相关的群体,包括家庭、同龄群体、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组织。宏观系统则更关注组织环境和社会力量(包含文化、习俗制度、意识形态等)[8]。正是在层层嵌套的结构中,系统与系统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也处于相互影响之中,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既然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那么在不同的层次结构中也融合着诸多相关主体。这些主体包括社会、政策制定者、国际/本土的教师教育机构、专业教学和实践领域、师范生,以及与教师教育相关的学院和学科[7]。这些主体成为我们思考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性要素。这些结构性要素在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具有其本土性。例如,宏观层面的社会要素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其指引下的教师教育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指引着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并着重通过立德得以树人”的根本目标。在这一价值取向下,以教育部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决策者与国际、本土教师教育机构合作,制定相应的教师教育政策并交由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而教师教育机构在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本土问题的过程又对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反馈。中小学专业教学与实践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的日常实践活动,是教师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路径。为此,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也因社会文化制度的影响,有其独特的多层级性和多主体性特征。

图1 扎斯特罗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二)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层级及构成要素

“看,那儿——”倪二泉发现百米开外的一个天然洞,用手指着洞口方向,想告诉后面的陈山利。不料躲藏在洞中的日本鬼子一起集中火力,向倪二泉开火。

查尔斯H 扎斯特罗(Charles H.Zastrow)的社会环境系统理论指出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方向。基于我国的教育系统特征,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也可构建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级。

(1)故障概况:2016年5月1日株洲机务段司机值乘HXD1C-6109机车,在株北三场开车时发现,列车过完分相,机车主断路器自动闭合后主断路器又自动断开,查询机车故障记录,显示为:“主断路器卡分”、“主断路器状态不明”等故障;造成机班向长东站请求更换机车。

类似于教育生态系统内部之间的“隔离”关系,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在现实运作中,与国家层次的终身学习支持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的衔接仍显不足。从宏观层面看,教师教育的制度和机构仍局限在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层面,与基础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制度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在中观层面,如上所述,教师教育者未能在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共同体,以师范生培养为主的教师教育者和以在职教师发展为主的教师教育者之间仍然缺乏合作;在微观层面,师范生所接触到的来自市场化的终身学习资源仍有所限,尚不足以拓展其知识视野和思维以适应教育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的需求。因此,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与其它教育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也是以师范生为主体构建教师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易太太是在自己家里,没穿她那件一口钟,也仍旧“坐如钟”,发福了,她跟佳芝是两年前在香港认识的。那时候夫妇俩跟着汪精卫从重庆出来,在香港耽搁了些时。跟汪精卫的人,曾仲鸣已经在河内被暗杀了,所以在香港都深居简出。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风水依旧,江山易姓。风水亦是势利之物,你兴盛的时候,它可以为你锦上添花,你颓势既出,它便眼皮不抬地给你增添晦气。兴废穷达之事,岂是山川地形可以搞掂?

第三,在宏观系统层面,根据新修订的2015年《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为人民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价值导向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教师教育文化与制度,从而影响着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与实践。因此,教师教育的宏观生态系统既包含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文化,也包含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培养政策和制度体系。此外,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包括教师教育政策制定部门、教师教育实施部门、教师教育评估部门等也都纳入到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宏观系统中。

图2 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层级图

(三)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层级性主导联系

虽然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为师范生提供了不同的社会网络条件及支持,但在终身学习教育生态系统和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指导下,这些主体是适应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的必要伙伴。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合作缺乏真实的联系。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教师教育学院、综合性大学、中小学等机构,在以研究项目和师范生培养项目为载体的合作中,缺乏联系性,往往各自为政,在实际的教师培养中缺少充分的沟通和交流[11]。教师教育者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中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二是教师教育主体之间在培养师范生研究能力的项目中合作不足。不同主体对于教学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式上也有所差异,从而也会影响师范生对教学实践的全面理解。

对于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结构而言,其内部联系机制主要体现在层级性主导为特征的有机联系。在宏观层主导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师范生培养质量保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教师教育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者群体建设都体现了国家统一标准的影响: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机构资格标准,它们均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观(中国尚未形成教师教育者的标准)。通过层级性的主导和渗透,国家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制度形成合力,通过规范教师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引导各教师教育机构的制度标准和教师教育者、师范生的行为模式,使教师教育机构和主体在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思路中逐渐规范。

基于中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中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也要围绕着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为基本目标,重点关注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师德建设、学生本位观的建立、育人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9]。为此,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标准制度。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需求,并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使得师资结构得以完善、教师素养得以提升,在与教师教育相关的各种专业标准体系下,高等院校(师范大学、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大学、综合性大学、地方综合性学院)是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结合区域现实和学校发展战略,师范生招生、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师资格评估与考核等环节建立了自身的标准体系,并在教育部和当地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实施。在宏观层面的制度和机构政策影响下,教师教育者群体承担着师范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职责,通过多方协作,促进师范生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使师范生的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得以完善。因此,相比起其它国家,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更为明显的层级化管理色彩,并通过制度化力量形成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标准化规约。

四、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开放与共享相结合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保障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使师范生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结构的基本出发点。结合其它国家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可知,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旨在通过建立教师教育的合作网络,完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使师范生在多主体合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反思、责任感与文化理解相结合,从而成为具备胜任未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知识分子”;对于我国而言,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需要基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自上而下地通过教师教育的制度体系、机构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未来教师”,提升国家的教师队伍质量。

具体说来,在现实制度和政策需求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的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这种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价值导向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开放化特征,而这种特征又是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性因素。在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期,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社会生产中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领域,高水平大学中的师范专业屈指可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兴起,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有必要打破过去教师教育的封闭式培养体系。在现实的基础上,除了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和质量保证标准(中国建立了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其它标准化的教师教育制度),也需要在师范生培养上保障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使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得以同时提升。为此,以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学院为主体、包含综合性大学参与、以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同时,在教师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这些教师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中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类型的多元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断完善[10]。此外,为鼓励优秀人员从教,师范与非师范的选择机制、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灵活性的培养模式也得以建立,为师范教育的择优培养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器件,因石墨烯直接与待测液接触,使得石墨烯沟道极易被污染,致使器件的稳定性减小,也不能被重复利用。因此,顶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pH传感器[19]得到了关注,它以石墨烯材料为沟道并在其表面沉积了绝缘层(如HfO2等),其结构及电学检测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当前社会中,为了能够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在互联网+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当地的负责部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培训机构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来为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们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相应的平台来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可以积极地引进懂得生态旅游经营知识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对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们定期进行网络信息化培训和现场指导,使他们都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

除开放性外,以教师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共享合作也成为师范生培养的有效途径。过去,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和区县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处于分散和分离的状态。在今天,以U-G-S、U-D-S、U-S 等模式为代表的机构之间、群体之间的合作已成为连接师范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高科研能力与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提升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和角色认同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区县教师教育部门之间以合作研究、社会服务为依托,建立了教师教育发展网络,在师范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教师专业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合作,使师范生在多主体的合作与指导中,形成了对教师专业性的认识,形成了未来从教的心理系统;同时,社会支持网络无疑也成为了师范生专业发展最有力的社会系统,全方位地保障其顺利成为符合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和国际化教育改革的“好老师”。

五、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构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高质量的师范生学习依赖于各种要素的有效运作以及要素之间的有机合作。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构面临的问题表现在教师教育主体缺乏合作、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对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评价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质量等几个方面。唯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培养终身学习环境下高质量教师。

(一)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构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育主体的合作性不足

由于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是教师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整合生态系统要素,建立基于国家教育价值导向和教师培养目标的有机联系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结合上图可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得以建立的根本和源泉;同时,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引,建立有关制度和机构,从而形成国家——组织机构——个体之间有机的教师教育体系。

2.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与其它教育系统衔接不足影响了师范生终身学习

首先,我国教师教育活动的重要对象——师范生构成了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微观层次的重要主体。结合社会环境系统理论,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在微观层面应重点关注师范生的生理系统、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对其在接受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并由其社会系统延伸至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中观层次。

其次,在中观系统层面,借鉴芬兰等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验,实施教师教育行为的教师教育者群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中国,这些教师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分布在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及与师范生培养相关的在职教师。

3.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质量如何评估?

系统的有效运行依托于内部和外部支持,而外部支持与有效评估密不可分。就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而言,如何评估其生态系统的质量成为其教师教育无法避开的重要话题。如何根据国家的教师教育政策和目标有效地评估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特别关注师范生的心理和社会系统如何在职前培养阶段获得有效的支持,教师教育者如何与师范生建立合作和指导关系,教师教育机构对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如何实现,都是教师教育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使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更新和完善,也是实现师范生终身学习和高质量教师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解决路径

1.加强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内部不同层级的衔接与主体合作

将式(4)中的投影点代入方程(8),进而得到空间圆的圆心坐标和l值,将圆心坐标代入即可解出空间圆的半径R。

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发展相结合是现代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取向。以芬兰为例,以国家教师教育发展和咨询委员会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体系,通过制定和指导相应的教师教育制度实施,在统一标准下允许各教师教育机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进行师范生的培养和师资培训工作。虽然中国的教师教育合作网络已初步建立,但为了保证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有必要在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建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合作机制,促进教师教育机构之间、教师教育主体之间的广泛合作。此外,可采取高等院校之间师范生的学分互换、交流学习机制,促进校际之间的师范生与师范生之间、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之间的指导与学习。

归纳社会治理的研究路向与呈现的特征,说明近年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某些有待调整、改进之处,拟就此略陈浅见。

2.加强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联系与协调

作为国家事业,教师教育是我国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培养了高质量的教师,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与教育生态系统同其它系统之间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关联相类似,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也需要在终身学习、公平而高质量教育的整体指导下,加强与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和其它行业的专业教育资源,为教师教育的整体运行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另外,将教师的职前培养系统与开放性的教师职后培训系统相连接,以便实现系统之间的运行机制、课程体系、专业人员之间可以交融和流动,实现互通有无。

3.建立教师教育生态系统评估和保障体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如果说合作指向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更新与完善,那么如何对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进行质量评估,便是其发展的价值导向和基础。我国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的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尊重教师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把控和质量跟踪,确保其遵循既定的教师教育发展规律定期、健康、有序地发挥职能,促进高素质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和职后培训的整合和专业化,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

六、结 语

通过对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认识到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完善是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结构基础,也是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前提。唯有在着力挖掘我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开放性、灵活性和专业性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促进教师教育的环境优化、制度完善和多主体合作的有效性,并在此种机制下立足本土,不断探索教师教育的前沿问题,积极回应国际教育变革和教师教育的重大议题,促进师范生知识与能力、理念与行为、教学与研究的有机融合,方可使我国的职前教师教育质量得以提升,我国的教育强国之梦才有实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WIKIPEDIA.Ecosystem [EB/OL].(2016-10-17)[2019-02-19].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system.

[2]Niemi H.The Finnish Educational Ecosystem: Working for Equity and High Learning Outcomes [J].Finnish Innovations & Technologies in Schools,2014:3-19.

[3]朱旭东.论我国高质量教师培养的十个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3):86-91.

[4]Tansley A 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J].Ecology,1935,16(3):284-307.

[5]生物网.生态系统[EB/OL].(2014-11-05)[2019-03-20].http://www.lmbe.seu.edu.cn/biology/bess/biology/default.html.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50.

[7]Kari Smith.Partnerships in Teacher Education-Going Beyond the Rhetoric, with Reference to the Norwegian Context.[J]CEPS Journal,2016(6):21-27.

[8](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著,师海玲,孙岳等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EB/OL].(2012-02-10)[2019-02-18].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AD%A6%E6%95%99%E5%B8%88%E4%B8%93%E4%B8%9A%E6%A0%87%E5%87%86/3356250?fr=aladdin.

[10]朱旭东.论我国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六个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2):74-82.

[11]HanneleNiemi & RitvaJakku-Sihvonen.In the front of the Bologna process:Thirty years of 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EB/OL].(2010-06-10)[2019-03-05].http://www.seeeducoop.net/education_in/pdf/workshop/tesee/dokumenti/monografija.

The Connotation , Function and Implement Approach of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Ecosystem

Chen Lin

Abstract: The eco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subject and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eacher education activities.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evel and multi-subject ecosystem for teacher education is the basic premis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formul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ecosystem"into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can form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macro struc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policy text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for referenc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as the educational tasks,teacher education culture and the system layer for the macro level,the teacher educators as the medium level,and psyc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system of pre-service students for the micro level.(2)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ubject cooperation,lack of system cohesion and difficulty in quality assessment,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ecosystem.(3)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futur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subjects,establishing the syste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the system rationality.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social ecological system,multi-level,pre-service teachers,sharing and cooperation

[作者简介] 陈林,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北京 100875)

Author: Chen Lin,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

[责任编辑:龙卫东]

标签:;  ;  ;  ;  ;  ;  

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功能及其建构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