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采取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金丽,尚晓霞,李佳,王春波,唐颖,杨立春

刘金丽 尚晓霞 李佳 王春波 唐颖 杨立春

大庆龙南医院呼吸内科 黑龙江省 大庆市 163458

【摘 要】目的:间质性肺炎采取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 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名间质性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35例病人,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治疗,即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观察组病人治疗方式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具体指标包括两组病人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中,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间质性肺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情况,改善呼吸困难,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间质性肺炎,疗效

众所周知,间质性肺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的病理基础一般是弥漫性的肺部炎症及纤维化,患者发病时往往表现为喘憋及呼吸困难等。X线表现为弥漫性的阴影。但是,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学者完全阐明,其治疗方式也仅仅是以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为主[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进步,学者们提出,控制肺部纤维化、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对于间质性肺炎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3]。低分子肝素是目前广为认可的抗凝药物,而乙酰半胱氨酸在机体中清除氧自由基,进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本研究关于低分子肝素联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的疗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我科收治的间质性肺炎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治疗,即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该组35名病人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7名,18名,病人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6岁,69岁,平均(46.61±2.33)岁,观察组病人治疗方式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该组35例病人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6名,19名,病人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6岁,70岁,平均(52.11±2.32)岁,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病人;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和/或心理疾病者;意识障碍者;难以耐受本研究涉及的药物治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即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强的松0.5 mg/kg,每日一次,连续用药一个月后,剂量减半,但保证最低服药剂量不低于2 mg/d,再连续用药两个月;随后予以予环磷酰胺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25~50 mg/d,

每隔一周增加剂量25 mg,连续服药三个月,但保证最大剂量不超过150 mg/d。

观察组 采取低分子钙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IU/次,每日两次,连续注射两周后,乙酰半胱氨酸,口服,0.6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具体指标包括两组病人肺功能改善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程度指标。1、患者肺功能指标:最大用力呼吸中段流量(MMEF)及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VC1%)。2、动脉血气值指标:P O2和P CO2。3、呼吸困难程度指标: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自评分数。评分共分为四个级别,即无呼吸困难(0分),日常生活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1 分),轻微的活动量时出现呼吸困难(2分),不活动也仍出现呼吸困难(3分)。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统一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病人肺功能改善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肺功能状态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间质性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依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医治,病情往往会逐渐加重,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比较公认的间质性肺炎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其抗炎效果来控制病情,但是,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其剂量及使用周期需要严格控制,即使如此,部分患者仍然难以耐受,疗效也随之下降[4]。因此,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已经有学者针对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不仅与免疫炎症损伤相关,也受到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凝血机制的干扰,间质性肺炎患者常伴随化应激反应与凝血失衡的情况,这为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5]。有学者对间质性肺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清除氧自由基)进行治疗,发现疗效显著[6-8]。本研究中,笔者随机纳入了与我科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传统激素治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发现患者在进行了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传统激素治疗手段。观察组病人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都得到了改善,这些研究结果与前期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间质性肺炎患者尝试性进行了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结果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通气状况,安全性良好,有必要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娜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4,33(20):110-111.

[2]黄忠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0):775-776.

[3]田佳.早期营养支持联合谷氨酰胺和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9):2648-2651.

[4]史东萍.激素治疗对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预后及转归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02):102.

[5]班承钧.凝血因子X、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促进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2.

[6]赵琦.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用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86-87.

[7]王东.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145-146.

[8]涂峰,李贵良,苏星峰.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6,47(02):80-83.

论文作者:刘金丽,尚晓霞,李佳,王春波,唐颖,杨立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间质性肺炎采取低分子肝素联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金丽,尚晓霞,李佳,王春波,唐颖,杨立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