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_单玉宝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_单玉宝

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 黑龙江省大庆市

摘要:湿地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大自然物种的多样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部分湿地已经遭受到破坏,并且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对湿地进行保护与管理刻不容缓,也是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以大庆市龙凤湿地为例对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希望为该地区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种多样,并且生活着许多珍惜的野生动物,在世界湿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亦是国际保护湿地极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此外湿地在我国还具有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使得我国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体制的影响,其取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庆龙凤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极具代表性,因此对于该湿地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大庆龙凤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1.1分部门管理体制造成管理低效和冲突

分部门管理是我国现行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主要手段,其具体意思就是指我国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是以林业为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协调,由农业、水利、环保、海洋、国土等相关部门很据自身的职责不同对应的管理湿地的各方面资源。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就容易造成大庆龙凤湿地的管理低效与冲突,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各部门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的分部门管理,导致了的部门太过关注于自己所对应资源的经济价值,从而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往往从经济角度出发,推动相关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进而忘记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经济价值不高的资源被忽略,使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例如大庆龙凤湿地芦苇等植物保护工作不到位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第二,部门之间越少沟通,造成管理冲突。分部门管理体制使得各部门都有独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权限,加之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商,这就使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不具备统一性与协调性,对于湿地的资源也不能进行最有配置。此外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导致了管理冲突的产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成效。

1.2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生态保护政策的执行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涉及湿地、水、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的法律多达20多部,但还没有一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全国性立法。由于湿地专项立法的缺失以及各部门间立法目的不同,很多湿地保护的重要原则、制度无法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该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也只能比照或参照多部法律执行。加之湿地资源管理权的分散,也造成了该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间存在交叉和冲突,影响了该湿地保护措施的执行效果。

1.3缺乏动态的监测手段

目前龙凤湿地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动态的管理手段,湿地监测体系还不完善。监测手段的不健全导致难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及环境的相关信息,对重大污染、生态缺水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的情况只能通过逐级上报的手段获取,延误了治理污染、错过了减少损失的最佳时机。由于监测手段的缺乏,那些非保护区的湿地中,已经形成了管理的“真空”,往往面临着违规开垦、过度利用、无序开发的严重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经济手段不完善

经济手段的缺乏也是造成龙凤湿地保护管理低效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湿地保护更重视法规和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协调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利益平衡,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湿地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

1.5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短缺,龙凤湿地的生态恢复建设难以进行,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顺利实施,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保护功能,湿地的日常保护和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经费缺乏。在结构上,资金的投入多是用于重点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而在湿地调查、湿地监测与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湿地日常保护经费不足。

2对策建议

2.1逐步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湿地资源的条块分割、多部门管理体制,是我国资源管理体制的延续和集中反映,只有通过加强各政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强化政府部门间的联合、协作与沟通,变要素式管理为协调式管理,变单部门协调为多部门共同参与,使各政府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上达成共识,并最终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意见。

2.2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首先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湿地的内涵、外延及其生态功能,确立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因此,湿地的专项立法和保护条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根据法律界定湿地保护的权、责、利关系,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确保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所在。同时,应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引入湿地征占用的行政审批、湿地资源利用许可、湿地生态补偿等相关制度,运用制度手段措施遏制破坏湿地的行为。

2.3完善湿地监测机制和市场机制

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是全面掌握大庆龙凤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湿地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完备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湿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起依托3S技术和湿地监测站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今后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重要途径。

2.4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

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而持续的资金投入。当前,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瓶颈。国家应充分重视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效益,并尽快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整合现有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方式和渠道,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大庆龙凤湿地管理低效,芦苇等植物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因素,要想彻底的改变这一现象,使得龙凤湿地的管护工作取得理想而当效果,湿地中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建立一个完整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构建完整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加强对于龙凤湿地的监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加大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使该湿地所遇到的体制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对湿地中的动植物进行全面的保护与管理,使得湿地的管护工作不存在死角,进而使得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旭明.海南省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现代园艺,2018,371(23):89-90.

[2]苏芸芳.对我国湿地保护立法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449(08):81-84.

[3]徐慧博,乔红娟,雷茵茹.中国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v.12(19):24-25+28.

论文作者:单玉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  ;  ;  ;  ;  ;  ;  ;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_单玉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