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梗后遗症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秀云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第七管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1614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后遗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份~2014年2月份入我院就诊的50例脑梗后遗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0%>40.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后遗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梗;后遗症;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nursing methods of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50 cases of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25 cases,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care,compared tw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Results:the improvement rate of lif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8.0%>4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rough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on the sequela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reduce the patient's family and social burden,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 sequelae;cerebral infarction;nursing;nursing;quality of life

脑梗主要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病理变化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和血管因缺乏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所引起的脑软化[1],大多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脑后遗症。脑梗后遗症一般指的是脑梗发病一年后仍存在肢体、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有临床研究表明,对脑梗后遗症患者实行综合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我院选取2013年1月份~2014年2月份入我院就诊的50例脑梗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报道见下文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份~2014年2月份入我院就诊的50例脑梗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住院均诊断确诊。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3±3.2)岁,男13例,女12例,语言障碍6例、偏瘫患者11例、偏盲3例、吞咽困难3例、口眼歪斜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2±2.9)岁,男14例,女11例,语言障碍7例、偏瘫患者12例、偏盲2例、吞咽困难2例、口眼歪斜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脑梗后遗症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障碍,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引导情绪向积极方向改善。向患者进行耐心开导,带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更好的配合治疗。针对个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模式,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1.2.2 肢体功能锻炼

初次运动偏瘫侧各关节时,充分活动每个关节,改善血供,防止萎缩。按照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缓慢运动,循序渐进。患者在病情条件许可情况下,主动运动活动不受限制部位,防止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利用拉手、护栏等锻炼肢体肌力,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训练过程中注意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的相互结合,运动同时需要家属或其他陪人在场,以免意外的发生。

1.2.3 语言功能训练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可以知道患者从发音开始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语速及发音频率,反复坚持不懈,耐心指导患者,有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1.2.4 吞咽功能训练

患者由于吞咽肌肉瘫痪出现吞咽困难,此时不能勉强患者进食或饮水。对症状轻者可选择较粘稠的食物。鼓励患者做伸舌训练,或进行空吞咽动作训练。

1.2.5 物理治疗

①针灸疗法。选取适宜的穴位,针刺穴位,可增强患者的刺激感,促进恢复。②按摩疗法。按摩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各进行1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活动关节部位,舒张关节,缓解关节僵硬状态。③高压氧治疗。患者进入高压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间断性吸氧,每次30分钟。每天1次,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脑梗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这是一部新型量表,源自1990年我国参考国外指标制定的一种新标准,具体包括总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认知能力等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极差为小于20分,差的为21~40分,一般为41~60分,较好为61~80分,良好的为81~100分。生存质量改善率为生活质量良好与较好的患者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的14例,较好的8例,一般的2例,差的1例,极差的0例,改善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的8例,较好的2例,一般的9例,差的4例,极差的2例,改善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发病一年后,若仍存在半身不遂或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即脑梗后遗症[2]。这段时期称为脑梗后遗症期。临床上,脑梗后遗症的表现在多方面。①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发射亢进,有病理反射。②周围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病理反射。③口眼歪斜表现为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流口水。④患侧肢体出现麻木,尤其是肢体末端,或偏瘫侧肢体有蚁感或针刺感。⑤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指一侧上下肢、面肌等出现运动障碍。⑥失语是脑梗的一个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散失。⑦认知能力丧失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即从心理、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护理,应用于脑梗后遗症患者护理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缩减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

[2]王海英.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药,2010,16(7).

[3]张福苓.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3).

论文作者:张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探讨脑梗后遗症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秀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