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调研报告——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论文_刘喆,李稼祎

平遥古城调研报告——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论文_刘喆,李稼祎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0)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052-02

建筑可谓“微观的城市”,城市则为“宏观的建筑”。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创造,《管子》认为:(1)“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2)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3)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此书的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2.平遥古城简介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城内以通向城门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干道,但南大街略偏东,与北大街不对直。在南大街近东大街处建市楼,这一带是全城商市集中处。平遥地少人多,以善于经商和转输货财闻名,清中叶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出在这里,是全国驰名的票号业中心。

3.古城主要使用功能空间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此之外包括防御、公共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在古代,城市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据点,同时也集中表现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城市形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平遥古城呈龟状,又有“龟城”之称,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3.1 县衙空间

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南大街的左侧为县衙署,系政治中心。它的区位即在城市的中心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又与城市的主干道联系紧密。它的规划思想在《周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结合南北城门的错位,使南北主干道错开,县衙因此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的联系十分紧密,又不影响主要交通的人流和物流。这是古代城市规划中十分罕见的实例,它是对《周礼》思想的完善和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县衙的大门面对南向,门前就是县衙大街,县衙大街与南大街、城隍街紧密连接,组成城市的主要交通网,并且通过主交通网连接各个小街巷居住区。县衙的重要功能影响着整个平遥古城的城内的交通,但是它的区位不会导致城内交通的瘫痪。

3.2 商业空间

原始城市的形成原因,交易是不可或缺的。平遥古城因票号业的兴起而繁华,票号业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业活动。大量商铺的开设组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庙会、商市等城市生活中心,组成了民间固定时间的开市,为交易提供了场所。

3.3 居住空间

平遥古城内的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留下的,住宅大多以低层四合院落式。由于古城的总平面为方形,方格形路网,所以街巷与居住区的划分也比较整齐。住宅的庭院中一般有绿化种植,夏季院子往往绿荫笼罩下,整个居住区建筑密度很大,也很少有大片的公共绿地,远远的望去,偶尔的绿色给灰色的古城增添了许多活跃的光景。

由于晋中民俗崇尚节俭,因此城市的文化娱乐游憩设施也很缺乏,票号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只是反应在城市的居住建筑上,高墙深院的住宅成为山西民居的一大亮点。平遥古城内保存着完整的传统的民居建筑和二进、三进四合院的民居住宅。这些建筑布局严谨,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空间感强,轮廓起起伏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平遥古城内的民居的装饰也具特色是典型的山西民居的形态之一,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重乡土气息的窗花,惟妙惟肖,达到了是功能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

3.4 防御空间

从春秋战国各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使城市的防御作用突显出来,这种作用的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城市的建设,平遥西城也是如此,平遥古城富有的晋商较多,对城市的防御也比较重视,平遥城的商人多次资助加固城墙。瓮城及敌楼和垛口成为城市防御的重要环节,平遥城整齐的“马面”显示出古代对防御是极为关注。平遥古城的城墙全长6163米,墙身以素土夯实,墙体包砖,底宽10米,顶宽3~5米,高6~10米,筑以瓮城6座,城门楼6座,角楼4座,环绕城墙一周共有72座碟楼,3000个垛口。 明朝洪武年间的重修为现在古城的规模,清朝康熙年间,建筑古城的四面大城楼,形成了现有固若金汤似的古城防御体系。

3.5 公共性建筑空间

平遥古城内保留大量的用于祈福、宗教等性质的公共性建筑,如文庙大成殿、清虚观、武庙、城隍庙、财神庙、市楼、县衙署、吉祥寺等,现已城隍庙为例介绍下它们在古城内所起到的作用。

平遥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东侧,始创于明初,在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续修。现存建筑规模,属清代规制,庙院宏大,布局完整,总占地面积为7302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以及真武楼等组成。总体布局既有寺庙建筑配置特色,又有官置建筑意趣,所谓“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区体现得十分鲜明。平遥城隍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及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艺术更叫人称奇。

3.6 标志性建筑空间

如牌坊、钟楼、鼓楼等建筑。它们的空间存在,一方面为了指引方向,提供地理上得位置,或者是“晨钟暮鼓”。另一方面是均衡建筑空间上的构图。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侯幼斌,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宁学军.山西建筑.

[5]杨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探究.

论文作者:刘喆,李稼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平遥古城调研报告——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论文_刘喆,李稼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