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曹华 阿拉腾 吴腾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沼潭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1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工作压力发生较大变化,使糖尿病(DM)、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并且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发病机制。高血压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相关研究表明,降低DM患者的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的35%~40%,心肌梗死发生率的20%-25%及心衰发生率的50%[1]。探讨2型DM(T2DM)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的临床影响,目的是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促进对其临床诊疗的开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沼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性病管理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DM+HP组,其中男58人,女42人,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46.6±9.2)岁,选择同期同地区T2DM患者100例,分为DM组,其中男57人,女43人,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5.8±8.2)岁。上述患者DM诊断均符合WHO关于DM的临床诊断标准[2],即空腹血糖(FBG)≥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且经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T2DM,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糖升高患者。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2010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压升高。以上患者均无其他基础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无恶性肿瘤病史,能够正常交流。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平均年龄、患者一般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血脂4项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尿酸(uA)、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
2 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BMI、2hPG、血UA 、 TG、 TC、 LDL-C指标设为自变量,将T2DM是否合并高血压设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随体重、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增高,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见表1。
表1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一40%[4]。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及脂代谢紊乱与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5]。首先高血糖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6],血糖升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加,最终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持续的高血糖与体内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血管收缩增强,血压升高;其次血脂紊乱可引起内皮功能损害,加速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高,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血脂代谢异常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膜钙离子转运参与高血压发病;脂毒性会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以及改变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调节基因的表达,导致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的发病[7]。
李武成等[8]研究表明BMI、FBG、LDL—c与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MI、FBG、LDL—c增高,T2DM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
本研究是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及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如果能对初发糖尿病合并初发高血压患者进行大规模研究,可以排除病程等因素的干扰,对于临床有更大的指导价值。
总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对于T2DM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控制患者的BMI、2hPG及TG、Tc、血UA、LDL—c等指标,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从而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先令,陆菊明.血糖波动对糖尿病预后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69-7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S1-S3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70-743.
[4]陈德才,卢春燕,田浩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J].四川医学,2005,26(5):578、82.
[5]吕琳,于珮,苏悦,等.不同类型高血压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变化[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2,6:631-634.
[6] Raj DS,Choudhury D, Welbourne TC,etal.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 Nephrologist's perspective. Am JKidney Dis,2000,35:365-380.
[7] Sharma S, Adrogue jV, Golfman L, etal. Intramyocardial lipid accumulation in the failing human heart resembles the lipotoxic ratheart. FASEBJ,2004,18:1692-1700.
[8]李武成,王官权,金科.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180-1.
论文作者:张春燕,曹华,阿拉腾,吴腾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因素论文; 血压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