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112例,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显著缩短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全面护理;胆结石;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220-02
胆结石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相关研究显示[1],胆结内形成的结石,可慢性刺激胆囊粘膜,引发胆囊炎症,严重时可诱发胆囊癌。目前,针对胆结石临床较常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由于该手术疗法胆结石安全性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消除病灶,降低复发率,从而使得其临床疗效受到普遍认可。但有关专家认为[2],腹腔镜手术同样具有一定风险,若未采取有效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为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胆结石患者,本研究将探讨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接收的11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CT及彩超检查确诊;(2)出现右上腹胀痛症状。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器质性疾病;(2)依从性差,难以配合调查研究。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6例。护理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57±5.16)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07±0.95)年。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1.73±5.38)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3.24±1.03)年。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1)术前行常规检查;(2)术后遵医嘱使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3)术后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并行卧床休息;(4)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a.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予以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肾肺功能等,以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症,确保其在良好的身体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从而降低手术风险;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状况,并维持其体液酸碱平衡;术前8h禁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b.心理护理:患者因对胆结石腹腔镜手术缺乏必要的认知,使得其出现恐惧、抑郁等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为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应于术前及时向患者告知手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针对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支持疗法缓解其不良情绪,并通过讲述成功案例的方式,使其对手术治疗产生信心。(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将腹腔镜手术所需的医疗器械准备妥善,并调整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并用轻柔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镇定其情绪;手术进行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视其各项生命体征,使其呼吸保持畅通,脉搏平稳。(3)术后护理:a.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使其多摄入低脂肪、高热量食物,同时叮嘱其多补充水分,以降低其血流粘度,促进胆汁排泄。b.引流管护理:充分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以避免出现引流管内液体倒流的情况;提醒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发生引流管滑脱或扭曲;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记录其24h的引流量。若遇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c.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有无感染、渗血问题。针对术后出现明显疼痛的患者,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或谈论兴趣爱好等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其疼痛感。患者疼痛无法忍受时,可遵医嘱指导其服用镇痛药物;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排痰,以避免剧烈咳痰牵动伤口。d.并发症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刺激肠蠕动;叮嘱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以预防褥疮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护理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x-±s)
3.讨论
胆结石是发生于胆囊内的外科多发病,临床上以持续性右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有关专家认为其发病与年龄、基因、肥胖、妊娠及代谢综合征等因素相关[3]。病理学研究显示[4],人体肝胆分泌的胆固醇超出正常水平时,可显著抑制胆汁酸的生成速度,致使胆汁中胆固醇的容存度降低,造成胆汁粘稠度增加,并在胆囊内沉积,从而使胆结石形成。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大、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从而使得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案。近年来,随着胆结石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因而,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案干预胆结石患者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全面护理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及整体化的新型护理干预手段,其护理内容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通过从各个方面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改善其预后康复效果,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护理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表明临床采取全面护理手段干预行腹腔镜的胆结石患者,可使其手术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可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促进其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潘杰.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37-238.
[2]褚凤鸣.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0):57-58.
[3]刘金林.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51):122-123.
[4]张平.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17-217.
论文作者:孟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患者论文; 胆结石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