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教学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会解题、做题,思维越来越僵化,并且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师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创新化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加强数学史的应用
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向学生传输数学的人文特点,导致学生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进行思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使用数学史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前人的观点,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励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故事入手去思考等比数列的特点,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再比如,在学习“函数及其表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函数这个概念的发展历程,一开始函数的概念是“由变数x和常数所构成的式子,叫做x的函数”,之后欧拉将“解析表示的量”称为函数,再到现如今教材中所展示的函数的概念。这样,让学生了解函数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的发展历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站在前人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理解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提升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形式。满足学生认知特征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在独立的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使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避免无意义的提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学习“双曲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定义入手展开提问。学生在前面的椭圆学习中已经对曲线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平面内,动点到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绝对值是一个常数,类比椭圆的定义,当常数不是小于两个定点之间距离绝对值的正数,那么这个动点的轨迹是什么?这样,就通过类比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思考方式,在使学生自然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无效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些问题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给出的方向上,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重视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视课后作业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意义,仅将其作为一种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工具,导致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十分消极,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使用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去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在开放性的课后作业的解决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用样本估计整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调查的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确定小组要调查的方向,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去调查课题中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自主控制课题的整个操作,包含课题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学生对课题会更加用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体会各个环节的用途,以及思考数据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思考所学知识的用途。
本文针对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不断完善的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使用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全面的认识,学会思考数学、运用数学,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慧明.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魏亚鸣. 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温开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作业论文; 课后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