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创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客源论文,泛珠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14.03.013 一 引言 自《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泛珠三角内地九省(简称泛珠九省)入境旅游迈入新阶段。泛珠九省海外游客数量占全国境外游客的比例由2004年的20.17%猛增至2011年的37.84%,实际的旅游外汇收入及其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比例相应地由79.97亿美元和31.07%攀升177.42亿美元和46.91%。因此,对泛珠九省入境旅游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考虑到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法等为单因素分析,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结构演变,本文选择偏离-份额方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研究泛珠九省自2004年至今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变动,确定九省在全国旅游发展的地位和省际旅游发展水平差距。本文构建反映旅游总体创汇能力和人均创汇能力的指标——客源地游客的相对价值指数(Relative Value Index,简称RVI)和相对人均价值指数(Relative Per capita Value Index,简称RVPI),通过指数分析,确定泛珠九省在全国旅游创汇中的地位和省际旅游创汇的差距。 二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创汇的偏离-份额方法与价值指数分析原理 本文以2005-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四川、广东、福建、贵州、广西、海南、湖南、云南、江西2004-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创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为依据,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选取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历年旅游创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提供的当年年均美元汇率换算,并以2004年年均汇率为基准进行调整,以克服汇率波动对旅游创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的影响。


旅游活动的体验性是指旅游者进行某项消费所感受到的主观感受即利得,如景观、资源、服务、参与等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感,而旅游者为进行该消费所付出的货币、时间、体力构成利失,二者的比较形成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旅游资源与产品服务质量,因而成为影响旅游者价值的关键因素[1-3]。旅游活动突出的体验性导致旅游者价值决定旅游者旅游地的选择和旅游支出。因而将t年的RVI构建为第t年内本区域与大尺度行政区域获取海外游客带来的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之比,而t年的RVPI反映海外游客在不同区域的人均支出与国内外游客人均费用比值之比。二者用公式表示为:

三 泛珠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创汇的偏离-份额与价值指数分析 1泛珠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偏离-份额分析 先将泛珠九省视为整体,以全国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整理基期初年和末年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数据,根据前面的分析原理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1、表2)。


泛珠九省入境旅游占全国比重由2004年的20.16%上升至2011年的37.84%且相对增长率系数为1.876,说明本区域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泛九省海外游客增长数量按照全国平均水平为145.0979万人次,实际数值为2925.659万人次,二者差额源于客源市场结构和客源市场增长速度。结构系数略大于1,竞争力效果指数达到1.711,表明客源市场结构略优于全国,即二者快速成长性市场占海外客源市场比重大致相当,而客源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领先幅度最大的是俄罗斯市场的676.78%,全体客源市场领先的平均幅度为137.65%。总结构偏离分量为正但远小于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且后者在游客增长总量中的比重超过70%。除其他市场外,16个海外客源市场竞争力偏离分量均大于结构偏离分量。这些说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海外游客增长数量主要由客源市场快速增长所致。 再将泛珠三角作为上一级大尺度行政区域,分别整理四川、广东、福建等九省与泛珠三角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数据,进行类似计算建立Shift-share分析表,根据相对增长率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可得表3①。

根据表3,以相对增长率和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与总结构偏离分量比的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相对增长率小于1的省份——四川、广东,入境旅游发展位于泛珠三角平均水平之下。九省结构效果指数差别不大,说明二者缓慢的旅游发展水平主要由客源市场增长速度值过低引起。四川的竞争力效果指数低于广东,后者也不到1,说明客源市场增长速度低于泛珠三角平均水平,数据显示,除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游客增长速度快于泛珠三角外,广东最大差额幅度的客源市场是俄罗斯的467.8%;四川与广东衰退性市场比例都比较大。二者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尽管四川总竞争力偏离分量占总份额分量的绝对比例超过广东,而广东总份额分量为九省首位说明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弥补了入境旅游增长速度劣势。这些因素导致四川旅游发展水平最低。二是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与总结构偏离分量比值小于1而相对增长率略大于1的省份——福建、贵州、广西、云南与湖南,入境旅游发展优于泛珠三角平均水平,但不明显。这些省份,福建总份额分量最大,但结构效果指数最小,而竞争力效果指数居中,客源市场结构优势最弱和增长速度适中,导致旅游发展基础最好的省份居于旅游发展最低水平;而湖南总份额分量居第3位,竞争力效果指数最大,导致旅游市场结构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增长速度最快,总竞争力偏离分量最大,进而成为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三是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与总结构偏离分量比值与相对增长率均大于1的省份——海南、江西,入境旅游发展显著领先泛珠三角平均水平。两省竞争力效果指数较大,尤其是江西,凭借高速发展的客源市场抵消总份额分量相对较小而成为九省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 2.泛珠九省旅游创汇的价值指数研究 根据旅游创汇的价值指数原理,分别以泛珠九省和全国为背景,汇总样本期间泛珠九省和全国实际的旅游创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海外游客数量,利用海外游客的相对价值指数和相对人均价值指数公式计算并按照相对价值指数由小到大顺序整理可得2004-2011年泛珠九省的RVI-RPVI(见表4)。

根据表4,将泛珠九省视为背景,根据RVI与RPVI的特征与变化特点,各省入境旅游创汇能力可分为如下类型:一是海外游客人均创汇明显优于泛珠九省平均水平的省份——福建。样本期间,福建年人均创汇较区域平均水平高出253~385美元②,2007年差额达到最大为区域当年人均创汇的1.09倍,RPVI达到最大,人均创汇优势增强趋势明显;除2006年外,总体创汇略高于平均水平,呈波动性增长,2011年入境旅游创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超出区域平均水平的5.57%。二是总体创汇优势显著的省份——广东。2004-2011年广东总体创汇超过泛珠九省平均水平的9.48%~13.72%,总体创汇优势更加明显,在2010年RVI达到最大;人均创汇略低于泛珠九省平均水平,年差额在-10美元至-34美元,人均创汇劣势逐渐改善,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改善受阻目前尚在恢复。三是海外游客具有人均创汇优势的省份——湖南、云南和海南。湖南海外游客人均创汇优势逐渐丧失至目前平均水平。2004年人均创汇超过泛珠九省平均水平的幅度仅次于福建,而2011年略高出平均水平1美元;总体创汇远低于平均水平,有恶化态势。海南入境游客人均创汇能力增强明显,与区域的差额由负值转为2007年开始的正值,2009年达到最大的99美元和最大的RPVI。总体创汇能力明显增强,由劣势比较突出向平均水平接近。云南总体创汇水平明显提高显著,由中等劣势向接近平均水平演变,2011年差额已缩小低至平均水平的1.33%。四是缺乏入境旅游创汇优势的省份——江西、贵州、四川和广西。前面3个省旅游总体创汇明显低于泛珠九省平均水平,江西与贵州海外游客人均创汇能力略低于平均水平,而四川接近平均水平。江西总体创汇与人均创汇基本稳定;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贵州总体创汇和人均创汇能力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但2011年总体创汇达到2004年水平;2004-2007年,四川总体创汇和人均创汇基本稳定,2008年二者急剧下降,2009-2011年四川入境旅游逐渐恢复至2004年水平。广西总体创汇劣势中等,人均创汇略低于平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在全国背景下,2004年泛珠九省整体入境旅游总体创汇能力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总体创汇劣势呈改善趋势,2008年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至2011年,入境旅游创汇占总收入比例与全国差距已缩小至4.79%。海外游客人均创汇相对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下降导致领先全国的幅度由2004年的127美元缩小至2010年的52美元。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择偏离-份额方法,构建海外游客的相对价值指数和相对人均价值指数实证研究2004-2011年泛珠三角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创汇,结果表明:泛珠九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客源市场增长性优势非常明显,导致入境旅游海外游客增长量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创汇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却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海外游客人均创汇优势虽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却逐渐减弱。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省际差距主要体现在客源市场增长性,江西、海南、湖南因相对泛珠九省区域平均水平具有快速发展的客源市场而优势非常明显,广东因客源市场增长性低于平均水平和最好的旅游发展基础而接近平均水平,四川因出现衰退性市场比例过大和中等旅游发展基础而明显落后平均水平,云南、广西、贵州、福建略高于平均水平。在旅游创汇方面,省际差距表现在总体创汇和人均创汇。福建因突出的人均创汇和平均水平的总体创汇而优势最明显,广东因显著的总体创汇和略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均创汇而优势明显,两省优势均呈增强趋势;湖南、云南、海南的旅游创汇因一定的人均创汇优势而超过平均水平,湖南人均旅游创汇优势弱化而海南则表现强劲;江西、贵州、四川总体创汇明显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广西总体劣势中等,江西、贵州与广西人均创汇略低于平均水平,而四川接近平均水平,广西与江西入境旅游创汇能力稳定,贵州、四川则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基于研究结果,在不考虑旅游资源功能叠加、冲突等关系前提下[4],本文建议如下:(1)泛珠九省联合香港、澳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形成以湖南、江西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文化带、大珠三角的现代城市旅游风光带、海南的热带海岛风情风光带、闽桂湘的自然山水风光带和四川的世界遗产集群带,以此为基础形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品牌,提出代表本区域旅游文化特色的宣传口号,进而增强旅游目的地对有支付能力的海外游客的吸引力,把较快的入境旅游转化为旅游总体创汇优势,扭转入境人均创汇优势下降趋势。(2)泛珠各省之间应加大协调力度,立足特色旅游资源,塑造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旅游形象,开发互补性强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入境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优化海外客源市场结构和增强国际游客对泛珠三角旅游目的地价值的认同。(3)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除福建、广东外,各省加快住宿、餐饮、邮电通讯与娱乐等部门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针对海外客源市场类型采取差别对待,以提升有支付能力的海外游客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如结构地位重要、竞争力偏离分量大的优势型客源市场,应作为重点营销目标市场,加大开拓力度,做好市场调研,掌握游客出游趋势和需求信息,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文化产品,防止其进入衰退期,市场份额较低而竞争力效果指数大的潜力型客源市场,应设计彰显文化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使其发展为优势型市场;对于结构地位较重要而竞争力偏离分量小或者负的潜在衰退或衰退型客源市场,基于成本效益角度决定是否有必要分析不利演变的原因及改变的补救性措施。 ①限于篇幅,泛珠九省的SSM分析表略去,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②本数据和后面数据均根据泛珠九省和全国实际的旅游创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海外游客数量计算得出。
标签:泛珠三角论文; 贵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