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231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局部冷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起至2019年4月间接收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骨折后采取常规处置并配合用20%甘露醇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采取局部冷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12、24及48h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1、2及3d内踝尖水平周径小于对照组,且术前观察组等待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自制冷敷袋局部冷敷,其效果明显,可迅速改善患者水肿、疼痛,并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比较多见,在骨折中其发生率约为3.92%[1],通过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恢复迅速。但是因为踝关节的解剖特点,骨折出现后容易形成血肿,致使血管受损,血管充血扩张,微循环不畅,最终导致踝关节骨折周围组织水肿。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内骨折容易发生张力性水疱[2],而该水疱又极易导致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接收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采取不同处置方案,旨在探讨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自制冷敷袋局部冷敷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起至2019年4月间接收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且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单侧踝关节骨折,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知情但不愿意配合治疗者,以及精神异常或老年痴呆者。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4.82±4.10)岁。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4-78岁,平均(65.21±4.26)岁。经核实,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支具进行患肢的外固定。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具体包括:20%甘露醇250ml(生产厂家:安徽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4023604),应用剂量为125mlBid,应用方式为静脉快速滴注。
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采取局部冷敷治疗,具体为:自制冷敷袋冷敷20分钟,每4小时一次,持续两天。所有患者均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作为后续治疗,起到解剖复位目的。
1.4 观察指标
于术前第12、24及48h时运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得分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8-10分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则代表疼痛感越剧烈;于术前第1、2及3d分别测量患者踝尖水平周径,评估其肿胀情况;记录患者手术等待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程度比较
经VAS评分评价,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12、24及48h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踝关节肿胀情况及术前等待时间比较
经观察评价,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1、2及3d内踝尖水平周径小于对照组,且术前观察组等待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踝关节属于屈戍关节,当站立时其承受了人体全身的重量,且在行走过程中踝关节的负荷值是体重五倍,日常生活中的跳跃运动和行走均是依靠踝关节的运动[3]。因踝关节解剖学特点,患者在受伤后血管受损,扩张充血,炎性递质的局部浸润,血管内容物增多,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提升,最终会导致组织肿胀形成水肿,6-8小时易发生张力性水疱,而该水疱需要1-2周时间才会逐渐消退。
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减轻组织水肿、消肿胀及抗渗出效果,将其运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局部冷敷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理疗法,在临床损伤后的12-48小时内是该物理疗法的最佳治疗时间。患者通常局部冷敷治疗的36小时后,其疼痛成都会得到明显改善,骨折皮肤周围局部区域温度降低,进一步降低周围组织的温度。局部冷敷也因其低成本、操作简便以及高效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李世峰研究中[4-5],通过选取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段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处理后应用局部冷敷治疗,骨折后12、24、48时间段中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前组骨折后1、2、3d踝关节肿胀改善更好,手术等待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采取常规处置后运用自制冷敷袋治疗的4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改善均优于43例常规处置的踝关节患者,且前者踝关节肿胀改善更好,术前等待时间更短(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充分表明局部冷敷治疗的优越性。
但在局部冷敷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几点:①时刻注意患肢体温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以防止患者因温度过低而冻伤;②对局部血循环缺陷者采用局部冷敷,会进一步加剧其血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③温度过低的冷敷会损伤组织,引起组织营养不良,影响到患者创伤的愈合。所以,在实际运用局部冷敷治疗中一定要时刻掌握患者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予以不同方式冷敷,才能够确保其肿胀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自制冷敷袋局部冷敷,其效果明显,可迅速改善患者水肿、疼痛,并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参考文献】
[1]卢小丽,史宝明.消肿贴冷敷治疗踝关节骨折L-H分型围术期肿胀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134-136.
[2]雷晓丽.不同时间点冰袋冷敷对踝关节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损伤患者术后肿胀与疼痛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12):920-923.
[3]陈爱华,张广程.自制新型冷敷装置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03):503-504.
[4]周鑫,刘铁妹,刘世珑,等.局部冷敷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4,26(11):72-73+75.
[5]林爱玉.脉冲式加压冷疗与冰袋链冷敷对踝关节骨折后的疗效比较[J].护理研究,2013,27(06):538-539.
论文作者:陈红平 李进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踝关节论文; 局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疼痛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