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我曾在沈阳市一所小学担任二年级四班的语文和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引起我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思考的是一个叫“胡一清”的小男孩。胡一清同学长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上学经常迟到,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问题。因此编写此案例,试图分析以胡一清为典型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对于产生的种种学习问题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案例评析
一、案例叙述
(一)胡一清的行为表现
胡一清跟许多城乡结合部的打工子弟一样,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消极,但是,他们又很聪明可爱。例如,胡一清的数学成绩比语文成绩较理想,在数学课上,发言积极,算数较快,但是准确率低,而语文课上则极少发言,书写潦草,书面脏乱。
(二)我对胡一清进行了家访
临近期末考试,我决定把胡一清放学留下来补习一下功课,以此来提高他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保证在及格线上。补习过后,天色渐晚,由于胡一清平时是坐公交车上下学,我不放心他一个人走,便决定送他回家,顺便进行家访。
我们俩在校门口等了10分钟左右,便上了公交车。约30分钟后,我们下了公交车,开始步行朝胡一清家里走去。开始的时候我还问他一些问题,例如他早上上学谁送他,回答说他的奶奶把他送到公交站,我问他那他几点起床,他说五点起床,准备好后大概五点半从家里出门。后来走了有40分钟后,我开始有些疲惫,渐渐快要跟不上他的步伐,除了路途比想象的遥远的多,我更惊讶于这七拐八拐的路,他走的很顺畅。再后来,天已经彻底黑了,初冬的寒风吹的我有些发抖,好在终于到了胡一清的家。
(三)家访后我的改变及胡一清的变化
这次家访后,我在班会上,向学生们阐述了胡一清每天上学的辛苦,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后,我“特批”胡一清同学可以延后半小时上学,不算他迟到,并且送给他一把指甲刀,叮嘱他指甲长了的时候剪一剪,并让他担任卫生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的卫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一直到期末考试,胡一清的脸上似乎多了很多笑容,上课的时候更加踊跃发言,特别是得到表扬后,神采飞扬,最后,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在及格线上,而他的卫生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小脸蛋也比以前干净多了。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席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流动儿童的父母,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首先,文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言传身教的偏颇。其次,流动儿童的父母一般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所得仅够维持家庭开销,没有多余收入对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
(二)学校教育缺乏
流动儿童的父母将教育几乎全部寄托于学校,而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大部分生源为流动儿童的学校,往往是私立学校,学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资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面对班容量庞大的班级,教师多关注到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形成难以解决的难题。
三、解决策略
(一)家庭最关键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要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从家庭教育入手。要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及国家政策,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之中,适应新的环境,形成坚强的品格,学会调整自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学校占主导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为流动儿童建立情况档案,登记好流动儿童的家庭情况及个人情况,形成结对帮扶、定期帮扶的制度,将教育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实处。作为教师,要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地关注,关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开他们的心扉,让阳光洒满他。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04)
[2]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 2004(06)
作者简介:杨丽娜(1990.1—),女,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论文作者:杨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儿童论文; 学校论文; 家访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语文论文; 家庭论文; 期末考试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