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论文_倪琳

颅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论文_倪琳

倪 琳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61000

【摘 要】目的:总结颅脑手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引流管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标准规范的引流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结论:维持有效的引流、监测调节好引流量、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手术后;引流管;护理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drainage tube nurse颅脑手术后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创腔(瘤腔)引流、腰大池穿刺引流、硬膜外引流、硬膜下引流管等。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才能保证引流管安全有效,无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我科在2012 年12 月—2013 年3 月共作开颅手术100 例,其中男性64 例,女性46 例。硬膜外引流35 例,脑室引流12 例,硬膜下引流30 例,创腔引流13 例,腰大池引流10例。

1 硬膜外引流1.1 主要目的:(1)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 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2)减轻血性脑积液和高颅压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改善病人的预后。(3)避免发生脑疝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2 护理:(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示,注明流管日期;(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如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次更换换引流袋,应严格无菌操作。(4)引流管不可扭曲、成角、折叠。(5)如患者烦躁时,应给予约束,防止将引流管拔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6)当引流量<50ml,术后1-2 天可拔除引流管。(7)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脊液时,不可外接负压引流器,应接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

2 硬膜下引流2.1 主要目的:(1)“慢性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因形成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液液化。临床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术后置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除包囊内残留的血液或血凝块,有利于脑组织澎起,消灭死腔。(2)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3)避免发生脑疝及其他并发症。

2.2 护理:(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示,注明流管日期。

(2)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卧位或平卧,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低于创腔。(3)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4)术后不应给予强力的脱水剂,不过多摄入水份,避免加重脑澎隆,如无特殊,引流管可以3—5 天拔出。(5)临床上如遇引流管不通畅,应复查CT 仍有血液残留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尿激酶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 后在开放。(6)更换引流时应注意无菌操作。(7)引流管应避免牵拉、扭曲、折叠等,预防引流管发生托管意外。

3 创腔(瘤腔)引流3.1 主要目的:(1)用于引流残腔的血性液及气体,减少局部积液形成假性囊腔的机会。(2)减轻因颅内受压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机体因颅内受压引起的功能障碍。

3.2 护理:(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示,注明留管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3)术后早期引流袋放置于头部创腔一致位置,以保持创腔内有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4)术后48 小时内不可放低引流袋,否则腔内液体被引出后,出现脑组织移位(5)术后48 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稍放低,以引出创腔残留的液体,使脑组织膨出以减少局部残腔。(6)如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早期引流多,应放低引流袋,如脑积液引出转为清亮时,应及时拔除引流,避免引出脑积液漏,一般3—4 天拔出。(7)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牵拉,扭曲和折叠及脱管。

4 脑室引流管4.1 主要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4)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

4.2 护理:(1)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2)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 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2]。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3)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4)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5)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6)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7)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d。(8)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9)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并做好标示,注明置管日期。

5 腰大池穿刺引流5.1 腰大池穿刺引流目的。(1)治疗颅内感染。应用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感染的脑脊液持续引流至体外,可促使脑脊液分泌,起到对有炎性反应的脑脊液冲洗置换的作用,并且缓慢引流脑脊液能带走部分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等。(2)可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3)治疗脑脊液漏。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达到分流减压的目的,通过持续低流量的引流分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硬膜破口的修复,也有利于漏口和皮肤切口的修复。

5.2 护理。(1)引流管的固定并做好标示,并注明日期。

(2)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引流管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观察置管情况和引流是否通畅,并注意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对引流管护理的宣教。(3)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200-300ml 左右。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4)脑脊液量和性质的观察。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及早予处理。(5)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6)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50ml 应及时拔管。拔管后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小结1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室、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的解剖结构以及脑积液的循环途径等相关知识。

2 掌握各种引流管在颅内的置管定位以及颅内压在脑积液容量变内在关系。

3 临床上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将引流管的引流情况与患者的整体病情联系取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把引流管的护理做到安全、有效、无并发症发生。

4 通过颅脑术后在颅内置管引流对各种颅内压增高症状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的颅内压,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根据此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和调整引流高度,控制引流量,维持颅内压在正常范围。

6 通过颅内置管引流,有利于临床上颅脑疾病的抢救和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同时对颅脑疾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段杰 王庆珍.神经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李国平.289 例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总结.华西医学.2000.15(1):53-53[3]李连飞.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9[4]张强.锥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2 例分析.浙江医药,2006.14(1)70

论文作者:倪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颅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论文_倪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