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史上两个高峰的比较研究_毛泽东思想论文

毛泽东思想史上两个高峰的比较研究_毛泽东思想论文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两个高峰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发展史上论文,两个论文,高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有两个高峰:一是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一是5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有重要的理论建树,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比较两个高峰的特点,探究其成因,对于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研究理论成熟的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思想两个高峰虽然形成的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不同,所要解决的任务不同,峰巅高低不同,但在探索的思路、探索的过程、理论涉及的基本问题以及探索的保证因素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从探索的思路来看,都强调走自己的路,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或建设道路。

两个高峰的形成都是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结果。独具中国革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敌我力量之区域分布等客观现实出发,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缜密思索之后,遂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即提出了党和无产阶级必须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退却,向敌人统治薄弱的乡村进攻,开展农村土地革命斗争的主张,并在实践上首先实行战略转移,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马克思没有说过,列宁没有走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正如邓小平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党面临的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课题。在当时帝国主义封锁的情况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的成就,使我们自然地走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毛泽东十分敏锐地觉察出来,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要以苏为戒,强调中国与苏联的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苏联模式,要批判地对待苏联的经验,走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带领全党经过艰辛努力,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及其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依稀可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雏型。尽管这一十分可贵的探索及其产生的绚丽多彩的理论没有在建设实践中完全实施便旋即发生了逆转。但它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两次高峰说明,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二)从探索的过程来看,都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与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做斗争,特别是与党内教条主义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20年代末30年代初,党内盛行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神圣化的倾向,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最为突出。他们一切以本本或苏联的经验为真理标准,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结果一次又一次地给中国革命造成惨重损失。而毛泽东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贯彻马列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实践中摆脱了俄国模式的束缚,从攻打中心城市转向进军农村,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针对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哲学上总结了这一经验。是坚持本本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两种思想路线在实践中发生了明显的碰撞。遵义会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总结了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思想。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被确定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经过延安整风,清理了党内种种错误思想,全党上下普遍而又心悦诚服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指引革命胜利的旗帜。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占据统治地位。正由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胜利,才有可能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总结,毛泽东思想也才可能从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建国初期,我们党较好地坚持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既要学习苏联,又要“以苏为鉴”。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成《论十大关系》这一光辉文献,形成了一整套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论十大关系》始终贯彻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是对盛行于30年代教条主义的一次批判的话,那么,《论十大关系》则是对盛行于50年代经济领域中的教条主义的批判,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二次反对教条主义斗争的序幕。在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导下,八大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重大决策,如关于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关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这些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晶。

(三)从探索的内容来看,都涉及到该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个高峰的实质和中心,是要解决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特殊道路问题。这一时期不仅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对围绕中国革命的其他一系列问题,如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经济建设问题等都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展开了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第二个高峰面对的是要解决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系列根本问题。尽管对这一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能够根本解决,但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的确涉及和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他们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经济的,又有思想政治文化的,探索十分努力,焕发出的思想火花绚丽多彩。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以及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针,还对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思想,做出了一些重要决策:如“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说明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

(四)从探索的保证因素来看,领导群体稳定,党内团结,集体智慧能充分发挥和集中,能够达成中央高层领导核心成员的共识。

毛泽东思想是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即中共一批杰出的领袖在共同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没有领导群体稳定,党内团结,就不会有两个探索高峰的形成。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自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以来,领导核心稳定。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和考验,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包括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内的坚强稳定的领导集体。他们具备了独立地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能够集中党和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实行革命家的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已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成为一个团结统一的大党,建立了一套党的生活制度,形成了一套好的传统和作风。延安时期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的时期,党内民主生活比较健全,集体领导发挥比较好。当时党中央讨论和决定各种问题,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充分的讨论,也比较尊重不同意见,并且在理论上也多次强调要实行集体领导。七大党章上就有许多扩大党内民主的规定。正因为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才能够对经过两次伟大转折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才能够运用马列主义对抗日战争时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从而推动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建国初期,我们党仍然比较重视党的建设,党的民主生活比较正常。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告诫全党要警惕骄傲情绪,反对夸大个人作用。这时毛泽东又主动提出今后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1956年在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所犯错误时,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产生个人崇拜的社会历史根源,总结了我们党反对个人崇拜的历史经验,以及从斯大林晚年所犯错误中应吸取的教训。筹备八大时,毛泽东再次建议党的正式文件上不要用“毛泽东思想”,因此,八大党章中没有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并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特别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八大形成毛、刘、周、朱、陈、邓为政治局常委的稳定领导集体。随后,毛泽东又提出政治建设的目标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正因为有全党的团结民主,思想解放,才有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辉煌成果,也形成了中央集体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

两个高峰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又是有区别的,它们探索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

民主革命时期,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比较以及抗日战争的磨炼,我党对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认识得很深刻,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力量及前途等一系列问题都做出正确的回答。七大时,民主主义理论基本成熟,其真理性已被实践证明,因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刚刚建立,虽然毛泽东已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揭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这一认识还比较肤浅,还没有正确揭示矛盾之间的表现形式,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发展,在广度、深度、系统性、完整性上仍存在着欠缺,它还是若干零散的、局部的、一时的、较为具体的,或者正确但没展开的认识。这时还不可能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也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更为宏观,论证严密,属高层次的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达到的成熟程度相比,它还处于低层次上,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发展和完善。探究其成因,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探索的进程不同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民主革命的理论就是在有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了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中土地革命兴起积累的丰富经验,再经过延安整风,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才形成的,这前后用了将近20年时间,经历了从不明确到比较明确,从比较单薄到比较丰富,从比较初浅到比较深刻,从基本模仿到寻求中国特色的过程。而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六七年时间,社会主义到底怎么搞,全世界都还在实践中探索,没有成熟的的经验可资借鉴。毛泽东虽在理论上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主观上也想坚持这个原则,但由于实践进程短,缺乏经验,还由于受在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的束缚,我们还没能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有些方面尚未进一步展开,有些方面还不够周全,不够准确。总之,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需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纠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真理,把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向前进。

(二)矛盾暴露的充分程度不同

任何事物本质的充分暴露都有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反复磨砺才能日渐明晰起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然而,党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道路的。毛泽东也不是一抬眼就看到了,同当时党中央核心领导层一样,毛泽东同志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他是在革命遭受几番挫折、失败后才领悟过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有了十几年领导革命运动的历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关于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还是逐步的、片面的或不深刻的。到了抗战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都暴露出来,党在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犬牙交错的复杂情况下,在解决民族存亡、阶级存亡的极端复杂的问题中,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才比较深刻、比较全面,才能够正确总结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整套理论。

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新生事物。它的特殊规律也有一个逐渐展示的过程。要认识它需要较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正反面经验的比较和总结。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也必然有一个从不懂到懂,逐步积累经验,从幼年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粗过急,原定15年,实践仅3年。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波匈事件的爆发,以及国内学生上街,工人罢工,少数农民闹退社、分社以及进京上访告状等现象,说明社会主义内部矛盾已反映出来,但这时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还不可能充分展示。在解决这些矛盾方面还没有积累相当多的经验,并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因而不可能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两个高峰的比较中,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第一,思想或理论的成熟和高峰的形成都必须是建立在社会基本矛盾成熟的基础上。当一个认识对象内部矛盾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时,思想不可能成熟。因为客观事物矛盾暴露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以及认识的统一也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理论上概括出事物运动规律即达到理论成熟,也必然要经历实践的多次反复比较过程才能完成。第二,在客观事物的矛盾没有充分暴露时,作为认识主体不可能超越时空,在新事物出现时就有一套正确的解决办法,他们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但是,可以避免错误,尽量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两个高峰的形成说明,只要思想路线端正,党内团结,思想作风发挥好,就可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毛泽东晚年之所以犯错误在于他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离真理越来越远。第三,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成熟的理论。此时中国社会主义这一新事物的矛盾运动形式已经基本定型,人们对它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到规律的层次。邓小平理论就是对这种规律的理论反映。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种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理论。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团结一致,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新时期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会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取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将不断地在实践检验中日臻完善。

标签:;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史上两个高峰的比较研究_毛泽东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