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中医院 355000
【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4例,研究组3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心绞痛发作情况、稳定程度以及活动受限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有利于心功能改善,缓解心绞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心绞痛;老年冠心病
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机制与血管腔阻塞、狭窄诱发心肌坏死、缺氧、缺血有关[1]。一旦患病给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改善预后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6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实施无缝隙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7例,所有患者经心脏超声、冠脉CT等检查均被确诊为冠心病,随机分为参照组34例,研究组33例,其中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2.1±8.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4±5.3)年;研究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3.4±8.8)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7±5.4)年。伴有活动、精神、认知障碍未参与随访;严重组织、脏器病变者均被排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监护、病情监护以及心电监护等。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内容如下:其一,成立无缝隙小组,小组成员为有护理经验的护士,共建立三支无缝隙小组,每组2人,开展护理工作前,组织小组成员培训,待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其二,制定无缝隙排班制度,执行责任制管理制度,实行8小时排班制度,实现24小时无缝隙护理,依据护士护理能力为其分配护理任务,做好交接班管理工作。其三,实施无缝隙护理,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护士要把冠心病病因、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日常行为以及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用药方案以及相关知识,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用药进行监督,同时监督其日常生活行为,告诫患者忌烟酒,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高蛋白质食物,维持营养均衡。为了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护士要依据其心理情况开展心理疏导,疏导过程中要有耐心,注意说话语气,倾听患者倾诉,将预后良好案例讲述给患者,以提高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心绞痛改善量表对心绞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疾病认知、心绞痛发作情况、稳定程度以及活动受限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改善情况越好。患者出院100天后对其进行随访,记录乏力、心悸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疾病认知评分为(75.62±4.01)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92.98±4.31)分、心绞痛稳定程度评分为(90.01±5.98)以及活动受限评分为(82.67±5.92)分,参照组疾病认知评分为(56.76±1.1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77.24±4.52)分、心绞痛稳定程度评分为(76.71±4.23)分以及活动受限评分为(61.42±2.12)分,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出院100天后随访所有患者,研究组仅有1例出现出现乏力,参照组有3例出现头晕、3例出现乏力、2例出现心悸,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冠心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2]。现阶段并没有研究出根治冠心病的治疗方案,致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偶尔伴有心绞痛,给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冠心病一旦发作使患者心功能降低,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由此可见,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对于患者预后起到十分重要作用[5]。
无缝隙护理是全面性护理一个过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不断改善护理内容,完善护理环节,消除护理存在的缝隙,以为患者提供细致化护理[6]。开展无缝隙护理工作前,要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较高的护理能力,培训结束后,要对试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成立的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中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组长,对所有人员进行分配。小组组长制定8小时排班制,加大交班管理,以真正做到无缝隙管理。无缝隙护理内容十分全面,其包括生活、生理以及心理等。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其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等,使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依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家属对其生活习惯进行监督。此外,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依从性,消除存在的恐慌等不良情绪[7-8]。
本研究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伴有心绞痛患者,结果发现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参照组,表明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经过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乏力症状,参照组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症状,分别有3例、3例、2例。表明该护理方式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上述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伴有心绞痛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心功能及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黎华. 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1):134-135.
[2]张大林.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52-153.
[3] 蔡津津.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3):204-206.
[4] 王晓春.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6):178-180.
[5]谭美英.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3):245.
[6]刘黎华.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1):134-135.
[7]Kimble L P.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 of an Angina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Health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es, 2017, 43(5):1.
[8]Tang X F, Song Y, Xu J J, et al. Effect of sex difference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or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vs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2-year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J].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2018, 31(1).
论文作者:陈晓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缝隙论文; 冠心病论文; 老年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论文;